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爱继续传递——我的考验历程(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7 23: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爱继续传递——我的考验历程

2010级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肖阳



在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更多的想到的一个词是“感恩”,如同一年前我看到华师的师兄师姐写的考研经历一样,记录着过去那难忘一年时光里的酸甜苦辣,那些如兄长般的谆谆教诲至今都在我头脑中不停的鞭策和激励,而一年之后,当我身处在满山碧华的桂子山,那个让我等待了十年的地方的时候,我想起了前几天胡敏老师来华师曾经讲过的一句话——“爱总是要向下延伸的”,我想,这份爱的传递是作为一种自强不息与刻苦奋斗的精神和意志,向着更多向往华师,热爱华师的学弟学妹们代代相传。

从专科到本科,再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国际商务到国贸,再从国贸跨到国际关系,这条路充满了许多的坎坷和泪水,相比其他同学来讲,或许经历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2005年我在武汉科技学院读的是国际商务,学校和澳洲合作办学,毕业后可以继续申请去墨尔本完成本科学习,后来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没有选择留学,决定在毕业的时候选择参加学校的专升本考试,但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考试内容很多没有学过,最后半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跑到其他专业旁听,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到本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08年9月份开学后,校园里已经张贴着不少考研辅导的广告,我重新回到了大三后决心去考研。之前我在母校武汉纺织大学广播台已经工作了近4年的时间,期间还有在报社、杂志社、电台和电视台等各种媒体机构的实习经历,对传媒这方面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当时第一意向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传播学专业,每次看中传那长长的招生简章时,每次打开第一个专业都是国际关系,很好奇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一个专业,后来慢慢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各种情况,涉及的学科领域实在太广了,而且都是时下人们都热点关注的问题,考察了很久并结合了之前的学习兴趣和经历我才决定以此作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并为之努力最终延续了自己的求学梦想。在这里我只想说,不管你现在是专科还是本科,不管你现在是什么一本二本三本的学校,不管你现在学的专业在你看来是多么的稀烂,不管你报考的学校到底有多么难,一定对自己要有充分信心,考进华师的大部分也是一些二本和三本甚至自考和专科的同学,别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凭什么你就做不到,踏踏实实的做好你要做的每一件事,哪怕你不会不懂都不要紧,把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都弄明白,大不了所有东西都再从零开始学起,既然选择了要去考研,那么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好高骛远,因为这还只是开始做学问的起点。

考研的残酷性在于你会把这看成是一场赌注,可能你会觉得最后赢了,那么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输了之后你觉得血本无归,这一切好像都是徒劳的,但是你为什么不把这个准备考研的过程当做是一种学习的阶段呢,这个准备的过程其实也是迈向研究生的最基本的入门阶段,何不带着一种对专业领域问题思考和知识探索的态度去面对那些难题,从最基础的每一步开始做起,而不要老想着我该如何去应付这场考试,甚至一味的投机取巧,我觉得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考研会让观察的眼光越来越狭隘,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当下定决心选择了考研,就要勇敢的去面对摆在面前的所有难题,哪怕最后可能会面临失败都不要感到后悔,因为你曾经真心的付出过,你已经在探知真理的道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了。

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我一直都认为考研是自己的事情,永远都不要随随便便拿自己去和别人比,不要看到别人在干嘛你也学着别人干嘛,别人做完了几本资料书了你就开始心神不宁了,其实在身边那么多人说考研,每年全国还一百多万的大考,真正学进去的人并不多,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能够踏踏实实坚持到最后的都是很有希望的。不管怎么样,给自己定下一个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和计划,然后付诸到每天的实际行动中,按照自己的规划进行合理的学习,不要受到旁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干扰,制定计划非常重要,因为这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的话,没有充分利用好而浪费掉确实很可惜,每个月的目标主要是什么,要完成哪些任务,再具体分到四个星期,每个星期又该完成哪些小目标,尔后又具体分一下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的学习安排,甚至每一个小时都要知道可以完成多少的学习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安排好一个合理的考研计划,好让自己心中有底不至于每天都在那里惴惴不安,再个就是可以知道现在的学习状态,已经完成了那些知识点或者是还不够明白需要继续加强理解一下的,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规划中充分考虑到。一个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剩下了的就是每天的实施了,我自认为这也是比较难的一个步骤,但是每天要坚持下来,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不然越到最后积压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首先来说一下英语的学习吧,这个是考研中的重头戏,基本上考研大计的成败关键都在于英语能不能达到分数线,今年考研A类地区03法学类国家线是43分,我考了45分,勉强压了两分,非常危险,从出分数到公布国家线的那段时间心里一直都是悬着的,英语真的不是我的强项,之前由于国外课程设置的原因,都没有一个很系统和完整的英语学习,准备考研的时候六级还没有考过,唯一一次就是07年上过几个月的雅思培训班,主要也就是在阅读和口语方面人在学习了一下,所以单从底子上来讲基础真的不是很扎实。考研英语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需要对每个环节重点突破,简单来说分为四大方面——词汇、阅读、作文、翻译。

09年春节完后就开始准备英语,几乎全部的教材和教程都是用新东方的,一开始主要是攻词汇,并不是俞敏洪那本考研词汇红宝书,而是赵丽的5500和8000词汇,我觉得刚开始应该看些比较基础有趣的东西,太难的话自己都觉得没信心继续往下看,网上有赵老师的课程讲座,语言犀利,非常有趣味,后来听了下赵晓东的考研词汇课程,如果有空推荐听下刘畅和刘一男的词汇课,背单词是一件很枯燥的活,听这些老师的课之后会发现记单词会是如此有趣,不过这些都是在打基础,到6月份的时候我还是买了红宝书,网上有一个表格根据《17天搞定GRE词汇》那本书来设计的背单词计划很不错,我每天只背一个list,分三次进行记忆,不仅仅是词汇,更重要的是词组和例句,有的例句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稍微修改一下完全可以用到写作中去,如果平时在哪些阅读中发现有好的搭配不妨都写在那本红宝书里面,记单词一定每天要坚持,直到考试的那一天。

如果说词汇是基础,那么我认为阅读应该属于考研英语进阶的必修课,而真题就是最好的教材,强烈推荐去听一下范猛老师的阅读课,讲的非常到位,把真题剖析得体无完肤,总结了很多阅读的思路和阅读技巧方法,例如解题的基本套路就是:第一步就是要找出需要的信息通过设问了解文章大意,第二步要通读全文抓住中心,第三步就要仔细审题,返回原文进行定位,最后一步就是要判断选项重叠与之前寻找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答案。在听课的过程中,范老师一直都在鼓励同学如何去面对考研和自己的人生,想想那些话语至今仍历历在目,让人充满了信心和勇气去度过那段孤独的时光,如果有空还可以去听听印建坤和金威老师考研阅读的方法总结,大体都是一样的。阅读是考研英语中最为关键的重点,千万不要觉得做了几遍就了事,而是要细微的深入到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和词组去慢慢理解和琢磨,还有就是问题里的句子及选项设置也需要好好去体会,做完一遍之后还要试着把全文翻译下来,一是要加强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熟悉,再个就是以此来达到训练翻译的目的,这里说了这么多的阅读的方法,其实我更多的认为是一种阅读习惯问题,所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要经常去读读其他的材料,主要还是跟考研有关的,张建的那本黄皮书模拟题就很不错,我买了本基础版配合真题做了一下,其他的例如《经济学人》很多人都是强烈推荐,文章选材不仅符合考研英语文章的风格,而且涉及到很多关于国关外交方面的热点新闻,有空还可以把每期的杂志录音和对应的PDF文本下下来听听,速度有点快,随便听听加强一下词汇就行,量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如果能够把这些材料认真读一下完全足够了。

前面的词汇和阅读是每日的必修课,我到最后两三个月才开始准备作文和翻译的学习,作文有两篇,这一点跟雅思的作文还有点类似,特别是大作文经常都是一些热点的社会话题,很值得探讨一下,我用的是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写作真题的书,上面讲了历年很多种大小作文的写作模式,话题作文可以推荐看一下吴建业的雅思写作胜策,里面总结了十几个方面的topic和issue analysis,平时的积累也是很重要,历年真题当中好句子真的是不胜枚举,完全可以当做平时写作的素材。关于翻译,这个说实话还真有些难度,这点我觉得我做的很不够,因为语法句型什么的几乎都是学得半生不熟的,翻译句子还要满脑子到处去想词汇怎么去替换,同一个词,同一种词类,在不同的场合往往会有不同的含义,在考解题时,必须考虑词的搭配关系,弄清一个词在某个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然后再选一个合适的词进行翻译,而这些一样的要回归到单词和阅读的基本功训练中去。最后说一下完形填空吧,说实话,我个人特别不习惯做这样的题目,从读初中到现在对这个一直都不擅长,范猛老师在讲阅读课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让我有所宽慰,那就是“完型完型,玩玩就行”,我本人觉得在考试中这类题目设计属于鸡肋,得分率不高,而且很花时间,平时有空就看看吧,词汇和阅读永远是考研复习贯穿始终的基本功,能把这两项做好了,其他的应该来讲都会触类旁通,产生一种外溢的反应。

政治这个我不想花太多的时间说,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开始在政治学研究院学习的研究生,这个及格应该是不成为问题的,每年的考研政治大纲都在不停的更新和修改,这个很难说复习哪些东西,有很多考研辅导机构就以此作为自己营销的卖点,有时候甚至故意放大政治不报班就考不好的谬论,我被同学拉过去听过很多场关于考研辅导班的免费讲座,理性一点的来看待关于报班的问题,我觉得多参加一下前期的免费讲座还不错,有时候更像是一种考研准备的FAQ,前期由于对考研很多环节和内容不是很了解,别人当然会细心耐心用心的去解答,然后后面讲着讲着就变成一种洗脑,会不断地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推荐去报班,我当时就没有报任何考研辅导班,主要是我学校在郊区离那个上课的地方实在太远了,来去交通都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7、8月份的时候武汉天气又热,去了之后还没有地方睡午觉,当然学习效率也可想而知,当时复习看了下任汝芬的序列一,感觉还可以,不过那个排版确实太业余了,到12月份的时候市面上好像叫“思想的鱼”编了一本考研政治考试狂背把知识点理得非常清楚,缺点是内容实在太多了,有的地方写的不是很科学,所以还是要以权威的大纲为主,不要死记硬背,重在理解,不管每年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所以一定要把大纲里面最基本的观点都理解透了再熟记,甚至都可以把高中的政治课本拿过来再看一遍,我只记得在考场上回忆的知识点都是高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然后在慢慢根据问题来分析解答,答题的方法一定要学会起承转合,启航好像有个小册子《启航考研政治热点及答题方法》专门来讲如何答,我粗略看过一遍还可以,这样的答题方法同样适用于国关专业课的答题思路中。

好了,再来谈谈专业课的学习,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这三个专业都是一样的,只是名字有点不同罢了,真的没什么其他的区别,这三个专业在全国大多数高校里面本科开这方面的很少,但是研究生开这个的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兴旺发达的。对于我这样跨专业考试的来说,还是要对这个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内容要好好看看,了解一些大概的内容再进行看书,华师的国关主要是战后史和胡老师编写的国际政治学基础两方面的内容,而且我觉得这也是学习国关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入门级读物。我看的第一本国关史是北大袁明编的《国际关系史》,把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到90年代的基本内容了解了一遍,那本书不厚很容易就看完了,算是启蒙教材,后来沿着之前的这个脉络来看华师指定的那本1999年版的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看了一下,内容确实很多,而且零零碎碎的很不好穿成在一起,历史这个东西确实需要大量的记忆,我深知自己功底非常薄弱,所以我用一种很笨的方法,几乎从零开始,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第一遍我在6月份之前先把战后史顺一遍,一边当小说看一遍记录关键点,这样一遍之后至少知道书上讲了什么。第二遍就要细细的品读战后史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情节了,国关史的事件或者说名词解释属于国关的线索和基础,就类似英语中的词汇,这个没有复习好,其他的综合能力是谈不上的。而复习历史事件,或者从考试的角度说叫名词解释,几乎都可以按照这个简单的思路去归纳: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起因、结果。这里的六个要素记准确了,也可以说是答战后史的一个基本套路,非常感谢考研论坛里白杨、持义等师兄师姐提供的战后史提纲,根据美国、苏联、西欧、日本、中国、亚非拉等几个篇章把战后史根据国别和地区纵向的理成了一个思路,这样与制定教材正好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局面,使繁多的内容可以迅速定位,我当时把每一个名词分类都打印出来了,并留出空白,根据以上所强调的六要素来分析每一个篇章里面的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项工作非常繁琐,因为信息量非常之大,我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才把所有篇章的每一个主要事件都写完一遍,但是非常有收获。在最后两个月的时候,第三遍就抛开教材只看参考书了,到这一遍的时候,基本上国关史的脉络和重点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卷子上要答什么你自己可以选择,很多年代和具体人名都可以模糊化,对于国际关系史的复习,细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吹毛求疵了,个人认为只要掌握主要史实和脉络就可以了,具体人名、地名、时间不要花太多功夫,最重要的是对史实的对比评价和产生的影响,这也是研究战后史的目的。

边看战后史边看胡宗山老师写的那本《国际政治学基础》简直是一种享受,因为胡老师这本书我毫不夸张的说是这是学习国关里面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一本书,条理清晰,文笔流畅,很多观点总结得非常到位,同样按照前面看书的方法,我第一遍读的时候还觉得有点难看懂,但是到后来越看越有意思,结合战后史的复习感觉这相当于把国际关系史里面的精华观点都总结出来了,第二遍读的时候就非常细致了,更多的是带着一种思考国际政治学里面的思想的变化和国际格局和秩序的变迁发展,关键还是在于理解,理解透了考试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看这本书的时候要建立起初步的国际政治学的框架,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把握好基本的理论和发展,把每一个部分的分类情况都要弄明白,我当时另外还比较喜欢看约翰·罗尔克的《世界舞台上的国际政治》,里面有不少关于国际政治中的小故事,还有《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都是最近的热点问题,这样可以相互去补充一些东西。在初试的时候一定要头脑清晰,回答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路,三个小时的时间说实话从动笔的那一刻起一点都不是很漫长,所以平时一定有空要勤动笔,多试着关上书本拿出一张空白纸把内容框架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不管是回答国关史还是国际政治学基础,看华师每年的初试题目,其实都可以和当今的时事问题联系起来回答,这一点我做的并不好,仅仅是停留在问题所问的基本层面上,而应该把问题铺展开多联系一下其他相关的东西做出一种引申和比较,这样才能彰显出学习这么多东西之后的真正的能力和水平。

前面讲了这么多,国际关系这个专业学起来其实是很有趣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关注这个世界和我们国家的关系,由于之前的实习经历,我一直对媒体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觉得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例如如果有空去看看鲁健和王世林主持的CCTV-4的《今日关注》,每天跟进的新闻评论非常的及时,而且请的嘉宾大部分都是我们这个专业的权威专家,听听这些专家如何来分析当前的国际问题对我们的学习研究也是很有启发的,还有就是CCTV-新闻频道每周日晚22:15的《世界周刊》内容非常丰富,分了好几个板块进行介绍这一周的环球情况,还有一个就是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一直都在追忆着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大气魄、大视野和大主题是凤凰大视野的理念,洋溢历史纵深感和凝重感,是活生生的近、现代历史教材。另外,还有一些纪录片如《大国的崛起》、《苏联解体的内幕》、《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等都可以作为课外学习的绝好材料,这样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特别在复习国关史的时候可以跟以前的节目同步进行,这样的效果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的记忆,还可以更加全面的看见这些重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

关于初试的情况什么的可以去多逛逛考研论坛,在华师的分论坛还有纵横天下国关论坛里会发现那里有很多值得去学习的东西,国关论坛上的红宝书还不错,简答题的思路去参考一下即可,网上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地赘述。我们今年的复试题目确实把我雷住了——“论时下中美关系”,这个就需要多时事新闻要有有所了解了,并能够根据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一些知识来分析和解答,所以之前说的多看看报纸和电视节目也是很有必要的,面试我其实非常紧张,抽到的问题是问当前世界格局中极的多少与世界和平稳定之间的无关系,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胡老师的书里其实多次提到过,我当时先是把基本的观点回答了下,然后顺着这个问题再根据历史和现在格局演变的情况来进行综合阐述的,感觉老师都还是很满意的,抽到的英语问题是翻译历史上的国际秩序的分类,有几个罗马数字我看昏了不知道是路易十四还是路易十六,幸好大体意思还是翻译出来了,所以平时还是要多看看国际关系方面的英文读物,基本的国关专业词汇多少还是要去了解一下。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着门来搞挑灯夜战,有时候还要多一起的研友相互之间多交流一下,我在学校找了很久都没有人和我一起去考华师,于是在网上认识了很多同学,考研的那段漫长而又难忘的时间里面,我们在一起讨论,一起鼓励,一起奋斗,后来我们基本上都成为了一个班上的同学,特别是今年刚开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让我感觉好像一个网友聚会一样,虽然大家都来自全国各地都没有见过面,但这种熟悉的感觉平添了不少温暖和欢乐。

有时候回顾这一年多的考研生活的时候,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形容,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永远忘记不了当初是考研还是留学而去抉择的痛苦和迷茫,永远忘记不了在病床时父母在旁时刻守候的疲惫和焦灼,永远也忘记不了那些风雨无阻每天坚持去自习室的研友们的韧劲和坚持,永远忘记不了最后一个月白天看书晚上写HKBU申请材料以致每天睡眠严重不足的挣扎和煎熬,或许每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是这样的,只有自己亲身用心努力体验过才能明白得更多,成熟更多,自信更多,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宽容和理解,感谢我的母校武汉纺织大学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们在我背后默默的支持和祝福!

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写完这篇考研经历,只愿未来的师弟师妹们看到后能够有所启发和共勉,就像一年前当我们看完那些热心的学长学姐们用心写下的考研经历一样,让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前面的路还有很长,而我们现在才刚刚上路,让我们一起相约桂子山,成才华师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6-10-16 08:1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10-16 08:3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1-3 12:3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 01:10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