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团队虚拟。在驻外使馆建设方面,传统上,建立一个新驻外使馆或外交据点所需时间短则数周,长则数月甚至以年来计算。而在信息时代,只要一张机票、一台笔记型计算机、几部电话,再加上一本外交护照,外交人员便可以“随到随上工(hit the ground and run)”。①比如,在具体外交事务办案上,在现代外交的等级化官僚体系下,外交官往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地理上的障碍使得若身不在当地则无法负责该地的工作,外交工作的进行常牵涉距离、人员调度及联系不便等困难,而在信息时代,不必像过去那样将所有的人马都集合在事件发生地,网络化作业已经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驻在不同地方的外交人员可以相互将其专才结合组成虚拟外交工作团队,借由遍布世界各地的网络联接,一同处理正在发生的国际议题,构成一个包含众多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的统一网络和虚拟团队,汇聚集体智慧处理同一问题。①实践证明,在外交谈判、调研、办案以及其他沟通事务中,各国都在积极推动通过互联网系统强化分布世界各地的驻外据点及海外工作小组之间的联系,使得外交谈判和交涉活动借助互联网系统如同置身于同一栋大楼中工作一般便利。在印度洋海啸救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此种虚拟外交开始受到众多国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