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政名词解释15(个别字打错了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4 23:0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43、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每3年举行一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前一年举行一次高官会议,为部长级会议做准备。
        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于2000年10月提出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非洲国家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非洲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一贯重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2000年10月10日至12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45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主管对外合作或经济事务的部长以及部分国际机构和地区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两个历史性文件。中非双方决定在21世纪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
       
        144、阳光政策
        阳光政策主要内容是大韩民国前总统金大中在就职演说中所提出的3大原则:1.没有并吞的意图;2.不准许军事挑衅;3.追求和平共存。金大中也支持朝鲜与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南韩开始加强对日、对美的关系。除了传统上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外,朝鲜也开始著手于改善长期以来对立的日、韩关系,其中包括开放日货进口、文化交流等。尽管1998年6月发生朝鲜潜舰搁浅南韩水域事件、1999年6月两国于西海交火,以及金刚山扣留旅客事件,南韩仍然坚持采取阳光政策。
       
        145、银河号事件(简介)
        1993年7月23日,美国克林顿政府无中生有地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银河号”货轮被迫在达曼港接受检查。
       
        146、《拉哈尔宣言》
        1999年2月21日,1999年2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乘巴士前往巴基斯坦的拉哈尔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会谈,被称为“巴士外交”。会后发表的《拉哈尔宣言》重申了《塔什干宣言》和《西拉姆协定》中指导双边关系发展的原则,即用和平方式与双边努力解决印巴之间包括克什米尔争端在内的所有问题。但是,不到两个月,即4月11日,印度又试射了“烈火—II”中程导弹,三天后巴基斯坦也试射了“高里—II”中程导弹,再度引发印巴新一轮的军备竞赛。5月26日,印度空军为了清除穆斯林“渗透分子”,突然袭击克什米尔的五个地点,由此引起印巴之间在克什米尔的再一次武装冲突。10月12日,巴基斯坦发生军事政变,军事领导人穆沙拉夫执政,使印度更加加强军事戒备。12月底,印航客机被劫持,此事的发生与穆斯林恐怖分子有联系。2000年1至2月份,印巴又展开外交战,相互驱除外交官。
       
        147、北爱尔兰问题
        北爱问题由30年来在北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徒)社区和联合主义者(主要是新教徒)社区的成员之间不断重复发生的激烈暴力冲突组成。冲突是由北爱尔兰在联合王国内的争议性地位与对占少数的民族派社区的统治,以及占多数的联合派对民族派的歧视所导致。暴力活动的特征是由准军事集团进行的武装战斗,其中多数属于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1969-1997年战斗活动,目标旨在终结英国在北爱的统治与建立一个新的,“全爱尔兰的”(all-Ireland)爱尔兰共和国。
        伴随着暴力,北爱主要政党之间,包括那些谴责暴力活动的在内,关于未来北爱尔兰地位与北爱尔兰政府构成问题上陷入了僵局。
        北爱问题的终结来之不易,根据《贝尔法斯特协定》(一般被称为“耶稣受难日协定”),北爱和平进程包括多数准军事组织宣布停火并解除武装,警察部门的改革和相应地从街道和敏感界线上比如南阿马与弗马纳撤军。该文件重申了长久以来未被历任爱尔兰政府完全认可的英国的一贯立场,即北爱尔兰将保留在联合王国境内直到大多数人投票脱离。另一方面,英国政府第一次承认该原则:即从所谓的“爱尔兰因素”视角来看,爱尔兰岛的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有权利,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解决南北问题。 后者是从民族主义和共和派方面赢得支持的关键。协议也确定在北爱尔兰建立一个权力共享的政府(现暂中止运作)。该政府必须由联合派和民族派双方党派组成。
       
        148、戴维营协议
        1978年9月6日,应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美国、埃及、以色列三方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举行最高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会议持续了12天。终于在9月17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戴维营协议”的签署,为埃、以双方在次年正式签订和平条约、结束战争状态打开了通道,加速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同以色列进行谈判的历程,有力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但是,因以色列顽固坚持霸占巴勒斯坦的立场,《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未能实施。戴维营协议曾遭到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内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

        149、伊朗伊斯兰革命
        1979年伊朗什叶派穆斯林推翻巴列维王朝统治及在国内实行“全盘伊斯兰化”的革命。它是什叶派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领导的、以欧莱玛(即宗教学者)为核心,反对国王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其起因为:(1)在经济领域,国王礼萨·巴列维推行以土改为核心的“白色革命”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加之军费开支过大,造成经济严重失调,通货膨胀,社会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2)国王实行专制独*统治,在美国支持下扩充军备,设立秘密的警察机构(即萨瓦克),镇压政治反对派。一些宗教领袖因反对国王的专权和世俗化政策,被监禁或驱逐。各阶层人民积怨日深。(3)王朝推行所谓开放型文化政策,使西方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大量涌入,冲击着伊朗固有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引起穆斯林的普遍不满。(4)在宗教上,王朝推行世俗化的政策,实行政教分离,限制宗教上层的政治活动,取消宗教领袖的特权。从而招致宗教上层的强烈反对。在这种背景下,伊朗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及各种政治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反国王的群众运动。因伊朗人口95%为什叶派穆斯林,反对国王的斗争便以什叶派宗教势力同国王政权之间的矛盾为表现形式而展开。什叶派宗教上层则利用人民的强烈不满情绪成为反国王运动的一面旗帜,什叶派伊玛目霍梅尼取得了反国王运动的领袖地位。1977年起,伊朗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独*统治的群众运动。1978年,各地动乱不断升级,群众抬着霍梅尼的画像,游*示*,高呼他提出的“DADAO国王,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口号。1979年1月16日,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出国,委任沙普尔·巴赫蒂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霍梅尼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宣布成立伊斯兰临时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总理正式接管政权,巴列维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50、东突
        “东突”恐怖主义为“东突”***主义的极端形式,其思想根源为“两泛”——“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两者均滥觞于19世纪后半期。
        “泛伊斯兰主义”源于阿富汗,首倡者为哲马鲁丁·阿富哈尼。他宣扬所有伊斯兰国家和民族应该联合起来,抵御基督教国家的进攻,建立政教合一的“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者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有意借其恢复专制统治,扩大在穆斯林地区的影响,曾加以大力鼓吹。
        “泛突厥主义”源于沙俄统治下的克里米亚半岛,创始人为鞑靼人伊斯马伊勒·伽斯普林斯基。他主张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为一体,组成一个“大突厥帝国”。20世纪初期在土耳其执政的土耳其青年党曾将其奉为圭臬,试图建立一个土耳其苏丹为首的奥斯曼大帝国。
        在这个时期,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也开始传入新疆,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麦斯武德为这两种思潮的代表。30年代初期,麦斯武德、伊敏等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并发起了东突厥斯坦运动。
         “东突”***主义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宣扬“突厥民族优越论”,主张“杀汉灭回”。像东突厥斯坦解放阵线、中亚维吾尔民族联盟、维吾尔伊斯兰独立运动组织、东突厥斯坦青年协会等组织一直主张用暴力手段完成“东突厥斯坦解放运动”,甚至叫嚣要在新疆境内开展大规模武装斗争。90年代以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在***组织的占据上风,开始采取更加残忍的手段,在新疆制造350多起恐怖事件,越来越暴露出了自己恐怖主义分子的嘴脸。
        “东突”恐怖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阿富汗、车臣等地参加实战锻炼,然后潜回新疆进行暴力恐怖活动。他们在中亚、西亚、阿富汗等地建立了20余个训练基地,训练了近千名恐怖分子。哈萨克境内的“东突厥斯坦委员会”策划组建一支武装部队骚扰中国边境地区。他们还曾与拉登等国际恐怖分子会面,协调行动,划分行动区域。塔利班遭受致命打击后,在美军战俘营里也发现了“东突”分子的身影。
        恐怖主义是困扰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毒瘤,“东突”恐怖势力是国际恐怖主义网络重要的一环。世界上所有的恐怖主义都是邪恶的,没有好、坏之分,中国深受其害,所以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某些国家坚持双重标准,对恐怖分子加以区别对待,只会养虎遗患,反噬其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3-3-31 13:28:31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8 15:4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