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师政治学研究院考研成功经验谈(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30 12: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得知自己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以所报考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拟录取,心中百感交集。这个结果是对我一年来认真学习,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对我在考研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肯定。北京奥运会之后的金秋九月,我将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如愿以偿地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在自己喜欢的学术领域内深造。

“优秀,是一种习惯。”

 得益于父母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我从小就是个较为优秀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英语成绩尤为突出,参加过各种竞赛。我还一直在班上担任各种职务,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老师同学眼里,我是个上进的好学生;在亲友长辈眼中,我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在夸奖声中长大的我,逐渐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事事都尽力而为,力争做好。

 2001年9月,我进入天门中学学习。天中是一所知名的百年老校,以良好的学风和高素质的学生著称。班上高手如云,我不再名列前茅。由于激烈的竞争、心理上的不适应和青春期的躁动不安,我开始在学习上有所松懈,将大部分的注意力转向了文史哲领域,并进行大量的阅读,由此有了对人文学科知识的初步积累。但这也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名次继续走低。然而我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实施“跟着走”的策略,尽量不让自己掉队。在文理分科的时候,一直喜爱文科的我,迫于天中的整体环境(天中是个典型的重理轻文的学校),选择了理科。在经过3个月的突击学习后,我于2004年6月参加了高考,并考上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进入大学之后,我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如鱼得水。大一一年,带着体验大学生活的兴奋,我广泛地交朋结友,并进入学生会,成为宣传部的一名学生干部。大二一年,我发现了吸引我的另外一个天地——图书馆。孩提时代,当老师的妈妈就经常教育我要多阅读,做一个学识渊博,修养良好的人。而图书馆幽雅安静的氛围正是我提升自己的好去处。带着对高中时期阅读经历的回忆,我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面前流连忘返。博览群书的过程中,知识储备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此外,湖工还开办了“人文讲座”这一栏目,邀请全国各大高校的著名学者和各行各业的知名专家为同学们讲座。我成为这个栏目忠实的听众,几乎是每期必到,亲身感受大家们的风采。有几位著名学者的精彩演讲更使我受益匪浅。如上过“百家讲坛”的赵林教授,将西方哲学与基督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用一种逻辑严密、精妙绝伦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巨大的震撼,让我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又如嬉笑怒骂的姚国华老师,将中国教育制度的痛疾沉疴鞭笞地体无完肤,让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感受到改革的必要性和自己作为大学生所肩负的重任……在聆听来自各个人文学科优秀老师的讲座中,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于我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
 
 这些阅读和聆听开启了我思想的大门,成为整个大学生活中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部分。拨开了思想的混沌与迷雾之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为自己的人生找准了定位,那就是——做一个有作为的知识分子。不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优秀。既然要做知识分子,那么首先我必须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于是读研便成为我人生的必经之路。

 决定考研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了我所喜爱的政治学领域。经过比较和相关专业人士的推荐,我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百年华师一直是我向往的象牙塔,美丽的校园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让我着迷。政治学研究院的学术实力也毋庸置疑,占有华师8个国家重点学科中的三个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其中有一位老师还作为中国第一批人文社科类长江学者和政治学领域的权威为中央政治局讲过课)。这一切都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考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闻鸡起舞,初试告捷

 2007年,是我准备考研初试的一年。大三下学期(3月到7月期间)是大学本科学习最为重要的时期,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便安排在这个时候,因此我不得不减少阅读和其他娱乐活动,以保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投入本科专业课。对于考研的准备工作,我主要是在本科专业课的学习之余做了些搜集整理的工作,查阅了很多政治学专业相关的资料,阅读了很多师兄学长们留下的考研心路,弄清楚了整个考研的全部流程,为下一阶段的备考做了大致的战略规划。

 我认为考研是一场综合性的战役,是智力,耐心与决心的比拼。能够打好这场战役的人,一定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十分重视与取得优异成绩的师兄学长们进行交流。他们是考研的过来人,对于考研有自己切身的体会,熟知考研的各个环节,了解如何复习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他们的经验感想,对于我们这些正在考研道路上摸索前进的人们据有指导性的意义。于是我经常去华师与我准备报考的政治学研究院的师兄们聊天,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每个人都的确有自己不同寻常的地方。这也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也让我在初试备考中少走许多弯路。

 暑假期间,我集中精力背熟了考研的5500个单词,尝试将我的英语重新拾起。9月,也就是大四上学期开学之后,我正式进入了全面备考阶段。刚开始复习不久,就碰到了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大概需要占到1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只好用各种办法尽量压缩,以保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复习中来。但是学校似乎并没有为我们考研的同学着想,依然实行比较严格的考勤制度。我用实习过程的间隙时间,将英语真题做了3遍,总结出了一套解题经验。(具体方法详见“我的考研经验”)

 “十一”之后,我将精力放在了2门专业课上面。把招生简章上指定的教材看了3遍,并将其中的重点内容做了笔记。因为我们专业只规定了2本教材,我觉得要取得高分仅靠这2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一位学姐的指点,我又找来专业导师的论文进行研读,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目前所作的课题。(事实证明,这个学习方法是相当有效的。)由于本专业有相当多的内容需要背诵,我不得不将起床的时间提前,与广大考研学子们一起晨读。

 12月是考研的攻坚环节。大致的考试内容已经掌握,要做的就是巩固所学,对4门课程进行全面的梳理。难度比较大,而且这个工作的成效,将对初试成绩的高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这个月里,我每天学习8个小时,基本上是每门课2个小时。另外,我还精心准备了英语大小作文的模板。

 2008年元旦之后,也就是考试的前几天,我调整心态,查漏补缺。19、20号两天,我参加了全国统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那是令我终生难忘的2天,华中地区普降大雪,规模之大几十年未遇。我踏着瑞雪走进了华师的考场。全天温度都在0度以下,众所周知武汉是没有公共供暖设施的,因此,我们这些考生们遭受了严峻的考验。不过,上了考场将一切抛诸脑后,倒也不觉得十分的冷。 与寒冷的天气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考场人数递减定律”。研究生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因此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竞争激烈,就变得十分残酷,这一点在考场上也体现出来了。每考完一门,就有一部分同学因遭受打击而放弃。考完英语后,第二天考第一门专业课时骤然少了很多人。等到考最后一门时,整个考场竟只剩下一半的同学继续坚持。

 得益于自己还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我顺利地完成初试,并自我感觉良好。考完之后感觉非常累,立即回家休息。

再接再厉,决战复试

 3月5日,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初试成绩在这一天揭晓。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看书,路上遇到我的一位考研战友,他告诉我可以查分了。于是火速赶到寝室,打开电脑,进入华师研究生处的网页,输入考号和身份证号,很快便跳出来一栏成绩:总分418分!比去年的第一名还高出10多分。公共课的分数还算令人满意,专业课的分比较高。各科也顺利过线了。这意味着我可以去参加复试了。很高兴,给爸妈打电话报告结果。

 短暂的兴奋之后,我很快平静下来,思考如何应对复试。近年来,复试在考研录取成绩中所占权重越来越大,所以初试得高分的同学并不能高枕无忧。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笔试是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考察,而面试则采取与导师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我将准备复试的重点放在了对导师论文认真研读上面。我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导师,找出导师可能感兴趣、会考察的问题,并将这些热点问题做了重点学习。复试的前三天,精心准备了一篇英文自我介绍并熟背下来。

 4月18日这天,我起了个早,洗漱整理完毕,前往华师参加复试。首先是笔试。今年的笔试题目极为特别,列出了10位政治思想家的母语名字,让你翻译出他的中文名字和代表作。这些思想家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还有当代的,他们的名字有希腊语的,法语的,意大利语的,英语的等等。这不仅考察考生的外语水平,而且考察考生平时阅读涉猎的广泛程度。考试时间为20分钟。我凭借还算广泛的阅读和知识面,准确地翻译出了大部分思想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著作。

 接下来是最为关键的面试环节。我们这个专业由于人数较少,只有两位导师面试我们。面试之前比较紧张,于是深呼吸,想想西藏的美景(没有想那些游手好闲,不念经要玩火闹****的喇嘛们),情绪逐渐平复下来。我是我们专业最后一个面试的,于是准备的也比较充分。

 9点20左右,敲门,问老师好。2位老师很温和很客气。

 我先来了段英文自我介绍,比较流利,老师点头赞许:very good!然后老师认真地看了我的《个人陈述》,并问我跨专业的优势何在,我回答道:

 “对于跨专业的问题,我认为我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就是我的学科结构和学术视野相对宽广一些,擅长于定量分析,能在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方面发挥专长;劣势就是专业的基础知识可能比非跨专业的同学相对逊色一些。因此,我计划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通过大量系统的阅读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来弥补不足,扭转劣势,强化优势。”然后老师问了些专业问题,如亨廷顿的著作,思想等,又问我看了哪些西方经典。随便说一本你看过的经典,老师就会就里面的内容进行提问。得益于有2次集中的阅读经历和对老师论文的认真研读,我较为圆满地回答了这些专业问题。也许是觉得我答得还行,老师说了一句:看来你的确看了不少书。然后又问:你爸妈有当老师的吗?我回答:我妈妈是老师。老师点头:very good!9点35左右,起身跟2位老师致意,出门,长长地舒一口气。

 4月25日,华师公布了众考生翘首期盼的拟录取结果,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政治学专业录取。
 
 写给我要感谢的人们

 宝宝优秀,妈妈成就。首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二十多年的辛苦养育和言传身教造就了现在的我。他们的恩情是做儿子的永远还不清的,我只能用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方式来回报他们。

 感谢我的舅伯杨黎东先生以及其他长辈、亲友们。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一直是我考研的巨大动力。
 感谢百川2007师兄。作为本专业的学长,他对我的整个考研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他担任研究生会主席,为我了解专业信息提供了许多帮助。
 感谢长江号子师兄。他在四年考研历程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受到了巨大震撼,也成为我考研道路上的精神榜样。
 感谢yhc师兄。他经常关心我的复习进展,并为我提供各种帮助。初试期间得益于他的照顾,使我能在考场上尽情施展。
 感谢byh师姐。她对我在专业课上的点拨至关重要。
 感谢华师一棵草师兄。在我对考研前途感到忧心的时候,他及时地排解了我的疑虑,让我重拾考研的信心。
 感谢熊敏。她是我的好朋友,一直关心和支持我考研。在初试前的一个星期里,她每天发短信为我加油打气。
 感谢李季。他是我的同班同学和考研战友,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和切磋,互相鼓励。
 感谢雷俊方。她是我的同班同学,大姐姐式的人物,总是慷慨地跟我分享她的考研资料。此次考研她虽未成功,但却找如愿到了一份好工作,祝福她!
 谢所有在考研过程中帮助过我,关心过我的人们!谢谢你们!

 结束语

 考研的胜利,只是对我考前5个月认真学习的肯定。考研过程中的辛酸、喜悦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远去。它所留给我的,只是一个淡定的起点。正如毛**所言,夺取考研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读研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求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正真成为一名有作为的知识分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2:2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