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的教授认为中国青年大爱精神不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7 11:3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商报讯(实习记者 邵敏宸 记者 申屠文婕) 国际贡献率,这个词有多少同学听说过,他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的嘴里说出来时,多数在场的杭二中学生不住地点头。
  上周末下午在杭州二中(滨江校区)箴华音乐厅内,北大·杭二中励志大讲坛第三次开讲。这次讲座由王逸舟教授主讲,他把北大强烈的人文关怀带进了高中学校。王教授作为外交界资深学者,与同学们轻松的互动使得在场不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请大家想一想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青年学生,中国外交的创造性介入对中国青年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这是王教授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不时提到的话题。
  “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中,很多外国友人表示在需要援助的国家和地区很少看到过中国志愿者们的身影。中国虽然是个经济巨人,但是似乎忙着变得"更高、更快、更强",而忽略了应有的亲和力。中国对富有爱心和正义感的青年资源输出的比较少,我希望现在的学生能保持自己的信仰,多做些贡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是王教授对中国青年国际贡献率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应该像姚明一样,是东方智慧与全球文明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国际中应保持强大而富有亲和力的形象。我们的有志青年应该保持热血和忠于信仰,多出去走走,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中国正处于创造性介入的时代,正面临新时代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今后面临的人和事范围在扩大,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看看外交官他是如何与人打交道、甚至是合作的。王教授在谈到中国创造性介入的外交案例时特别提到了中国职业外交官、中国第一位驻大国女大使傅莹。
  “傅莹大使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位女外交官,她的突出成就主要集中在2008年前后的3·14打砸抢烧事件及汶川大地震时期。傅莹女士在3.14打砸抢烧事件后开始斡旋于各国外交使馆,她的外交讲演很少有波澜壮阔的豪言壮语,却往往四两拨千斤,触动外国人内心深处那根最柔软的弦。此后在中国发生的汶川救灾中,外媒开始产生对中国消极印象的反转,纷纷表示对中国抗震救灾积极态度的震撼和钦佩。”
  王教授希望中国当代的青年能像傅莹大使一样,用亲和柔软的态度待人接物,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时候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7:3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