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5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考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9 13:4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
一、 大众传播中的国际关系因素
1大众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关注以及特殊大众传播形式
        大众传播中的国际关系因素首先表现为有关国际关系或国际事务的报道量日益增加。在报纸尚未过渡到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传播的阶段 ,它就以极大的热情注视着地球上每一个它所能到达的地方。当报纸过渡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 ,以及出现杂志、 广播、 电视等传播工具之后 ,大众传播能够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同时期的国际关系的内容 ,诸如战争、 外交、 国际组织、 国际贸易、 人权等等 ,而由这些问题构成的国际关系整体也就逐渐地、 完全地成为大众传播所关注和传播的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我们接触报纸、 杂志、 广播、电视和其他各种传播工具 ,有关世界各地以及各种国际问题的报道与消息马上就会充斥我们的视听。大众传播对国际关系关注程度的提高 ,使得大众传播自身的国际关系因素不断提高 ,这就是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出现的专门报道、 传递国际关系信息的栏目和板块 ,以及一些完全以报道国际信息为己任的大众传播媒体 ,如 《外交》 季刊、 《参考消息》 、 路透社、 CN* 电视网等。此外 ,在国家关系中对外宣传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也加强了大众传播中的国际关系因素。最初只是一般的对外宣传 ,后来又出现了国际传播。国际传播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宣传 ,它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国际范围内的受众传播有关国际社会各种信息的传播形式、传播过程、 传播结构的总和。最早的国际传播应该是那些向世界各国提供消息的国际通讯社 ,但最具代表性的却是后来出现的国际广播。1927年荷兰为维护其海外殖民地统治 ,开始向这些地方广播 ,开了国际传播的先河。目前 ,在国际广播中影响较大的有 VOA(美国之音) 、 BBC国际广播电台、 俄罗斯之声、 自由欧洲电台、 自由亚洲电台、 德国之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
       
2大众传播的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包括政治领域的国际关系、 经济领域的国际关系、 文化领域的国际关系 ,等等。当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之后 ,大众传播领域的国际关系也就产生了。实际上当大众传播能够出谋划策 ,推动国家行为 ,影响国际社会 ,并形成一股较为独立的力量后 ,大众传播过程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国际关系 ,最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 — — — 大众传播的国际关系。
        首先是大众传播从外围影响国际关系从而使国际关系领域的大众传播色彩加重。这种现象在美国历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美国迟迟不介入战争 ,除了因为决策者受孤立主义传统束缚之外 ,美国许多持孤立主义态度的新闻媒介在此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激烈情绪 ,也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过程。战争结束后 ,在签署和约以及美国是否加入国联的问题上 ,美国传媒再度发难 ,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李普曼等人以及他们所把持的媒介所提供的文字成为反对派责问威尔逊总统的根据 ,甚至成为参议院辩论时被引用的观点。按照罗纳德· 斯蒂尔的说法 ,李普曼站在反对威尔逊的最前列 ,领导了这场攻势①。结果 ,参议院两次表决 ,都未能批准和约 ,也未能批准美国加入国际联盟。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不得不寻求一次新的会议来规定自己在新秩序中的地位。这样就产生了国际关
系史上的一个怪物 — — — “凡尔塞 - 华盛顿体系” 。
        除了从外围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形成、 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外 ,大众传播还通过某种方式直接进入决策程序 ,以至影响整个外交、 战争等活动的进展。比如它的影响足够大以后 ,政府会主动地向它提出咨询 ,甚至把它的代理人拉进决策圈子。李普曼在这方面是值得美国大众传播界自豪和骄傲的典范。由于美国传媒的权威 ,也由于他本人的权威 ,他经常成为白宫对外政策决策会议的座上客 ,甚至成为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另外 ,国际关系模式已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 ,随着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多元化 ,国际关系还经常表现为一些国际组织之间或者国际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大众传播领域出现的若干国际组织使得大众传播领域里的这种国际关系成为现实。比如 ,当发展中国家的新闻组织与发达国家的新闻组织展开交流、 合作、 竞争和斗争时 ,这种关系无论从内容上讲 ,还是从形式上讲 ,既是大众传播的 ,也是国际关系的。
       
二、 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真正形成只是20世纪初的历史事件 ,因此国际关系中的大众传播特点只有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中才能充分和彻底地得到反映。大众传播在国际关系中主要扮演这样几
种角色:
1渠道和桥梁
        不管是运用于国内社会 ,还是运用于国际社会 ,大众传播始终是把信息、 观念、 理想等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其他地方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渠道。同时它也是沟通传播者与受众的一架
桥梁 ,甚至是沟通国家、 民族、 文化群体等集合体之间的一架桥梁。 “媒介” 一词本身即是明证。尤其是当两个国家处于非正常的 “断交”状态时 ,大众传播的这种沟通功能和桥梁角色就显得更加重要。1997 年温和的哈塔米上台后 ,伊朗通过传媒向美国传递出缓和关系的信息 ,而在这前后 ,美国政府也通过传媒向伊朗表示了温情。这之后 ,双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继续眉来眼去 ,尽管后来美伊关系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但当时两国关系肯定是升温了。

2战场和武器
        随着国际政治的进一步深化 ,传统的国际关系舞台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 经济和常规战争的范围 ,各国除了在以上领域内展开竞争、冲突之外 ,还在日益显得重要的大众传播领域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较量与斗争。大众传播为国际政治乃至整个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新
的舞台和战场。事实上 ,大众传播领域作为一种战场 ,一开始就是与真正的战场相联系并被用以配合正面战场上的军事攻势的。在广播发明不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广播随即被运用于战争中的宣传鼓动和造谣行骗 ,从而开辟了 “第四条战线” 。以后 ,许多国家之间还爆发了真正的 “传播战” 。古人云: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 在用武力手段去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冲突代价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以大众传播为手段、 为武器 ,用 “心理战” 和 “宣传战”去打击摧毁敌对国家或非友好国家 ,成为最好的选择。1990年 3 月 27 日 ,美国针对古巴的马蒂电视台开始试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对此评论道: “美国现在对古巴发动了一场入侵 ,不过不是使用军事力量 ,而是通过广播。 ” ②国际关系实践 ,尤其是近年来的国际关系实践 ,证明大众传播作为一种武器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3催化剂和助推器
        大众传播在国际关系活动中不只是充当一般的中介角色或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般性工具 ,在很多的时候 ,它也是一种触媒 ,它可以加快整个活动的节奏 ,影响整个活动的进程。这种催化功能和助推功能主要地表现于影响国家对外政策决策过程、 深化国家关系、 促动国际关系公开化和民主化运动等等。
       
4 国际关系的焦点
        当大众传播以更大的热情来关注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事件与问题时 ,它自己也在国际关系的大舞台上成为聚焦的中心。大众传播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愈发相信 ,国家的传播实力是与其国际地位相对应的 ,没有强大的大众传播系统 ,就没有强大的国家。这种信念的加强使得大众传播本身直接构成了一种国际关系。最好的说明就是发端于本世纪60年代的围绕国际新闻传播秩序展开的斗争。1968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 “大众传播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 ,这一问题首次被正式提出。随着“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 口号的提出 ,发展中国家所倡导的这一思想已完全演变成了国际关系领域里的一场重大革命运动。与此相反 ,发达国家出于维护其既得利益的目的 ,坚决反对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要求。它们指出 ,如果允许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和控制新闻从而达到改变现行新闻秩序的目的 ,则会动摇新闻自由的原则。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1985 年 ,双方的斗争导致美、 英两国相继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很明显 ,无论谁是谁非 ,斗争已经成为国际范围的事件 ,并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当我们把建立 “国际新闻新秩序” 或 “国际文化新秩序” 的口号与建立 “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建立 “国际经济新秩序” 的口号联系在一起时 ,我们感觉它们真正构成了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 “国际新秩序” 。
       
三、 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的相互影响

一般来讲 ,大众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功能主要是: (1)制约国际关系的重心; (2)提高国际关系的透明度; (3) 加快国际关系的节奏;(4)增加国际关系的参与者; (5)改变国际关系的程序; (6)冲击有关国际关系的传统观念等(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可参阅笔者发表在 《现代传播》 1997年第5 期上的 “大众媒介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影响” 一文) 。总之 ,大众传播对国
际关系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甚至可以讲国际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大众传播的推动。从另一方面理解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的相互影响关系 ,与其说国际关系也推动了大众传播的发展 ,不如说国际关系对大众传播不断地提出要求更为准确。这种要求主要地表现为: (1)对大众传播的国际化、 专业化的要求;(2)对加速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 (3)对沟通国家或民族间了解的要求; (4)对公正平衡地报道国际事务的要求等。简要分析如下:
        1大众传播的国际化是指大众传播技术和工具不应长期被垄断在极少数国家手中。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努力在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觉地去发展一定程度的大众传播技术和工具。而大众传播的专业化是指大众传播的内容要专业化 ,即要扩大有关国际事务的专业栏目和节目 ,建立专门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机构。更重要的是要使大众传播工作者专业化 ,也就是说必须建立起一支具备国际事务知识和素养的新闻传播专业人员队伍。
        2国际事务长期以来被极个别的国家所垄断 ,这是极不公平和极不合理的现象 ,尤其对那些弱小贫穷的国家构成了极大的危险。两极格局解体之后 ,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际社会再次掀起了要求改变国际旧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民主化
浪潮。在这个历史进程中 ,大众传播应该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 ,
它能够对国际事务的民主化尽到监督职能。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众传播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宣传这一问题 ,取决于它对这一问题的关切程度。
        3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 ,各国在国际纠纷与冲突中尽量避免采取战争的手段 ,战争成为一种国际关系的特殊手段越来越不合时宜 ,也越来越不可行。但是国际关系表现为非战争状态和形式并不表明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安全得到了一劳永逸的保障。非战争形式的冲突与纠纷同样能造成国家间关系的紧张和国际社会在政治、 经济诸多领域的动荡。造成纠纷与冲突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关国家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距离。在消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方面 ,大众传播媒介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大众传播的职能之一是传递信息 ,通过传递正确的信息 ,国家之间能更进一步地彼此了解;通过健康的宣传 ,国家之间能更进一步地彼此信任。如果国家之间能够经常保持一条传递可靠可信信息的通道 ,经常保持一个自由、 轻松地畅所欲言的论坛 ,国际社会的安全状况就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也就有了保障。
        4长期以来大众传播几乎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 ,因此 ,大众传播尤其是在关注发展中国家事务或国际事务时 ,总是难免要戴上工业化国家自己准备好的有色眼镜。大多数情况下 ,报道或是不全面的 ,或是不真实的。这种现象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极大不满 ,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斗争。1996 年 9 月 ,来自8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召开第五届不结盟国家新闻部长会议 ,会议发表的 《最后宣言》 号召不结盟国家向西方传播媒介对不结盟国家进行的 “充满偏见和歪曲的报道” 作坚决的斗争。在人类进入新纪元的时期 ,大众传播必须加倍重视这个问题 ,必须全面、 客观、 公正、 平衡地报道别国事务 ,必须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全面进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7-25 19:43:2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啊呵呵好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8-21 12:17: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帖辛苦了!
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9-11 11:18:3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9-11 11:18:4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0-30 19:37: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受益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1-1 14:31:5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呀 好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1 14:32:50 | 只看该作者
加油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1 14:33:13 | 只看该作者
加油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4-13 11:42: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6 06:4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