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时代》周刊为“香港死亡说”认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5:3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的未来:阳光灿烂,但有云”。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这种评价在过去的西方媒体里几乎不可能。它的最新一期差不多成了香港专刊。用了整整25页的篇幅报道香港回归近10年的变化,并公开地为其姐妹杂志《财富》10多年前发出的“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认错。

“无论好坏,香港的未来与中国相连”

《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家”就在香港,杂志的许多编辑都是在香港生活了三四十年的老居民了,该专题全程监制、高级编辑佐赫(音)的家族更是在香港已生活了130多年,专题的《致读者》称,“正是香港的二元性———中国的一部分和世界的一部分———促使他们做了这期香港特刊”。


《时代》周刊的这期专题分为《与中国内地的联系》《来自皇后码头的压力》《移民家族的指环》《圆桌会议:十年之路》等,封面文章则是《香港的未来:阳光灿烂,但有云》。这篇文章说,1997年的7月1日,香港从一个古老帝国的最后一颗宝石变成了一个新兴世界大国的一部分。香港人对回归的感情也相当复杂:一开始是高兴,当看到英国人离去时又感到悲伤;对回到祖国的怀抱感到自豪,但对未来又感到忧心。然而,今天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衡量,香港的表现都很好,尽管它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文章说,过去10年来,香港渡过了破坏性极强的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等难关。《时代》的姊妹杂志《财富》当年还曾做出“错误的”和“丢脸的”预测,称“回归将会使香港走向死亡”。然而,现在的香港比以前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气。还说,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之一,奉行独立精神;而中国内地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很多人摆脱了贫困,速度之快是地球上的人们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作为兴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的这个地位几乎保证它可以长久繁荣。但是,中国内地也是一个竞争对手。内地和香港都将继续向前发展,现在还不清楚他们将来是平行发展,还是合二为一,抑或是发生冲突。无论是否存在“身份危机”,香港都明白它的运气就是在这样一个幸运的时期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中国内地变得更自由更开放,给予它“有点外国风味的孩子”更多的机会。

为“香港死亡说”认错

对于《时代》杂志为“香港死亡说”认错,称香港更加充满活力,香港大多数媒体注意到了这个报道。一位香港朋友对《环球时报》记者称,香港的繁荣已经是世所公认的事实。

这位朋友称,他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香港回归之前,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刊登了以“香港已死”为封面故事的文章,使许多香港人陷入迷茫。那篇报道当时预测,“回归后,英文重要性减退;外国人纷纷逃亡;新闻自由进一步受威胁;香港国际商业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消失,外资撤走……”许多香港居民对回归缺乏信心。

不过,6年后,这本杂志居然选择在“未死”的香港举行第七届《财富》全球论坛,参会的各国政要巨富多达770人。香港朋友说,“这正好说明了香港虽然走过了一条崎岖不平的回归路。但仍然散发着国际都会魅力。所以这次《时代》杂志认错,好多香港人都认为只不过是再次重申了事实而已。”

香港潜在竞争力目前在世界名列第一

随着香港回归10周年的临近,国际机构和媒体也开始密集关注这片有着丰富经历的土地。日本经济委员会连同多个日本经济研究机构在香港公布了一份名为《进化中的香港———探索其潜在竞争力》的报告。报告称,香港回归十年发展势头强劲,潜在竞争力目前在世界50个主要经济体中名列第一,在具体指标中,金融、国际化两项拔得头筹。连策划该报告的日本学者吉田茂美也称,东京在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方面比不上香港。

根据香港统计署最新的资料显示,10年来外国公司驻港地区总部的数目,除了1998年稍降外,其余年份一直上升。外资不但没有撤走,反而愈来愈多。而港人移民海外的人数从1996年的4.03万下降到2005年的9800人。

向“一国两制”致敬

鉴于《时代》周刊的巨大影响力和在西方主流世界的代表性,这种纠错当然非常难得,对于国际社会客观评价香港回归十年来的得失,应当有积极引导作用。《时代》周刊此举,未尝不可视为向“一国两制”的一种致敬。

冷静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十年来的态度转变,他们当初的过度悲观看似杞人忧天,实则有其必然逻辑。当时,中国力推的“一国两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执行效果如何?能否妥善应对香港可能出现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难题?谁也无法打百分之百的包票。因此,对于“一国两制”这种当代从未实践过的独特政治体制,西方主流社会一方面表示尊重中国的主权,另一方面也不掩饰其观望态度,甚至在内心不以为然,极不看好“一国两制”的现实效果。

不过,西方主流价值观毕竟是承认现实的。虽然其对中国如何治理回归后的香港充满不信任和不乐观情绪,但十年来香港发生了太多引人注目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与香港回归如影随形,中国全面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持续稳定向前的繁荣局面,所有支持、参与香港以及全中国发展的国家、机构或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分享历史性的“中国红利”。这就不能不让西方主流世界认真思考,中国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深远考虑和现实价值。

因为中国和世界之所以都看重“一国两制”这一重大政治创新,不仅关心其在香港和澳门的初步实践,更关注其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比如对中国而言,就还有一个既现实而又重大的选择:如何将“一国两制”运用于台海两岸的政治谈判与融合进程中。在世界其他地区,“一国两制”的探索和尝试,也很有可能是和平解决诸多政治争端的重要制度性选择。 [根据〈环球时报〉〈东方早报〉有关资料 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06:0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