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姓名
郭树勇
导师性别 男
职务职称 教授. (兼职)
所在院系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所属学科 政治学
研究方向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博士) 国际关系(硕士)
联系电话 13386268058
电子邮箱 syguo@sjtu.edu.cn
个人简介
郭树勇,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外事咨询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专家,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郭树勇教授是国内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青年代表者之一,是国际政治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努力倡导者。
郭树勇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社会学、国际战略与危机管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他重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第三次论战之后引发的“本体论革命”对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深刻含义。
郭树勇教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他是中国图书评论协会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通讯编委、也是《战略与探索》季刊主编。近年来先后被邀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南开大学等国内名校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并做主题发言,并被邀参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俄罗斯莫斯科PIR中心、加拿大太平洋舰队总部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单位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论坛的点评嘉宾。
代表性论著
近年,共出版著作7部,约35篇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1篇发表在国际SSCI来源期上(“Legitimacy, War and the Rise of China” (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Spring 2007),8篇发表在国内学科内顶级杂志上,15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2010年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论建构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前途》,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10月全文转载。
2、《美国大战略的理论图景与历史逻辑》,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3、《关于中国崛起的若干理论争鸣及其学术意义》,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关于中国崛起的若干理论争鸣及其学术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大部转载。
5、《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及其演变》,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
6、《多边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转载。
7、《试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及研究方向》,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4年7月全文转载。
8、《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9、《试论建构主义国关理论及其社会学渊源》,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两岸互动与国家认同的重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5期大部转载。
11、 《两岸互动与国家认同的重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5期大部转载。
12、《20世纪日本与德国崛起成败比较:一种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13、《女权主义、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社会学》,《国际观察》,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14、《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国际观察》,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7年全文转载。
15、《试论“建构主义革命”对于当代中国外交研究若干意义》,《国际观察》,2009年第1期。
16、《中国模式的外交元素:独立自主的意义》,《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0期。
17、《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毛**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12期 。
18、Legitimacy, War and the Rise of China,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2007
19、《中国崛起的进程与意义》,《江海学刊》,2009年第5期。
20、《论“圈序认同”对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12期,人大复印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