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人会喜欢看青春片?还没恋爱的孩子,已经失恋的怨女,陷入拉锯战需要坚定爱情信仰的迷途者,办了碟店月租的以及贪图电影院空调可以睡觉的看客。
<br> 青春片需要什么样的演员?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青春逼人的年轻男女,当然面孔漂亮,退而求其次,有秀色可餐的身材也可以。一定不能缺的是灿烂的笑容,和健康的白牙。他们会在沙滩上谈赏心悦目的恋爱。另一种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少男少女,笨拙,尴尬,男生不会搭讪,女生戴着牙套。他们面临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或许会遇到但是被夸张的倒霉境遇,无疑更有喜剧优势和亲和力。
<br> 青春片有什么主题?答案一,当然是胡闹。包括男生跳水上芭蕾,女生抢劫银行。答案二,必然有爱情。包括朦胧的性幻想,纯真的柏拉图,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答案三,成长。如果能跟积极向上搭边当然很靠近主流,但是大多时候真的只是搭边而已。答案四,青春片需要主题吗?四个帅哥在海边奔跑,撩起水花,足矣。如果再不够,不妨背景用电脑做上流星。
<br> 青春片的确切定义?青春片的英文是TEEN`S FILM。说明是拍给13岁到20岁的年轻人看的还是拍的是13岁到20岁的年轻人?大概都有。鉴于青春片是大众娱乐,所以题材不能晦涩,偏激,过分色情暴力,更不能变态。这样我们要删掉很多以未成年人为题材的过级和另类电影。
<br> 根据常识,青春片当然是电影。但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我会引用一些偶像剧,因为在这个年头,在某些问题上,偶像剧比青春片走得更远。
<br>
<br> 壹 美国
<br> 看以下电影你会同意我:《美国派》,《危险性游戏》,《对面恶女看过来》,《停机四十天》,《公主日记》等包括还未生产出的数十部影片。
<br> 1 未成年人性行为容忍时段:高中。当然这个期限大半美国孩子熬不到,所以在《美国派》最后一个处男被嘲笑。
<br> 2 性经验丰富的男女成为群体中的偶像。《危险性游戏》中的瑞恩菲力普是个只用下半身思考的帅哥,可是他在电影里一直酷得要命。《美国派》里被传言能和中年女性做爱的家伙,成为全校女生的白马王子。
<br> 3 充斥大量的黄色笑话和荤段子。如果你在这方面反映迟钝,或者不能明白一些美国俚语和双关语,那么很有可能觉得莫名其妙。如果你的道德感特别强,看见加料啤酒和特殊摩丝,大概会觉得恶心。
<br> 4 古典的两情相悦,经典的“为爱而性”,仍然被标榜。浪子回头的帅哥,清纯无邪的处女,依然是主角。虽然讲着不堪入耳的黄色笑话,做着狼狈百出的尝试,但是男主角还是会认真爱上一个女孩,为她奉献和忍耐,因为她是处女。身经百战的男孩,一张白纸的女孩,颇不公平。
<br> 5 不接触性的最长期限: 40天。这被认为是壮举。
<br> 6 家长的态度: 或者非常卡通的严肃古板,或者非常卡通的开明乐观。不过显然,美国的家长不会因为孩子在高中尝了禁果就打断她的狗腿,或者没脸见人。就算《成长的烦恼》中80年代的杰森代表了一个理想的美国家长的态度,那么21世纪的美国家长有此等见识应属正常。《真实的谎言》里面,间*爸爸叫“我女儿才14岁”,同事安慰:“那应该知道性高潮了。”女儿此时已坐上一男生的摩托绝尘而去。
<br> 7 男生的性幻想对象:啦啦队队长,选美皇后,舞会公主,网球健将,色情杂志封面或插页。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女是健康活泼,性感开朗。
<br> 男生绝不会沾惹的女生:唱诗班(偶有例外),数学会,音乐营,奇怪宗教组织的信徒和奇怪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
<br> 8 口号:有性有欲有性欲,敢做敢爱敢做爱。
<br> 9 主题曲:很多一路唱红了。大多数是歌星唱的。剧中主角唱歌得很少。
<br> 10 杂感:美国孩子不仅高大健康,而且活泼快乐。看青春片会让你觉得美国孩子很幸福,生活特别多姿多彩,啦啦队比赛棒球比赛街舞比赛是他们生活重心,海边湖边山上地下的PARTY是他们日常消遣。看他们在学校台阶上接吻,在草坪上脱了鞋晒太阳,真让一路考学的我们死得心都有。
<br>
<br> ]贰 日本
<br> 看以下青春片或者偶像剧你会同意我看法:《五个扑水的少年》《神啊多给我一点时间》《蛋糕上的草莓》《魔女的条件》
<br> 1 未成年人性行为可以容忍时段: 高中
<br> 2 同样,性经验丰富的男生成为学校偶像,没有性经验的男生努力想摆脱。
<br> 3 道德尺度的宽泛。首先,处女不再成为女生清纯的标准。大把纯情清秀女生一脸认真要对自己喜欢的学长献身。(《蛋糕上的草莓》)其次,爱滋病和性交易,成为人们默认的事实。《神啊多给我一点时间》在日本创下30%的高收视率。再次,对伦理的重新诠释和界定。女老师爱上男学生早已不算什么,姐弟恋和叔侄恋也已经不少,爱上继母和喜欢哥哥的女友早就拍烂了。婚外情?哪里还有讨论价值,少老土了。
<br> 4 也许因为日本人比较压抑和严肃。很少有黄色笑话和色情场面,不伦关系也只是若隐若显。自慰在美国片中被大肆调侃,在日本片却几乎没有。(前提:在青春片中)通常灯光暗,听见动静,然后切到清晨两人起来穿衣服,女生说:哦嗨哟!
<br> 5 性行为发生地点: 相较与美国青春片中几乎都是发生在家中(不管自己还是别人的家中,不管是家中的壁橱还是阁楼),汽车,或者宿舍。日本青春片或偶像剧此类场景常常在旅馆。这大概和日本的情人旅馆文化有关。或者学校图书馆,保健室,体育器材仓库。日本孩子好象更封闭,也更追求刺激。
<br> 6 耽美倾向:在日本青春片或偶像剧中,男女主角的选择更加追求美形。美国青春片主角只要健康就行,因为小成本会起用很多毛躁的新人。日本却经常是顶级明星的阵容,非常耀眼。
<br> 7 定情最佳时机:往往是学园祭(校庆),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或者毕业旅行。一起搭鬼屋,摆摊子卖烤章鱼,一起跳草裙舞,放烟火。毕业旅行去京都或者名古屋。
<br> 8 特殊的情人节。日本吸收了西方很多风俗,经过消化和改良,有土洋结合的感觉。比如情人节。在日本,情人节是女生向心仪的男生表白的时机,一定要送情人巧克力,也可以送朋友人情巧克力。3月14号是白色情人节,是收到巧克力的男生给女生答复的日子。女生冲到陌生男生面前,低头递上巧克力,把信双手奉上:“请读读这个。”成为日本青春片,偶像剧和少女漫画中的普遍场面。
<br> 9 家长态度: 日本青春片或偶像剧中的家长一般都显得很不近人情。离异,父母有变态倾向,或者冷漠,屡见不鲜。
<br> 10 口号: 年龄不是问题,身分不是距离,伦理不是压力。
<br>
<br> 叁 中国
<br> 首先,我陷入两难困境:第一,中国有青春片吗?
<br> 第二,作为坚定的祖国统一拥护者,中国当然有青春片。
<br> 不管你看不看以下电影或偶像剧都会同意我的看法:《六月男孩》《花季雨季》《流星花园》等等
<br> 1 未成年人性行为容忍时段:中国人在道德上基本不容忍婚前性行为,更别提未成年人。婚前性行为,如果以结婚为目的,尚可容忍,不管这个尺度是不是很脆弱。目前,明显年轻人的性成熟提前,而结婚年龄延后,这种尺度更加显得空洞。不承认未成年人的性行为,自然无法落实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根据调查,80%以上的中国未成年人依靠看毛片得到性知识,可笑,也很可悲。 在台湾,尽管比内地更加开放,但是原则上相差不大。《流星花园》中只有吻戏(还很克制),没有爱抚和床戏。而且把原作漫画中的高中改到了大学,算是权宜。
<br> 2 内地青春片主要内容:不学好的差生发奋向上,父母下岗的纯情女孩,两人之间最多是骑自行车带着她。男主角身边的同学必有以下三人:刻苦小心眼的好生一个,疯疯颠颠的女生一个,爱开玩笑爱闯祸的胖子一个。老师有以下三名:古板严肃的一个,开明活泼的一个,保守中立的一个。必有情节:运动会长跑扭了脚,在大家加油声中努力向前,升格,音乐,背景:夕阳。
<br> 3 台湾最近几年的偶像剧有奇怪的非本土化倾向,在“花泽类”“藤堂静”这样的日本名字中间,很难谈到心态和处境问题。香港好象没有青春片,大多是搞笑片,言情片,动作片把场景放进校园而已。如果有,是不是《蛊惑仔》。
<br> 4 名词:早恋,未婚同居,啃西瓜皮,思想复杂。
<br> 5 家长态度:回去跟你妈一起看电视,等电视屏幕上出现接吻镜头,你妈叫你回房间。这就是态度。
<br> 6 要求:当有性冲动时可以拿出课本认真看几页。(《高中生理卫生读本》)
<br> 7 杂感:看《六月男孩》时产生奇怪的生理反应,胸闷,头晕,想吐。我不知道这片子是什么年龄的人做的,也不知道是做给什么年龄的人看的。反正我十五六岁的时候,正反叛,只会哧之以鼻。此片以恶俗的想象力伪造当下高中生的生活。我以为是前几年的旧片,得知是今年的新片时,委实吓了一跳。
<br> 8 主题曲:内地青春片无所谓主题曲。《流星花园》的主题曲谁敢说没听过吗。
<br> 9 口号:色戒,有色无戒。
<br> 10 后果:目前的年轻人以非常没有想象力的方式谈恋爱。也缺乏承担爱情和争取的勇气,怯懦和卑鄙被认为是无奈。在如此私人的事情上没有自己的个性,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个性。
<br> 11 如果一部电影可以一雪前耻:当然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是,该片在公映时表明未成年人不宜。
<br>
<br> 附:青春片评论两篇
<br> 如果男孩子去跳水上芭蕾--《五个扑水的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