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战后国际关系史 名词解释(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8 18: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4、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北端,处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总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0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其余人口则为佛教徒和其他宗教的信仰者。其中克什米尔谷地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多数为穆斯林。查谟则是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克什米尔原属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拥有相对的独立性。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教王公控制土邦议会,印度利用议会通过决议将克什米尔划入印度,引起巴方和穆斯林居民的不满。从1947年起,印、巴双方为此进行了三次印巴战争。1949年1月,通过联合国的调停,印巴划定了“实际控制线”。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分为两部分:自由克什米尔和北部地区,占克什米尔土地的2/3,人口的3/4,首府为穆扎法拉巴德。印控克什米尔正式称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占克什米尔土地的1/3,人口的1/4,首府为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双方开始在实际控制线沿线和控制区内重兵布防。双方经过三次印巴战争,目前仍在争夺对该地区的主权,并时有军事摩擦发生。99年5月,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发生激烈冲突。克什米尔问题是影响南亚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

55、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英文简写NMD,是用于拦截攻击美国的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保卫美国全境安全的防御系统,指挥系统和拦截系统。199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此系统建立的决定严重违反了美、苏1972年5月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使世界军控势头受挫。这是一个集防御性与进攻性于一体的武器系统,它与美国强大的核武库相结合,将使美国更富于进攻性,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结果和表现,将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6、北约联盟
是美国操纵下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联盟。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由美、加拿大和十二个西欧国家签订条约,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是一个机构完备的机构,既是美欧遏制苏联的工具,也是美国用以从军事上、防备上操纵西欧各国的工具。北约的防务权和指挥权操纵在美国手中,北约的军事战备一直是以美国的军事战略为依据,并随美国的军事战略变化而变化。美国通过这一组织把西欧的防务完全控制在手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建立以美国为首的美国为盟主,以西德为支柱的西方军事防务体系,在欧洲长期与华约组织对抗。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和冷战的结束,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东扩和推行“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美欧之间也有矛盾,50年代西欧联盟的军事机构被并入北约后,90年代起,由法德挑头,西欧各国正试图加强西欧联盟的军事力量,加强北约内部的欧洲支柱,争夺独立防卫权和欧洲主导权。总之,北约是美国推行其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57、“六.五”中东战争
又称第三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4日以色列犹太国成立,埃及等国随即与以色列开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通过此战,以色列占有大片巴勒斯坦土地,阿拉伯人沦为难民。1956年英、法支持以色列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阿拉伯及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下,埃及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967年6月5日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突然袭击。埃及等国由于没作好战争准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挫折。经过六天的战斗,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辖区,共达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11月12日,安理会通过第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在此次战争中占有的阿拉伯领土。但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一直未执行决议。从此阿以的矛盾更加激烈。

58、不结盟运动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万隆会议的召开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随着美苏冷战加剧,双方开始争夺第三世界。为了摆脱大国控制,1956年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在南斯拉夫会谈后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尼赫鲁、印尼苏加诺的倡议下,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参加不结盟的标准是:执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不卷入外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协定。随着世界人民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发展,不结盟政策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不结盟运动未设总部,无常设机构,主要机构为: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由第四次首脑会议决议设立的协调局、纽约协调局、还有不定期召开的一些会议等。我国一贯支持和重视不结盟运动,赞赏其坚持的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政策,高度评价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59、库尔德问题
库尔德是居住在中东以及近东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现有人数近2000万,多信奉伊斯兰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骁勇善战。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三国毗邻的被称为库尔德斯坦的地区。多年来,库尔德人要求建立独立国家的主张以及行为给有关国家带来的政治和安全问题,被称为“库尔德问题”。目前,库尔德问题在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存在最为引人关注。居住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库尔德人的分离运动,得到了西方大国的某种支持和纵容。1995年3月,土政府军越过边界,大举围剿库尔德工人党在伊境内的据点,伊向土提出强烈抗议,库尔德问题再度尖锐化。库尔德问题可以被理解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库尔德人的独立运动与所在国政府的关系问题。二是国际上某些势力插手存在库尔德民族独立运动的国家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以为自己谋利的问题。

60、华沙条约组织
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发动了冷战,并加紧重新武装德国。苏联对美国重新武装西德的计划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并于1954年11月联合东欧七国一起在莫斯科举行“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宣布如果西方国家坚持批准联邦德国恢复主权、重建军队、加入北约的“巴黎协定”,与会国将“在组织武装力量和司令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以保障自身安全。1955年5月5日,巴黎协定批准生效后,苏东国家在华沙举行第二次“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并于1995年5月14日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华沙组织的成立是苏东国家对西德加入北约作出的公开反映,巩固了苏东国家间的军事同盟关系,标志着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同时,华约的签订也为苏联在东欧国家长期驻军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华沙条约组织逐渐成为苏联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与手段。1989年东欧发生巨变,华沙条约组织赖以建立和维系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已经不复存在。1990年民主德国推出华沙条约组织,随即于1991年6月华约6国领导人在布拉格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华沙条约组织解体,从而结束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61、科索沃战争
20世纪末由于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民族争端,引发人道主义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的战争。冷战结束后,两极体制下被掩盖的民族和宗教争端不断显现,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指责南斯拉夫在科索沃制造种族屠杀,造成针对阿族的人道主义危机,要求南联盟同意科索沃自治,并允许北约驻军于科索沃以维护人权和秩序,遭到了南联盟的拒绝。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全然不顾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狂轰滥炸,制造了一场令人类文明再次蒙耻的“人道主义灾难”。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中美之间爆发危机。南联盟在北约的持续空袭下被迫同意科索沃在北约监督下自治,允许北约在科索沃驻军,科索沃战争得以结束。科索沃战争是西方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以人权及人道主义危机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的依次具体体现,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在国际关系中开了极为恶劣的先例。这种霸权主义使世界的战争和不稳定因素上升,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也阻碍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62、欧洲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1950年舒曼计划出台后,法、德、意、荷、比、卢六国便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6年六国又成立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欧洲各国将前3个组织合并组成了欧共体,实现了统一农业政策和统一关税。至此,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了质的飞跃。欧洲各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联合自强才能在未来世界占有优势,于是欧洲各国在欧盟扩大的同时注重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的转变。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后,欧盟成立,现已有成员国15个。在欧盟成立基础上,欧洲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共同货币—欧元,并制定了共同的安全防务政策。在突尼斯会议上,欧盟更是对内部机制进行了改革,为东扩做好了准备,并突出了独立防务的重要性,规定了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与北约的关系,推动了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欧盟从此进入了政治一体化与扩大并举的时期,但其国家联盟的性质短期内不会改变。欧洲一体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典型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的形成过程,不仅有利于欧洲各国的联合自强,更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程,它必将随国际形势发展继续深化与拓展。

63、《京都议定书》
是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在日本东京签订的关于防止全球气温升高的公约,被称为人类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所迈出的第一步。公约中规定了38个工业国排放工业废气的时限和范围,并制定了六种限制排放的气体。公约中还对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定。到1999年世界已有63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美国也在当年11月签署,但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借口其“有损美国经济利益”,公然拒绝执行,这种单边主义行径遭到了世界人民的抗议和谴责。

64、“聪明制裁”
主要由美国操纵和主导联合国实施的对伊拉克石油产品出口的制裁。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在美国的主导下实施对伊拉克制裁和封锁。长期的封锁使伊拉克人民缺医少药、食品匮乏,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同时作为产油国,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被禁止也影响了国际市场上石油的价格,给美国造成了损失。为此,美国联合英国在联合国内提出对伊制裁新方案:允许伊拉克以半年为周期出口一定数量的石油以换取其国内奇缺的食品和药品,但同时又将出口石油的数量与伊国内政治局势挂钩,以期以经济压力推翻萨达姆政权,达到军事和政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目的,这个方案就被称为“聪明制裁”。

65、人权外交
最早是美国卡特政府推行的一种外交政策。卡特政府宣称美国的任务是要在世界塑造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人权原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为此,美国便公开支持苏联内部持不同政见的人,并在欧安会等场所内用人权向苏联施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人权作为外交工具打击对手,提高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美国当前所推行的新干涉主义政策便是人权外交与霸权主义结合的产物。美国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个人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主体,宣扬人道主义秩序,声称美国与义务维护和领导一个和平民主的社会,这些观点均为人权外交在新时期的翻版。此外,美国还常在国际上以人权问题打击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但收获甚微。由此可知,人权外交仍是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的一种手法,这必须引起全世界的防范和警惕。
66、布拉格之春
1968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掀起的一场改革运动。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经济较为发达。战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但从50年代中期起,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日益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959至1962年,捷共尝试改革,但效果不好,改革中断。60年代中期,捷的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改革之声又起。1968年1月,杜布切克当选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3—4月,改革运动达到了高潮,4月,捷共中央公布了改革的《行动纲领》,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模式,要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行动纲领》受到人民的高度拥护。党内外人士积极展开讨论,提出各种改革方案,整个社会充满民主气氛,故而称之为“布拉格之春”。捷的改革触怒了苏联。苏联认为这是“复辟资本主义”的颠覆活动。1968年8月20日晚,苏联空降兵袭击布拉格机场,随后20万苏联军队以华沙条约组织的名义侵入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领导人被劫持到莫斯科进行会谈。8月26日双方达成协议,主张改革的领导人均被撤换,改革政策停止实施,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运动夭折。

67、大赦国际
国际人权组织,1961年5月在伦敦成立。宗旨:动员公众舆论,促使国际机构保障人权宣言中提出的言论和宗教自由;致力于为释放由于信仰而被监禁的人以及给他们的家属发放救济等方面的工作。成员达70万人,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国际理事会、国际执行委员会等。主要活动有:以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释放“未使用也未宣扬使用暴力”的政治犯;2、反对继续扣押在合理时间内未受审理的政治犯,反对与保证公正审判原则不符的审判程序;3、对所有囚犯实行人道主义,反对死刑。该组织曾获得联合国人权奖和诺贝尔HEPINGJIANG。

68、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是东南亚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8月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五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曼谷宣言》,东盟宣告成立。后文莱加入,成员变为六国。其宗旨是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在平等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东盟初期活动仅限于经济、文化方面。1971年后,加强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协调合作,使东盟逐步成为一个区域性组织。东盟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由六过外长组成的部长会议,执行机构是常务委员会,秘书处是东盟的行政总部,设在雅加达。其他还有常设委员会、特别委员会等,并不定期召开六国首脑会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10-5 16:22:27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用,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0-5 16:38: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1-11 22:14: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31 13:04: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9-18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 13:3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