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政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6 12:3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主题:树立共同理想;
  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指导地位:阶级立场、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②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100多年来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吸收、借鉴、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③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理想决定行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理想的层次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要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一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
  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
  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时期:“64字创业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航天精神等。
  “解决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劳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006年3月,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宣传教育、共同努力,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来源:考研教育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7:2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