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复习攻略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篇(转)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8 11:5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闻学


 范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一、招生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每年研究生计划招生在 10 名左右,其中包括占每年本系本科生比例5%左右的保送生。近年来,新闻学院开始招收自筹经费研究生。1999年,新闻学院研究生招生情况如下:招生总数22人,计划内招生12人,自费生10人,保送生3人。每年报考新闻学院研究生的人数维持在300人左右,录取比例各年会有所浮动。研究生的分配去向与本科生大致相同,集中在大众传播媒体,比如说各报社、电视台,有一部分分配到各级政府机关的新闻宣传部门。至于广告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那是个例,不具有代表性。
二、考试科目、教材准备 3
  从1999年开始,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招生分为两个专业:新闻学和传播学。新闻学专业课考试内容为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传播学专业课为传播理论、传播史和传播业务。各专业指定教材如下:

  1、新闻学
  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教程》,成美、童兵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众传播学总论》,张隆栋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简编》,方汉奇、张之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外国新闻史》,张隆栋、傅显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苏联新闻史》,傅显明、郑超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7 M5 p0 m+ X! J


 新闻业务:

 《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通讯写作》,汤世英、薄瀚培、劳沫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评论学》,秦珪、胡文龙,涂光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报纸编辑学》,陈仁风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传播学

  传播理论同上;

  传播史:同上,无《苏联新闻史》;
 传播实务:《广播与电视--电子新闻媒介》,刘志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广告传播学》,刘志明、倪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_
f
  《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1999年是新闻学院第一次把研究生招生分成两个专业,在指定教材和考卷、考题比例上都有所不同。比如说,虽然理论方面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教材一样,但考试时新闻学专业的新闻理论占了 60% 、传播学占了 40% ;而传播学专业的比例则相反,新闻理论占了 40% ,传播学占了 60% 。又如,在史的考试中,新闻学的考查内容更注重报业的发展历史。
 还有一点,考试内容正处于调整之中,每年的指定教材和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动,所以,请考生以当年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的招生简章为准,上面提供的仅供参考。除了指定教材之外,考生还要阅读一些当年的有关新闻理论刊物,大约有 10% 左右的考题来自这些理论刊物,这一类参考书目就没有明确的范围了。
三、专业课考题与复习方法
 每年考上人大新闻学院研究生的学生中相当大的比例不是科班出身。新闻工作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虽然专业性强,但它实践性、操作性也很强,只要肯吃苦、勤思考,入门并不难。我想,能不能考上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以前是不是门外汉并不是决定因素,所谓功到自然成。三门专业课、八九本书,内容多不多 ? 难度大不大 ? 这个不用说。如果考生以前压根儿不懂新闻,当然动手越早越好。笔者所接触到的考生,有的准备了一年半,有的准备了一年,最起码要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保证。就拿新闻史来说,中国新闻史从唐朝讲起,外国新闻史从 1605 年第一份报纸《罗马公报》讲起,时间跨度达到几百年。尤其从十九世纪以后,与现在时间越接近事情越多,考试内容所占比例越大,考生备考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在复习时抓住各门课的特点是最重要的,这样做不但可以在专业课上少花力气多拿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准备公共课。还是以新闻史为例,几百年的事情,尤其是对非本专业的考生来说,不可能把所有的历史都记住,考试也不可能事无巨细,所有的都考。在复习中,就要抓住那些在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或十分重大的事件,这些事件因其本身的意义非同一般,对后世的新闻工作又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就成为考题的密集区。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 年 -1936 年 ) 为例,这段时间无产阶级的新闻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理论上日趋成熟,业务上日渐熟练,与国民党的新闻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时候有一件对现在的新闻工作都有影响的大事,那就是新华社 ( 前身是红中社 ) 的诞生。这种事情当然一定要熟练掌握。  近两年,新闻史的考试不再出填空题了,这是一个好消息。这就意味着,过于细碎的知识点可以降低要求,考生在备考时只要抓住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在论述题中佐证论点时能够用得上的细节就足够了。不论是新闻学还是传播学,考题一般只有三种类型: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在业务课中还会有几道对广告、公关或评论作品的个案分析。针对这几种考题,考生在复习时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新闻学院的研究生考题对考生的要求是,在知识面上要有量的积累和面的扩展,在知识点上要有深度的开掘。考生在复习和答题时,不要过分地纠缠于把问题答得多全,而是要着重注意在论述时能把各个点论述得深入而得体,充分显示考生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和思维的严谨、敏锐和创造力。答题时,最好能把你的答案条分缕析地分开层次,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给判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考生最好先把各年的考题仔细琢磨一下,区分一下考试的“重灾区”与“轻灾区”,然后再开始复习。在复习时,考生应当注意面上要铺开,点上要挖掘,自己先把问题想明白了,理解透了。新闻是一门一通百通的学科,许多地方都是可以融汇贯通的,同时它的许多问题都没有十分确定的答案,完全是每个从业人员自己的理解。考生不要把自己的思维限制得太死,对一个问题,你能提出个人的看法,言之有理,讲得精彩,一样可以拿高分。   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你可以把专业课的内容理出一个大纲,分出重点与非重点,然后对着大纲,看自己对每个问题知道多少,能论述到什么程度。掌握得好的就“ PASS ”,觉得不足的地方,再回回炉加把劲。& X.  四、面试与录取  每年考试的最后成绩大约在三月下旬出来,届时考生可以到所报考院系打听。人民大学的面试一般安排在四月中、下旬,有资格参加面试的考生会提前得到通知。面试是等额面试,采用口试和笔试结合的方式。不同导师有不同的面试风格,有的导师只是和学生谈一谈,有的导师会让学生动笔写点东西,也许是一篇文章,也许是一个学习计划。面试的目的是看一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反应、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也是再一次对学生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测评。面试时,导师将问一些考生的个人情况,再问几个与专业有关的问题。面试完毕,考生将接到一份调毕业论文的通知,正式的录取通知,大概在6月份能收到。
  最后要提醒考生的是,复习时最怕的就是心理不稳定,心态不平和,患得患失,很容易分散精力,消磨掉斗志。但也不要过于悲观,考研不是一考定终身,一旦不成功,或者卷土重来,或者另寻它路,千万别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要记住,时刻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经历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日子的人,即使考不上研究生,在这段时间里知识和心理上积淀,也会使他受益终身。   8. 北大新闻考研参考书目 (转) 仅供参考
  新闻学 新闻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    《新闻理论》 雷跃捷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广播电视概论》 王珏 北京广播学院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选编 新华出版社
  《江**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江**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1989年11月、1994年1月、1996年1月)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 赵玉明 中国广播电视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淦林 武汉大学 '  新闻广播电视业务 《新闻广播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业务》
 《主持人节目学教程》
  吴缦、曹璐
  王振业
 曹璐、吴缦
  陆锡初
  北京广播学院   北京广播学院 ;  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广播学院
  方向 6 英语新闻业务
  《新闻英语》
 《怎样说读英文报纸》
  《广播电视新闻英语》
 李中行、张健
  梁洪浩等
 王纬、吴燕
  南开大学  知识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  方向4、5电视新闻业务 中国应用电视学
  电视学系列教程(丛书)    广院电视系
 广院电视系  北京师范大学
   综合考试 不指定
  传播学 传播学基础理论

 《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 北京广播学院

  《传播学概论》 (美)威·施拉姆等 新华社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诸论》 (美)梅·德福勒等 新华社出版社
  传播学专业知识
 《大众传播学总论》 张隆栋 中国人民大学

 《大众传播模式论》 (英)丹·麦奎尔等 上海泽文

 《大众传播心理学》 刘京林 北京广播学院 -
 《新闻心理学概论》 刘京林 北京广播学院

  《传媒经济》 周鸿铎 北京广播学院

 《广播电视经济学》 周鸿铎 中国经济   

v  方向 5 广告学业务
  《广告观》 黄升民 三峡出版社
 《现代广告活动理论与操作》 丁俊杰 三峡出版社

 《现代广告通论》 丁俊杰 中国物价

 《广告调查》 黄升民、黄京华等 中国物价 "
  综合考试 不指定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3-21 19:54:32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发帖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2 10:40:21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 必须收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28 09:36: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 09:0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