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考博路上的点滴和大家一起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30 22:4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博终于尘埃落定,我报考了南开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都以初试和复试第一的成绩顺利过关,现在两所学校的调档函和录取结果已经出来。回顾考博之路,写下一些感触和所谓的经验供大家借鉴,以期后来人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我本身是经济学科,同时也是应届的,所以我以应届经济专业为例。
  一、选择学校
  对于应届生来说,选择学校很重要,因为应届生没有工作,日后是要靠博士学位为自己谋得安身立命之所,所以我们暂且把理想和报效祖国搁置一边,当然,这些都是日后一定要做的事情。一般来说传统的名校是比较公平和公开的,而且导师也大都抱着欢迎的态度同意报考,我先后准备报考过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也和一些导师接触过,绝大多数高校都是欢迎报考的,但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除外的,这儿写出来只是想让后来人少走一些弯路,没有别的意思,也请工大的朋友们见谅。后来经过打听知道有两个原因,第一,哈工大已经实行了导师负责博士生培养费制度,也就是说导师为博士拿钱,所以博导基本不愿意要应届生,而想要高校在职的老师, 这样可以不用出钱。第二,工大有点排外倾向,特别是对于不如工大的学校的学生来说。我在考博之前看过一些言论说考博很黑,考第一也不一定能上,这给了我一 些压力。但是在我考完之后,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无论是南开还是中央财经,最终的结果都是按照初试成绩排名先后录取,而且经过跟一些报考同一个博 导的朋友聊天后发现,其实他们也基本不认识导师。特别是南开大学,信息基本完全公开,导师报考人数,他们的初试成绩都可以在网上查到,虽然因为很多原因, 我最终没有选择南开大学,但是我还是对南开大学充满了感激和尊重。
  二、选择和联系导师
  选择导师太重要了,因为博士导师有权利决定你能不能毕业,什么时候毕业。我之所以最终没有去南开和报考导师也有关系,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所以在选择报考导 师之前一定要托老师、同学、朋友打听清楚这位老师的为人、做学问是怎样的,或者上网查一下相关信息。当然如果没有认识的人的话,就要选择带了了多年博士的 博导,因为这可能说明他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有老师打电话推荐那更好了,没有的话,一般在学校的网页上可以找到博导的联系方式,或者打电话到招生办 公室或博导所在的系里要。第一次联系最好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写一封简单的邮件,如果导师很快回复,那你可以视情况继续联系,如果没有回复,也不要气馁,有 可能是导师不用这个邮箱了,再换别的联系方式,并且在联系上后说明你已经给他发过邮件,这样不会显得冒昧,直到博导有个明确的态度为止。写信可以简单一 些,例如这种思路:
  “尊敬的某某教授,我叫某某,是某某学校,某某专业,某时毕业,我对您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希望能读您的博士。想咨询一下报考您的博士应该注意的问题,期待着您的回复”。
  得到的回答有可能是:第一种,欢迎报考,并说一些注意事项;第二种,名额已满;第三种,可以报考,但不一定要你。
  第一种可能比较公平,你可以放心报考;第二种,压根就不用报了;第三种的意思是你可以报考,但我这里有内定名额,如果内定名额的人上不了线,就要你,如果上了线,你考第一也不要你。这些可都是我血的经验啊。呵呵
  三、参考书目
  以前,一般学校都会给出参考书目,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著作层出不穷,很多学校已经不给参考书目了,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思路。
  1、如果考西方经济学的话,一本范立安的现代观点,一本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再加上高鸿业的第四版已经基本差不多了。如果还想踢一下分的话,可以再加上 范立安的高级微观和罗默的高级宏观提升一下层次。我想着重强调一下高鸿业老先生的西方经济学,很多人说太简单,确实是简单,但却很系统,非常适合用来备 考。
  2、可以搜集一下你报考学校前几年的参考书目,因为出题的还是那几个老师,他的思路还能变到哪儿去呢?可以看以前指定的参考书目。
  另外经济学类较好的书,还有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以上述书为主,同时辅助这几本书,一本书看不懂的地方,翻一下其他书是怎么说的,基本就弄懂了。
  我想特别说明一点,对于译著,最好对照着英文原版来看,当遇到译著看不懂的地方,赶紧看英文版,十有八九是翻译的有问题。这个问题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尤其明显。
  四、复习方法
  单纯的看书是不行的,一定要做题,在做题和应用中牢记知识。特别是报考有些学校的经济学博士,比如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武汉大学等。上述书目都配有习题,而且都有相关解答书目问世。
  五、心理因素
  考博成功的唯一的法宝就是坚持。我工作的师姐对我说现在考博很好考,因为她认识的每个考博的人都考上了。错!问题不在于好考,而在于坚持,我们都是成年人 了,面临着生存、面临着诸多问题,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肯定都是全力以赴,能最终走进考场的人,是因为都坚持到了最后。事实上,还有很多报考了但没走进考场的 朋友们。这儿,可以肯定地说一句,只要能最后走进考场,你基本就能成功了,当然,前提是来路你也确实很认真的努力了。
  在我两年前考上硕士时,我曾经写过一篇考研经 验总结,在里边详细地说了应不应该考研、具体的思路等很多事情。但是现在,对于考博的朋友们,我不再多说了,我们都已经成熟了,对于自己的现实和未来都有 一个明确的定位。考研和考博有所不同,那就是考研时更多的是无知和盲从,而考博更多的是理智和选择。但也有更多的共同点,共同的是这条路上同样充满了艰 难、迷茫、劳累、折磨甚至绝望。
  希望我写的内容能够帮上后来考博的朋友们,我们都是同路人,理应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也愿所有同路人,一路走来,顺顺利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10:3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