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终于搞定了毕业论文,而这也标志着本科阶段所有的任务都已经结束。我于是有了心情和时间来写写自己考北大的经历。
先说说我的情况。
我是应届,就读于一所并不知名的大学,今年考研的初试成绩是 79 77 118 103,总分377,复试成绩是 75,最后排在80多名的样子。
我的本科专业叫“国际新闻”,虽然有“新闻”二字,但其实还是英语学的多一点。专四专八我们也要考,只是最后拿的是文学学士学位。
我最早接触法律是在大二跨校辅修法学的时候,那时光觉得法学的理论严密精致又不失思辩的乐趣,比基本上就只讲实务的新闻学更符合自己的口味。而后来么就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新闻而越来越喜欢法学,到大三下期的时候仔细权衡了一下,就决定考法律硕士了。
至于为什么考法律硕士不考法学硕士,我个人的看法是,法学硕士对于法学理论的要求虽然不一定很深入但却很全面,我觉得自己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在法学理论的广度上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而且我对学术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法律硕士而非法学硕士。而对于网上争论颇多的诸如法律硕士受歧视啊,培养方式不成熟啊,毕业之后就业难啊之类的问题,我觉得,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后能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我就很开心了。(至于钱么,反正也挣不完的,能到小康就好)
另外,所谓 Complaint is the last thing found in failure. 遇到逆境不要抱怨,而要努力去改变,这也是我的一个信条。
虽然我前面也有辅修过法学,但参加过辅修的人都知道,那其实也只不过是学校发财的手段而已,除了第一学期的刑法民法宪法尚有些内容以外,剩下两个学期的东西纯粹是捣浆糊。所以我正式的复习是在大三下期开始的。
首先看的是刑法学,当时用的一本04年的指南和网上下的阮齐林的讲义。因为当时还有很多本科专业课要应付,所以学的也不是很有效果,一个学期下来只对刑法总论有了些概念。放暑假的时候一边在电视台实习(这也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要算8个学分的),一边继续看刑法的分论和民法。本来报了个恩波的政治辅导班,但嫌天热麻烦就没去。暑假期间学的很努力也很辛苦,因为那段时间身边所有的人都在为找份工作而奔忙,我虽然没有找工作的打算但也很担心如果自己这次考不上后面就会很麻烦,所以压力也越来越大。到十月份开学之前,我把刑法看了两遍的样子,民法也看了一遍,综合课方面把法制史和法理学看了一遍,宪法学没看,政治没看,英语也没看。
暑假复习民法学的时候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我当时很天真的也很幼稚的认为既然那么多人都说民法难那么我就照着司法考试的要求去复习总该没问题了吧~于是找来一堆司法考试的民法的东西,很仔细的看啊看啊~记得在电视台值夜班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民法上了,每天有四到五个小时的样子,两个月打了十几万字的笔记。真是太盲目也太天真了~十月份回校和另外几个考法硕的战友一切磋,才发现自己花了那么大的精力所学的司考民法,从内容到考核的方式、范围、深度广度等等方面和法硕联考的要求相去何止千里~~而且用两个月看完一遍司考的民法内容很仓促,看过的知识根本就没有掌握~于是很着急了,拿着新出的指南,重头开始看起。一开始还想当然地说要结合暑假看过的司考民法的内容来学,可看了几天就发现完全没办法去“结合”,于是就只有把暑假看的司考民法的内容完全弃之不顾了。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白花了很多精力浪费了很多精力~~
十月以后我的复习就完全围绕法硕联考来进行了,期间买过辅导班的录音,但只听完了刑法和法理,其它的没来得及听。本来准备十月份就开始练题的,但因为民法要从头再来,而宪法学也还没看,更不用说该死的政治,所以就把练题的计划往后推。可没想到越到后面时间越紧,也就越没有时间练,最后直到考前也只练了很少的题(一共也只做了不到十套卷子的客观题,而主观题就根本没下笔练过),而我身边一个考华政的同学把05、06两年人大出的那个法硕联考模拟试题(20套题)都做完了不说,还练了最后五套题和一堆辅导班的压题资料。这给我的压力非常之大,也是我后来几乎想放弃的原因之一。
到了十一月,感觉不复习政治不行了。于是从哲学开始,用的参考书是恩波的核心考案和沉陷亏的那个基础过关2000题。当时根本什么时间去看辅导班的讲义,每天光温习前面看过的法硕的内容就已经相当吃力~政治就是做选择题,看核心考案~~2000题只做选择题,而且只把马哲、政经和邓三的做完了,毛概没做,世经完全放弃。到十一月底,我的专业课内容的复习的情况是,刑法第三遍看完了,民法一遍有余,宪法学一遍有余,其余两门都看到了第二遍。当时总的感觉是基本的知识体系已经有了,但在细致和全面上还非常薄弱,做题的时候客观题感觉似是而非的非常多,还有不少完全不知道答案的~
到了十二月,压力更大了。记得一个周末给自己安排了一次模拟测试,做的04年的真题,做完了结果十分非常之糟糕透顶。而此时又抽空做了一下05年的考研英语真题,阅读问题不大,翻译十分头疼。但当时已经没有可能去练翻译了,那玩样儿40多天是突击不起来的。于是英语直到考前也都只练过那一套真题。当时的情况完全让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英语该怎么复习的问题,随便做几道法硕的选择题也已经让人痛不欲生了,而案例分析这样的主观题我根本就没有胆量去看。。。想来整个复习过程中最最作孽的阶段就是十二月。有两周每天都失眠,每天早上都会在惊惶失措中醒来。一次甚至背着书就吐了,淅沥哗啦的,于是知道所谓“背书背到吐出来”也是可能的。后来不在寝室复习,和其它考研的同学去图书馆,同学之间相互鼓励也相互分担着压力,这才逐渐好转起来。
最后二十天的复习安排不是很有计划。当时已经十分非常之确信自己今年绝对没有考上之希望。之所以还在看书也许是惯性使然,而我也想就当是去做一套全真模拟试题吧~明年再来吧~这么想着压力就小了~那二十天主要的内容就是看政治的压题资料,把沉陷亏的30题和那个什么辅导班的20题都买了,最后没看30题看的20题,大略的背了一遍。专业课最后就是和那个考华政的同学一起把最后五套题练了,客观题一般都要扣到15分的样子,想想自己主观题根本就没有看过,于是更加确信今年必死无疑。
1月12号晚上九点从图书馆出来。那是在图书馆呆的最后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出发去旅馆了。
13号晚上看政治和英语的作文范文。本来想背一两篇范文的,结果根本记不住什么东西。
考试的两天人很麻木。第一堂拿到政治就傻眼了,之前背过的20题一道也NO压中!只能硬着头皮去忽悠,凭着对核心考岸的回忆以及高中读文科的基础尽量把卷子写满了。英语的翻译很头大,卡了有40分钟的样子,而写作完全是临场发挥的,之前除了看过两篇范文,其它的就没有看过,所以写的时候也没考虑什么结构啊布局啊,记得写来写去不知道怎么结尾,就硬生生的用一句Only in this way can our society be a better place for man to live, 草草收场。而考最后一堂综合课的时候我几乎想中途放弃的,但最终还是写完了。走出考场已无话可说,疲惫,就是疲惫。
后来等成绩出来,没想到还看得过去。政治忽悠得比较成功,拿了79分,是个意外(看来还是当年高考文科综合256分的底子比较靠得住)。英语也还可以。专业基础课和估计的查不多,综合课比估计的好(我本来以为只能拿90多分的,没想到最后还是有100出头)。紧接着就是专八的考试。因为前面考研的作文和翻译让我很受打击,所以寒假还是好好补了补。感觉专八的翻译没有考研那么抽象,只是量比较大。另外专八每个项目都限制时间,这一点比较考察能力。
后来就是漫无目标的准备复试。复试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出了车站感觉非常空旷,进了地铁感到非常失望。北京的风沙很大,很苍凉。北大很美未名湖很干净(清华里面的河感觉很脏的),复试的三教楼也绝对让人难忘。复试考逻辑是个大大的意外。我之前虽然看过一本叫《逻辑学是什么》的书,但时间久远内容大多忘记,但既然考了也得硬着头皮做啊,于是就一道一道的列举,自己感觉做出来的就一两道的样子吧(实在没想到还要限制时间),其它的就是猜的。而论文么我之前看过《馒头》和《无极》的一部分,选了那个“ 论言论自由、民事权利和娱乐精神 ”的题目,想着什么就写什么,记得在写言论自由的时候我把大三时候上过的一门叫 “Mass Communication Law” 的课上学过的 New York Tims Co. v. Sullivan 的那个案例和相关的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出版自由的东西硬塞进去了,还引入了public figure,fair comment, actual malice之类的听上去很悬的概念~其实还是在忽悠~~那天下午考完,走出考场,回去的路上看着北大那个号称亚洲第一的图书馆,突然感觉到一丝亲切~~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到火车站乘19点半的车离开北京,赶回学校参加第二天的考试。
最后的成绩公布之时,人已经被磨得完全没有脾气了。
现在来就法硕考试的每一科提一些意见:
政治
我建议,辅导班就不要上了,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基础不好的建议暑假买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看看,就看马哲和政经就可以了。九月恩波会出那本核心考案。我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知识点归纳的不错,考点,尤其是选择题里面会出现的那些容易出题的考点归纳的比较清楚。我是把核心考案看了两遍的。至于压题的什么30题啊20题啊,都没用。现在出题的人非常注意反押。今年他们反押的就很成功。当然如果你想在最后几天背点东西,那也无妨。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选择题大部分的分一定要拿。这主要得靠练习。推荐买本2000题或者什么1800题之类的,能出的考点都在里面了,涉及哲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的选择题要弄清楚知识点,毛概邓论背就是了,没有什么道理。世经我没看过,考试的时候我做的选做题第二题。我觉得世经看不看无所谓了。纯属个人意见。
英语
对于英语我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我整个备考期间英语基本上没有看,只做过一套真题,看过两篇网上下的所谓背诵例文。但从后面复习专八的情况看,我觉得写作按照那些所谓的模板写还是有好处的,一来看到题目以后上手快,二来即便语言不是很好,结构上还是有分可得。参考书就不推荐了。但历年真题应该很重要。
专业课方面,总的来说,推荐的参考书有三本,指南、考试分析和大串讲。有一点要记住,就是无论你怎么复习,都要以法硕联考为唯一的中心!!不要铺得太开,否则会死得很惨!!指南出得最早,先买来看,考试分析出来以后看考试分析,大串讲出来以后看大串讲。另外多练一些题,推荐的习题就只有人大出的那本封面和指南类似的模拟测试题。至于那个所谓的最后五套题,练不练无所谓了吧,错误那么多,出的范围也很偏。
刑法学
我觉得专业课方面刑法学应该是第一门复习的科目,越早越好。强烈推荐阮齐林的讲义,尤其是总论部分。
刑法学前期就看指南和考试分析,等大串讲出来再跟着做总结。刑法典的总则那一百多条是一定要背的。分则要注意那些有列举的内容的法条,比如抢劫罪的那几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那几个,都是考察重点,要花时间死记硬背下来。
另外,论坛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刑法案例的讨论。我的个人意见是,在9月份之前,参加一下这样的讨论并无不可,但在9月以后,就不要再去搀和了。因为讨论的那些东西考试里面根本遇不到的,非常分心也浪费时间。什么结果加重犯的主观罪过是否存在“过失-故意”这样的形态啊~ 什么是否间接故意构成犯罪必须有危害结果的发生啊~这样的问题等读博了再考虑也不迟~~刑法的精髓在主客观统一,问题弄到最后会变得非常哲学~那你就需要去读康德,读黑格尔才有希望很好解决这些问题了~
刑法的案例分析的书推荐阮齐林编的那本《刑法总则案例教程》,书 的内容有点老了,但里面的案例属于经典案例,虽然有点简单,但对于理解特定的制度和理论是比较有好处的,经典嘛~
大串讲上又很多很有用的归纳,建议多背。
民法学
民法学的内容浩如烟海,也正因为此,考试不会考得很难,但会考得很宽泛,而且要求你对知识掌握的非常细致,这尤其体现在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婚姻继承法这些领域。
民法学要分轻重复习,通吃绝对噎死。总论都要熟悉,尤其是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关系 。合同法也是重点,尤其是合同的成立于生效,案例常涉及。物权法要记住一般的原理,这个权那个权的也要把概念和特征搞清楚,担保物权比较变态,熟悉基本的法条,共有和什么合伙啊,婚姻啊都有交叉,也要注意。知识产权法只做选择题的准备,看就可以了,多注意那些期间。婚姻继承收养建议做题踩点,记住那些点就可以了。
侵权法要弄清出那几种归责的变态原则,这个内容建议以考试分析为准,因为指南上的分类不是很符合考试的出题内容。
民法要学好不容易,因为它的内容太多太多。要根据历年真题的考察知识分布来决定轻重缓急。我在这上面是吃了大亏的。
综合课总得来说就是背。宪法学要背,尽量的细致,比如所有在书里出现过的宪法法典和文件都要记住。还要背些法条。修正案必背。选举法也要背,什么选区划分啊,出缺怎么办 啊,都要背,但只作选择题打算。基本权利至少要背下来概念,相关的法条也要熟悉。各个国家机关的职权是重中之重,是非花大力气弄清楚不可的。建议找点司考相关内容的资料,会有很多总结性的东西。法制史就是背,也要尽量的细,全部出现的法典必须都记住。论坛上最经典的是那个法制史系统表,强烈推荐!到后期光看表就可以把知识点在短时间内过一遍,很有用。法理学方面,我觉得法理学不难,因为你前面已经学了刑法民法,很多理论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教材里的内容也还算简单。我复习的时候是就着大纲来记忆的。需要注意的是后面几章比如法律与文化、法律与道德、法律意识这些方面的内容,因为比较缺乏明确的逻辑结构,所以不是很好理解和记忆,建议多看,很有可能出大的论述题。
回忆这次考研的经历,我觉得要考研成功最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到底。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在做最后一门综合课的时候我真的就中途交卷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所以啊,坚持就是胜利。
以上,就是我今年考北大的经历和感受。本来还想说说我和考试前夕遇到的一个给我无比温暖之感觉的可爱姑娘的事情,但今天打字打到头晕,留待下次再说吧~~
我的文笔一向被别人和自己鄙视的,还请大家不要见笑~但欢迎拍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