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巧·能力·信念——帅先村君的考研回忆录(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1 09:5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能力
    技巧从来就不等于能力,没有能力的人也无法真正创造或掌握这些技巧,而技巧创造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能力。个人认为,考研至少需要以下几种能力。
    1、坐住板凳的能力。不解释,不能静下心用功学习的少年出门左转。
    2、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考研和高考不同。高考在千百万师生通过实践验证过的即成体系内运作,考生除了沿着别人安排好的轨道拼命用功跑路之外什么都不用管,有关学习的一切信息、资料和计划安排全部都有人代劳,费力不费心。而考研则是一项具有高度自由性的课外活动,费力又费心。没有任何老师或学校能为你提供高考那种保姆式的全程督促、指导和规划,除了报考、考试和发布成绩录取之外,没有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轨道可循,必须自己搜集一切有用信息。上面提到的第一点就是常识,连常识都一定要人家面授机宜的人肯定没戏。这种能力可以用一个牛逼闪闪的词称之为“公开信息来源的情报搜集能力”。比如多和前辈交流、认真翻看前辈的经验贴,或者多结识报考院校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同学,打听下报考专业的情况和动向,或者本科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各大论坛上也有很多资源,如历年真题、课件、期末试题、老师评语文章、经验贴、推荐书目等,完全可以搜得到。获得这些信息后,还要加以归纳整理,形成自己对形势的判断,建立完整的考研资料储备,过滤掉那些过时的信息和无用资料,只留下自己认为最有用的,避免沉浸在资料的海洋中无以自拔。总之,考研不是地下工作,很多事情百度一下就知道。
    3、交际能力。这听起来和考研毫不相干。确实,不能简单地认为获得师兄师姐的帮助和考上有必然联系,但能在考研中得到来自前辈和战友们真诚无私的帮助的人都是非常幸福的。在此郑重鸣谢帮助过小弟的几位前辈,没有你们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我是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的。
想得到他人的帮助,首先得证明自己有值得被人帮助的价值,还要表现出对对方应有的真诚、尊重和礼貌。我尤其想强调后一点。其实许多考上的前辈都是非常愿意热心帮助师弟师妹或者二战战友的,毕竟大家都选择了这条最艰难的路,对后来者的帮助就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最好回报。考研期间我认识了一些超级nice的师兄师姐,他们和我原本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却给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但有些童鞋找人帮忙时候非常不客气,仿佛债主要债一般。譬如我前些天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电话,接听之后,对方没等我开口就说了一大堆,费了好大劲我才搞清原来是今年的落难同仁。可是对方既不介绍自己是谁也不问我的名字,也不告诉我是谁介绍他的以及他是怎么找到我的,只是很蛮横地问我的归期,要我回来之后找他讲考研的事情。直到现在他也没告诉我他的名字是什么,也未曾对我说过一个客气的词语。须知考上的人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而非上天的眷顾,并不欠后来者什么,帮你那叫有风格,不帮你也无可厚非。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的童鞋,真是让人爱莫能助啊。
4、提问题的能力。最近很多童鞋来问我考研的事情,着实让鄙人膨胀了一下下。可是有童鞋提的问题实在让我无法回答,譬如考北大难不难、该考研还是该工作、要不要先把个妹子/汉子。这些问题要么属于前面提到的常识,要么属于该自己解决的私人问题。北大不是洒家开的课后班,谁来或者不来跟我这苦逼学生没啥利益关系,所以我真的没有义务帮助那些举棋不定的童鞋坚定信心。
其实像我这样刚刚考完还没有入学的大闲人,只要不是急着吃喝拉撒,还是非常乐意帮忙解答大家的问题的,但那些已经入学并且读到高年级的前辈们恐怕就没那么多闲暇做人工百度了。我的习惯是在联系师兄师姐求帮忙之前先跟人家约好时间,然后掏出自己的备忘录,把所有问题都筛选一遍,删掉那些常识问题和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把那些很具体的、技术性或事务性的问题留下来提交给大神们求解答。这样不但能节省双方的时间,而且可以通过提出好的问题让前辈们了解你的实力情况,告诉人家你值得用宝贵的时间来帮助。
5、不盲从的能力。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是再加上寂寞孤单那就更糟糕了。可惜三跨的少年总是孤单的。鄙人本科的学校和专业貌似都还说得过去,到了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大家开始各奔出路,基本都会选择在相关领域内读研或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三跨的道路上,除了伟大的师兄师姐隔一段时间从千里之外的皇城根下捎来温暖的问候和祝福,大部分时间我都是离群索居的。作为群居社会性动物,人类最怕远离自己的群体。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少年,必须时刻抗拒一切诱使你偏离既定方向的力量——譬如找工作,譬如找个妹子/汉子,再譬如报一个坑爹的政治班。我所在的自习室的那个楼层,从10月份到12月份办了大大小小无数招聘会,我身边有许多同学抱着鱼和熊掌都想要的心态穿着西装拎着简历来上自习,但我从来没有过一丝动摇。
    关于这个深层一点的能力问题写了一大坨,也只是给大家提个醒。技巧可以传授,而能力必须自己去培养。其实还是北溟师兄总结得最好:用功,用心。或者用孔老二的话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信念
    越说越邪乎了。扯到信念,就不由得想起我老妹对我的评价:“老哥你居然有考北大这种邪念还坚持下来了。”
    比起前面的技巧和能力,信念这东西颇有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我也没法再像之前两部分那样写八股了,那就说说我考研的心路历程吧。
    为什么要考北大呢?
    大抵上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用功的少年,也从来没立志要上北大清华。小学成绩平平,作文不错数学很烂,这个不平衡的趋势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拉大,并且扩大为文理科之间的对立,终于导致我在高中时成为了文科尖子班里绝无仅有的拿着两位数的数学成绩混进校榜前十尾巴的人。
高考那年我成绩还算不错,全省三百名的样子,由于考后第二天狗血地得了麻疹,所以在别人抓耳挠腮地研究报考的时候,我一直躺在传染病院的麻疹病房里给一群学龄前儿童做乖乖打针的好榜样,奋勇争先地撸起袖子呲着龅牙冲年轻的护士MM不识像地高喊“阿姨我先来”。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父母为我选择了这个还算热门些的专业,而对报考毫无概念的我也就痛快地从了——有人替我做决定再好不过了。
    然而入学后我在数学上的致命劣势迅速暴露了出来,第一个学期我的微积分就挂了,而上次数学不及格还要追溯到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虽然我从来都没做过顶尖的好学生,但也从来没尝过成绩垫底的滋味。我痛苦地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想学习经济学,我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毫无兴趣。保研和我彻底拜拜了,而我又不甘心就此结束探求知识的旅程。我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大一那年的春天,在困惑和沮丧中,父亲突然提醒我可以考北大国政系——也就是现在的SIS。在中学时,我确实曾经对国际政治产生过很浓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很快就被繁重的学业淹没了。但深处逆境中的我深知自己不能这样颓废下去,必须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一个目标,才能不枉费青春一场。这次我必须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摆脱数学的劣势,发挥我在文科方面的优势,才能在求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为了能更好地追求知识,也为了证明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价值,我要去SIS。我不是北大控,但我从来没考虑过任何其他学校的国政专业,因为我知道只有PKUSIS才是这个领域中最棒的,要考就考最好的,既然我选择了一条离经叛道充满坎坷的路,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跨旅程的艰辛让我感慨万千。当我第一次和人说起我要考SIS 的时候,面对的要么是茫然的脸,要么是讥讽的笑。我无力反击,因为我还没有实力和成绩;我也不愿意解释,毕竟人各有志无需多言。我相信我能考上北大,这是我从头至尾唯一的信念。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杂念,旁人的言语指点,与我无关。
真正的挑战在于这是一项平地起高楼式的任务。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不是这个学校的,离北京有千里地,我是彻彻底底的零基础,连这个专业的门都不知道在哪儿,更别提制定学习方案了。我只能自己在网上摸索寻找一切相关的信息,试图跟每一个看起来沾点边的人搭讪,我所谓的那些能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锻炼出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的摸索和好心前辈的指点下,我开始一点一点为这栋高楼打地基、建框架,逐渐找到了这个学科的“门”在哪儿。我深知这是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后一次机会,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所以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忍痛离开了和同学亲手建立壮大的学生组织,远离了所有的活动。没有人能为我的未来负责,除了我自己。如果我在毕业的时候还一事无成,没有哪个大佬会出来为我排忧解难。
为了努力让自己适应坐住板凳的日子,大学前三年寒暑假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留在学校看书,为自己制订了一个长线的学习计划。进入2011年,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考研复习阶段。做笔记的日子很痛苦,每天都背着沉重的笔记本电脑,在自习室里对着半米高的资料和教材拼命码字,码到头晕眼花,双手被硬盘烫得不敢碰面板。与此同时,我为了抢一个带电源的座位,六次参加了逸夫楼的占座洗牌。每次我都提前一个多小时,盯着寒风或者烈日,堵在教学楼门口,在开门的瞬间拎着几十斤重的资料冲向五楼的教室。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能坚持完成这份目标过于庞大的笔记,但我确实完成了,到10月初的时候,我拥有了一份60万字的专业课核心笔记。当别人还埋首书堆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冲刺阶段。
冲刺阶段的那种煎熬和折磨让我终身难忘。尽管准备了这么就,我还是有一种仓促慌乱的感觉。要做的工作写满了整整两张A4纸,我在过晚开始的公共政治、永远记不住的国关史和无穷无尽的补充材料之间疲于奔命,从打印室拎回一摞又一摞的救命稻草。晚上回寝走在路上嘴里都在念叨着名词解释。身体健康也开始出现问题,长期坐着让我的体重飙升到140,胸口不时闷痛,最要命的是消停了一年多的鼻窦炎凶猛复发,到现在我的鼻腔还在发炎流血。
我并不是没有绝望过。12月的四六级刚结束,我在自习室的座位上被人偷了总计十本书和笔记,其中有些笔记是独一无二的。这让我备受打击,从此退出自习室回寝死宅。那时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我的公共政治还什么都没记住,背过一遍又一遍的国关史也都忘个精光,看专业课真题还是不带感,要补充的专业资料却越来越多。为了给其他科目让道,本来已经初步成型的英语每周只能练习一次,我甚至一个月之内都没做完一组阅读。我开始预感自己得二战了,甚至开始在心里默认这个结果。但旋即我又猛烈地敲打自己:悲观主义是自我实现的,在没有上战场的时候就暗示自己挂掉,这对于存活下来没有任何益处。我必须去战斗,哪怕是硬着头皮也得上,临阵脱逃比考不上更可耻。我唯一能够相信的还是那个“邪念”:我一定能考上。
考试前夜,我还复习到将近12点。早上候场的时候,我默默对自己说,就算是重在参与了。然而此时奇迹开始不断涌现:公共政治的主观题我居然全都写上了,好像还写得不太糟;英语的作文和阅读很顺手;政治学概论捅到了我的软肋:国关理论和中西比较,但我靠着平日的知识积累答上了第一题,又在考前专门复习过中西比较的内容,稳妥搞定第二题;到了最后一科国关史的时候,拆开信封我就乐出声了:今年的奇葩名解切•格瓦拉是我中学时代的偶像,而所有的大题几乎都是我重点总结过的专题。这时我才真正相信,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又准备的人。
考后等成绩的日子,我的忐忑中又带着几分淡定。功夫用到了,剩下的事情看人品了。公布分数那天我很平静。梦想已然实现,但似乎没有必要用疯狂的方式来庆祝。在三年的奋斗中,我已经将虚无飘渺的梦想一点点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这栋高楼是我靠着自己的努力,亲手从平地上一砖一瓦盖起来的,这是我该得的,仅此而已。
我从来不信成功学,也不看励志剧。最精彩的励志剧,是要自己做主角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4-11 12:27:3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绝对是励志踏实学习的成功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12 20:26:0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前辈的自传,眼眶发热了。最喜欢这句“梦想已然实现,但似乎没有必要用疯狂的方式来庆祝。在三年的奋斗中,我已经将虚无飘渺的梦想一点点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谢谢分享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13 23:29:12 | 只看该作者
前排。顶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14 04:00:39 | 只看该作者
好样的!经历过的人才能看到另外一个有信念的执著坚定的自己!当时我为自己写了:春寒百丈冰,且歌且疾行。他日再回首,花香满京城!与考研的同仁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17 21:4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17 23:50:59 | 只看该作者
顶楼主 学习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13 21:15:20 | 只看该作者
心无旁骛  奋斗国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5 17:4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