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伊矛盾的深层原因解读
黄日涵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近年来,伊朗核问题不断升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伊朗。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成为美国的主要敌人;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伊朗对于美国而言更是如芒在背,不除不快。为了达成目的,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对伊朗施加强大的压力,导致了美伊关系高度紧绷。
从媒体报道看,“核争端"是美伊矛盾的核心,似乎只要伊朗不开发核技术,美伊矛盾自然就会消失。然而“核争端”仅仅是美伊矛盾的表面因素,美国虽然一直致力于世界的“无核化”和“少核化”进程,但是一旦一国已经拥有核武,美国也只能默许之。美国之所以一直拿核问题压制伊朗,是因为美国对伊朗有更大的战略诉求。
一、地缘政治——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
地缘政治在美国的国际战略思维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美国的战略家无不是地缘政治的拥趸者。美国之所以频频对伊朗发难,其重要一面就是地缘战略的考虑。伊朗地处波斯湾和里海世界两大能源基地之间,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缘决定了外在大国插手其事务的必然性。霍尔木兹海峡为全球大约四成原油运输的必经之地,属全球原油供应“战略咽喉”。前一阶段伊朗宣称,如果原油出口遭制裁,伊方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立刻引发美国的强烈反弹,声称“这将触及美方红线”,足见伊朗地缘的重要性。
当前,地处阿富汗和伊拉克之间的伊朗具有更重要的地缘战略作用。美国通过“阿拉伯之春”驯服了中东的大多数国家,剩下的强劲对手就只有叙利亚和伊朗了。如果美国控制了伊朗,不仅可以将伊朗这一实力强大的敌人扳倒,而且可以将两伊和阿富汗连成片,更好地控制中东地区,进而有效地在战略上遏制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
二、油气资源——经济利益层面的碰撞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国内庞大的利益集团要求美国政府不断向外扩张以满足需求。伊朗是世界第5大原油出口国,目前日均产量达350万桶。2010年,伊朗日出口原油208.7万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出口量占欧佩克成员国出口总量的9%,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5%,美国早就对其虎视眈眈。
奥巴马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美国附近海域的石油开采,国内的页岩气采集技术也获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度不断下降,然而,美国对海外能源的获取和占有的欲望并未有一丝一毫的消减。当前,美国能源市场价格不断高企,美国民众对此非常不满,因此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美国来说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利益,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国内的压力。
三、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层面的较量
美国采取敌视伊朗的外交政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伊之间“文明的冲突”。美国一直以来标榜自己是“世界民主灯塔”,向世界宣扬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理念。而伊朗却依靠强大的伊斯兰主义和民族主义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两国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难以相互理解。正符合了塞缪尔•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的观点。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寻求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通过实行伊斯兰教法来贯彻真主的意志。在社会生活层面,具有明显的保守主义特征,反对现代化和世俗化,主张教育伊斯兰化;美国则是信仰基督教的世俗化国家,强调民主、自由和政教分离。两种宗教的差异必然造成两国之间文明的冲突。根据两大宗教的本质,我们也可以看出,冲突也产生于它们的相似性。这两种宗教都是一神教,与多神教不同,它们不容易接受其他的神;它们都用二元的、非我及彼得眼光看待世界;它们又都是普世主义的,声称自己是全人类都应追随的唯一真正信仰;美国和伊朗分别是这两大宗教的最具代表的国家,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两国难以调和的深层次矛盾;美国推行的“民主改造计划”与伊朗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东地区会发生激烈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加剧了美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综上所述,地缘政治、油气资源、意识形态和“文明冲突”的尖锐对立,才是美伊间对抗的真正深层次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