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奥运汉服上阵,爱国还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4:5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要在汉服的符号里混淆了爱国
——汉族子孙也来回应一下汉服门
整日与中药打交道,不禁对中医的深厚绵长和神奇产生了兴趣,中医的药理经典渗透着做人处事的道理,一部部药理经典《内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等,这些在世界史上都领先的著作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关于中医的申遗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现在的“汉服复辟”问题又被炒作的空前高涨,在研究“汉网”的中药时无意发现了这个帖子,一曲《重回汉唐》将我带回了三国激战的杀场,火烧赤壁的弥漫,破釜沉舟的楚河,呼杨合兵的疆场。身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将内心激荡,竟有些眼角湿润。但热情是一回事,理智的看待问题还是另一回事。
结束了清宫戏,荧屏上的《大汉天子》、《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又烧起了唐汉风,尤其是去年刚刚上映的几部商业大片中,还能够称道的《夜宴》将汉族歌曲的曼妙演绎得惟妙惟肖,极尽风韵,在“百年电影”回顾中,也因这美妙的乐曲而被提及收尾。而现在征集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礼仪服饰时又提出了将袭“汉服”出场,这一提议被广为热捧,也得到了无数媒体的跟风报道,还有地方出现了汉服秀等等。这不禁让我们深思,让汉服兴起是为了证明汉人的强大还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去年我们失去了端午节的申遗,也许激起了许多爱国者的心,让中国的民族特色都充分被挖掘、保护、重视,这一行动绝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关于汉服这样做,却是非常不妥。
从汉服说起
我们不能怨恨新**运动的偏激。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几个断裂层,一个是坟书坑儒,一个是民主革命时期,一个是文化大革命。为了表示与封建社会划清界限,所以封建的东西都被极端的割舍,削辨蓄发、割长袍,这些外在的东西也在那个时候随着封建社会永远的被埋葬,有得必有失,对于文化来说的断裂,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在距革命的几十年后,华夏大地上那些着长袍的背景已经替代成了钢筋混凝土、电信高科技,快节奏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着装,汉服的繁复和冗沓已经与这个社会不相协调,对于日常装来说,纯粹的汉服复辟根本站不住脚。
我们所看到的汉服美,小女生爱美的心理只能在风花雪月或者温馨浪漫的调情之时穿着,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如此大张旗鼓的炒作就不仅是关于汉服这个单纯的服装符号了。
再从爱国谈开
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迁都,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故事,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帝王的民族韬略。他汉化政策的第一项就是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他为了民族的繁荣,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政局稳定,毅然改革向汉族学习,学汉话穿汉衣。这段历史,虽然汉族活在他人旗下,但历史并无汉族的反抗暴动,因为汉族文化得以传承,民族精神得以延续,汉族人活的有尊严。我们更能体会孝文帝一种大义凛然和具有长远目光的宽广胸怀,国家富强、经济发展、社会久安、文化进步,不是在于服装、语言等这些符号性的东西上,国之在心、祖宗魂归,人以道存,精神的集中归属,不是在于外表这些修饰的东西。相比而下,孝文帝更爱国,他的行为并未被历史记载成卖“国”、卖“祖宗”,而是赞赏他的英名之举。
现在的中国,不是汉族的天下,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的融合统一。中国不是汉族的代名词,奥运会在中国举行,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荣誉,如果让一群穿着汉族服饰的代表团队上场,兄弟民族怎么看?国外怎样看中国?我们在世界人民面前提倡的和平统一,只在这一小小细节上就失败了。台湾回归的道路上更将添一道无法自圆其说的障碍。
的确是,无论从过去到现在,汉族的贡献和成就、曾经的辉煌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我们说弱肉强食,强者为王,历史上反反复复,谁将谁打道,谁来统治谁,可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新中国成立,既然选择要带上少数民族上阵,既然也要讲少数民族的土地划归在一起,既然为了和平、团结,我们选择了民族大融合,那么我们就不要再重复强调汉族的威风。这对于社会团结是非常不利的。其实有人提出,华夏文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其实就是汉族文化,这已经将少数民族例外了,但文化毕竟是益性的东西,对于人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本着学习的目的,成长的需要,这些说法也不必深究,况且少数民族的文化,国家已经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我曾经看过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保存,媒体工作者下到山寨、村落采风记录留存,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的收录继承等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地融合,文化和生活习惯必然会日趋统一,遗失和断裂也是必然。规律的东西我们不能阻挡,人为的保护值得提倡,但是汉服的这种高调复辟为哪般?
就像岳飞曾经被称为民族英雄,可是现在的教科书已经改成为历史英雄,因为他对抗的金现在已经成了一家人,过去的历史已经浩渺,无数的争执和吵闹、厮杀已经泯灭,而不变得就是精神,就是气节,就是文化的继承。既然这些细节曾经被我们注意过,现在中国处在统一的非常时期,又怎能因为这个而失去主要阵地。每一个头脑发热的中国人,都应该冷静地分析,三思而后行。
选一件“中国人”的衣服无可厚非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衣服。我明白,这个“没”是说没有代表性的民族服装。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装,印度有面纱。其实我们有,我们的民族服装太多太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民族服饰,而汉族的被我们已经弄丢了。有人说,要提议将汉服作为中国的民族服饰,代表服饰,在参加各种会议时穿。这个说法很明显有问题,这个提议只能说是作为汉族的代表服饰,另外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家有自己的服饰为什么要穿汉族的?就因为我们现在处在统治地位吗?这又牵扯到了民族团结的问题。
有许多东西不是用硬性的制定项政策或者发表一个制度要求来强制就可以的。过节,穿什么衣服,这个是个人喜好问题,如果强制就是人权的侵犯。就像有人喜欢西方的婚礼,有人喜欢举行一个古代汉族的婚礼等一样,这些习惯或者文化的形成需要社会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前面刚刚针对读书节问题,社会展开了大讨论,设了这个节日中国人就开始读书了吗?有了这个节日,中国人的素质就提高了吗?很明显,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提倡汉服的人说,我们提倡汉服是为了向往一种汉唐时期的盛事文化,汉唐全是盛事吗?只此贞观、开元而已,我们要继承的是一种精神和那种开阔的盛事胸怀,而一个要以牺牲民族团结和妨碍世界和平为代价的服装符号的确认,就是爱国,就是继承了吗?
至于说成ren礼穿汉服,这个可以考虑。但是这个时候被提出,是否会将民族间的隔阂重新提起,深刻,确认。如何让少数民族成ren礼穿汉服呢?他们的民族习惯允许吗?无论穿与不穿、立与不立都需要深思。中国有那么多可以继承的,干嘛非要在个衣服上做文章。还是唐装升起的巧妙,悄无声息,谁都可以接受,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一次和平的事件展示汉服的美,然后让每个人在心理认同,就像汉族人渴望穿少数民族的服饰一样,只要是美的东西都回认同。
汉服,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存在,将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中去。也可以设计一批家居服装、睡衣服饰等等,的确是,汉服非常适合休闲的家居服饰。现在已经有许多慧眼的商家在生产汉服,但宣传点一定要抓准,而且定位一定要明确,这个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关乎发展、团结的大事还是要三思后行
中华民族可以继承的太多,太极、武术、诗词、风俗节日、优良品德等等,还有另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和宗教。我们的丰富是每个中国人的自豪,我们要想办法将这一切融合的继承,而不是割裂的传承。
看世界各民族,着装都在统一,商业将全世界的服饰脉络打通,中国的服装也穿在他国人身上。日本的和服、印度的面纱也已成为民族盛宴时的着装,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如何在共性里面保持自己的个性,对于将来的国家需要思考,对于现在的民族更需要慎重,那么,还是首先从我们的国家统一团结问题开始实践吧。

不管是端午节、中药、汉服还是唐装,适当的炒作都会唤起民众的注意,只要把握一个度,心里清楚目的何在,对于传承发展还是有好处的,只是不要被头脑发热的冲动迷失了爱国的热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11:4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