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苏长和
办公室:电 话:
系 别:国际政治系
职 称:副教授
是否博导:否
邮 件:
教育背景/学术经历
苏长和:男,安徽巢湖人,1971年11月15日生,1999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2000年到2001年作为FREEMAN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CHAMPAIGN-URBANA分校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从事研究。Salzburg Seminar Fellow of Session 415。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复旦大学“世纪之星”。
SU CHANGHE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Research Fellow in the Center for America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He respectively received his Master and Ph.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Fudan University in 1996 and 1999, and then joined the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Department at Fudan. From 2000 to 2001, he conducted research as Freeman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Center for East Asia and Pacific Studies,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ampaign-Urbana (UIUC). He was Salzburg Seminar Fellow of session 415. He is a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a member of Academic Committee of East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in Shanghai.
Among his published books are Global Public Issu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uthor, 2000);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coauthor, 2001),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 Theories,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y(coeditor, 2002), and A Study of Global Political Paradigms (coauthor, 2003);. His articles and book chapters on various aspects of IR theories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have appeared in many leadi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ies journals and books. He is currently writing a book on the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on Chinese domestic politics
IR theories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re his major research interest. He teaches Global Affairs and Global Governance,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r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Fudan. He currently directs programs: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sponsored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2002-2004); and A Study of Global Governance sponsored by Nat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 Research Fund(2004-2006).
兼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东亚研究所学术委员、《国际观察》杂志编委会成员。
研究方向
国际关系思想史;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
所授课程
全球事务与全球治理(本科生和研究生);国际关系方法论;当代国际关系;中国与国际组织(研究生)。
--课件下载
研究成果
正在主持和参与的课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2004年度“国际制度与中国”课题;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全球治理研究”;参与教育部重点研究研究基地复旦美国研究中心“中美核威慑研究”课题。
著作(译著):
《当代国际关系》(部分章节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大国战略研究》(部分节目写作),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合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国际关系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主编),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
《多边主义》(主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全球政治范式研究》(合著),台湾花莲文化局出版社2003年。
《权力与财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专制》(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即出)。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探索与争鸣》(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即出)。
学术论文:
《驳“民主和平论”》,载《欧洲》杂志(北京)1996年第2期
《论国际干涉》,载《欧洲》杂志(北京)1996年第4期。
《安全观的演变》,载《世界知识》杂志(北京)1996年第20期。
《从国家安全到世界安全:现实主义及其后》,载《欧洲》杂志(北京)1997年第1期。
《关于均势理论的几点思考》,载《欧洲》杂志(北京)1997年第4期。
《信息技术革命与国家安全》,载《国际观察》杂志(上海)1997年第5期。
《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载《国际观察》杂志(上海)1998年第2期。
《经济相互依赖及其政治后果》,载《欧洲》杂志(北京)1998年第4期。
《安全困境、安全机制与国际安全的未来》,载《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北京)1998年第5期。
《非国家行为体与当代国际政治》,载《欧洲》杂志(北京)1998年第1期。
《世界政治中的跨国利益集团》,载《现代国际关系》杂志(北京)1998年第10期。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贫困:对近二十年国际关系学在中国发展的反思》,载《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北京)1999年第2期。
《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限度》,载《欧洲》杂志(北京)1999年第4期。
《中国:理智对待规则》,载《环球时报》1999年12月3日“讨论”版。
《重新定义国际制度》,载《欧洲》(北京)1999年第6期。
《中国国际关系学:问题与研究方向》,载《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2000年第1期。
《试论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代特征》,载《国际观察》2000年第5期。
《文明与跨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及其认同的一种建构主义分析》,卡拉汉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2期。
《国际非政府组织:第三种力量》,载《文汇报》2001年11月11日。
《新制度主义与旧制度主义: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制度因素》,载徐驿华编,《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与国际制度:一项研究议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2002年第10期。
《帝国、超国家与东亚的未来》,载《国际观察》2003年第2期。
《问题与思想:再谈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3期。
书评文章:
《对外政策的国际根源》,载《美国研究》2000年第3期
《解读“霸权之后”:基欧汉与国际关系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1期。
《思想史、规范的理论与世界政治研究》,载包霞琴和苏长和主编:《国际关系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
《即将到来的大国冲突?》,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
《一种国际政治的理论》,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导读。
《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研究》,《国际化与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一书中文版导读。
获奖情况
《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书分别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