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政名词解释2(个别词打错了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4 22:5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三环外交
        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1948年时处在野地位的保守党领袖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的概念。他说“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极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土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连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现在假如你们想象一下,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个环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的连接点上”。丘吉尔的这一外交思想,就是试图以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础,希望法、德和解,恢复欧洲均势,并利用原有的殖民地体系,挽救和恢复在二战中被削弱的英国的国际地位。乃是一个国力日趋衰微的大国在外交战略上的一种无奈选择。它表明,英国外交既想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又试图在变化了的环境中不与其传统的利益观决裂。然而英国政治家们在推行“三环外交”的过程中,始终背者“世界大国地位”的沉重包袱,不能不面对实力有限与战线过长的矛盾。这也是导致英国外交战略不得不逐步收缩,从大国全球外交逐步朝重点面向欧洲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环外交”曾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战后初期的工党政府基本上奉行这一外交政策思想。
       
        12、四月提纲
        即1964年4月发表的《罗马尼亚工人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立场的声明》。1962年后,国际共运中,主要是苏中两党之间的论战趋于激化,并扩大到国家关系的各个方面。罗工人党坚持维护国际共运团结的立场,决定尽自己的努力调停中苏分歧。1964年3月,以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总理毛雷尔为团长的罗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朝鲜和苏联,向中苏双方陈述他们关于停止论战的愿望和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基本观点。在调停没有取得成功的情况下,罗工人党扩大的中央全会于4月22日通过,并于4月26日发表的上述声明。它被迅速译成英、俄、西、法、德等文在国外散发。声明在全面阐述该党观点同时着重强调党和国家关系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认为“经济一体化”、“劳动分工”等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准则,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的多样性,不可能存在统一的模式或处方,谁也不能为别的国家或别的党决定是非”。
       
        13、索南费尔特主义
        1975年美国政府提出的对苏联、东欧的外交方针。1975年12月,福特政府的国务院顾问索南费尔特在伦敦美国驻欧洲大使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美国的对苏联和东欧政策。他认为美国“无法防止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出现,我们所能做的是对发展和使用这个力量的方式施加影响”;认为目前苏联和东欧存在着“不自然的关系”,主张东欧在苏联强烈的地理政治影响下实现较大程度的自治,既能满足他们的保持民族性的需要,又不会引起苏联的反应。美国可以用最惠国待遇和信贷政策来使苏联争着到我们美国市场采购。他认为,应该争取使苏联、东欧国家不至于迟早会发生爆炸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讲话反映此时美国政府对苏联、东欧政策的实质,在于承认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同时利用苏联的弱点,从经济上套住它;承认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以换取苏联不再向西欧扩张和引起美、苏战争;美国保住自己的势力范围,稳定欧洲局势。
       
        14、西欧联盟
        成立于1955年5月6日,由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扩大而成,是英、法、西德、意、荷、比和卢森堡七国组成的一个政治和军事联盟。1946年布鲁塞尔条约签订以后,法、比、荷、卢等国多次提出加速西欧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建议。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拒绝这些建议,引起美国和西欧各国不满。英国对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煤钢联营计划亦反应冷淡。美国决定支持西德与西欧其他四国实现经济一体化。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五国决定撤消西方联盟总司令部,使英国失去“西欧防务一体化”的领导地位。但是,美国加紧武装西德,又引起法国的疑惧。英国利用法国担心西德过分强大而需要英国充当中介人的机会,兜售“艾登计划”,即修改布鲁塞尔条约,吸收西德和意大利参加。
         1954年9月28日—10 月3日,在伦敦召开外长会议,讨论加强和扩大布鲁塞尔条约及西德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问题。10月21—23日,继续在巴黎开会。10月25日,签定巴黎协定,其中关于西欧联盟的文件主要内容是:一、原布鲁塞尔条约五国邀请西德、意大利加入经过修改和补充的布鲁塞尔条约;二、原条约序言中有关“采取万一德国侵略政策复活时所认为必要的措施”一句,该为“采取必要措施,以促进欧洲的团结并鼓励其逐步统一”。三、布鲁塞尔条约协商委员会改称西欧联盟理事会。四、规定各成员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务的分摊额的最高限度,以及成员国在欧洲大陆的国内防务部队和警察部队的人数和军备;五、联邦德国保证不在它领土之内制造原子武器、化学武器、远程火箭、导弹和3000吨以上水面舰只、战略轰炸机等。六、英国保证,将继续在欧洲大陆保护由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统辖的四个师和第二战术空军连队。关于西欧联盟的文件于1955年5月6日生效。翌日,七国外长在巴黎举行会议,正式宣告西欧联盟成立。
       
        15、“新边疆”
        美国总统肯尼迪1960年7月在洛杉矶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被历史学家用来称呼其国内施政纲领。在接受提名演说中,肯尼迪说:“我们今天站在新边疆的边缘。这是60年代的边疆,充满吉凶难卜的机会和危险的边疆,充满希望而又遍布威胁的边疆。”他要求美国人民必须准备作出牺牲来面对“一系列需要应付的挑战”。执政后,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肯尼迪采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坚持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从1961年起,他通过区域发展条例和开发阿巴拉契亚山区的一系列计划,着手解决“贫困之源”问题。同时提出了在60年代末登上月球的空间计划;1962年,放宽申请设备折旧补贴和投资信贷的限制,颁布把工资增长率保持在生产率增长速度之内的“工资—物价”准则,并施加压力迫使美国钢铁公司把上涨的钢材价格压平;1963年提出全国减税建议和要求取消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民权法案。但其控制剩余农产品的供应管理计划及教育法案、医疗保健法案等则在国会中被反对势力击败
       
        16、星球大战计划
        正式名称“战略防御计划”,美国实施的军备战略计划。1983年3月23日由里根总统根据军事顾问、前美国国防情报局长丹尼尔·格雷厄姆的“高边疆”战略提出。“高边疆”战略认为,未来外层空间将会成为陆海空之外的第四个战场,是必争的战略“高地”;在宇宙间取得领先地位,就将在这块“战略高地”获得决定性的战略利益。1985年1月,美国政府正式公布《总统战略防御计划》。该计划主要目的在于消除苏联战略核武器对美国的威胁,战略防御体系根据来袭导弹的弹道段设置三个拦截层次:首先卫星携带激光制导武器拦截对方刚发射的来袭导弹;再由太空激光武器或地面激光定向武器拦截发射后进入自由飞行阶段的来袭导弹;最后由地面或飞机发射的导弹来拦截突破了第一、二层拦截网的来袭导弹。据推算,经过层层拦截后,全面拦截率可达99.9%。该防御体系分为三个系统:负责发现、识别、探测、跟踪来袭导弹的预警系统;负责摧毁来袭导弹的拦截武器系统;以及指挥、控制、通讯和后勤保障系统。计划设想在30年内分4个阶段完成:1983年至90年代初为基础研究阶段;90年代初至2000年为系统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5年为全面生产和过渡部署阶段;2005年至2015年为完成部署阶段。整个计划预计耗资8千亿至1万亿美元。该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太空军事竞争的重大升级,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和拒绝。苏联解体后,该计划失去了主要防御目标,加之现阶段一些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使得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5月13日正式宣布放弃星球大战计划,而代之以建立对付短程和远程弹道导弹的陆基防御体系。在星球大战计划实施的十年间,美国政府为此花费了约300亿美元。
       
        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 
       
       
        亦称柏林会议。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英、苏二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郊外波茨坦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者有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 C.R.艾德礼)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及他们的外长和顾问。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日本法西斯还在负隅顽抗。为了研究处置德国,商讨对日本作战和解决欧洲其他问题,美、英、苏三国举行了波茨坦会议。8月2日签署了《美英苏三国的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两个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三大国首脑经过斗争和妥协:1)决定设立中、苏、美、英、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和商讨成员国间有关的其他问题。2)讨论德国问题和波兰问题3)讨论了如何处置德国的附属国的问题4)讨论了处置战犯及其他一些问题5)确定了战后处置德国的政治经济原则,决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彻底摧毁德国的法西斯纳粹主义,重建德国的民主政治。会议后期中美英三国还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波茨坦会议是战时美、英、苏三国首脑最后一次会议,对迫使日本早日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暂时维护了战时盟国的团结,并成为确定战后盟国的团结和欧洲秩序的基础。但会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矛盾已有明显表现,这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这次会议后,美英与苏日趋对立,成为二战盟国的一个终点站。
       
        18、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本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19、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亦称克里米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H.B.斯大林、美国总统F.D.罗斯福和英国首相W.L.S.丘吉尔以及3国外交部长、参谋长和顾问们。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后期,苏联和英、美等国军队从东西两线向德国本土推进,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本法西斯军队尚在负隅顽抗。为了协调盟国关系,商讨最后打败德、日的计划及研究处置战败的德国,安排欧洲事务和战后和平等重大事项,举行了此次会议。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击败德、日法西斯,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会议反映出苏、美、英三国对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有着重大影响。
       
        20、杜鲁门主义(Truman Doctrine)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在咨文中他说明了援助希、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进而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他还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影响不仅远及东方,而且远及西方”。这就是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早期说法。因此,他要求国会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 l947-1950年,美国援助希、土两国6.59亿美元。由美国出钱出枪,重新武装和改编希腊政府军队。1949年,在美军军官指挥下扑灭了希腊革命。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当时它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国变为战后的敌国,标志着美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冷战”作为国策。在此后25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支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3-12 21:50:12 | 只看该作者
强烈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3-31 13:16:40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1 21:5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