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百万年薪招一斤酒量总裁"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4:5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原来在企业中还有这么多潜规则.  当看见招聘条件设置了"有一定的酒量(白酒52°一斤以上);拥有高层次的人脉基础;有海 外亲属或留 学经历优先;父母为厅 局 级以上领 导优先;校花优先等。此外还特意注明:酒量小者、交际关系单一者、形象一般者勿扰!…………",我昏头了,既像是招三陪小姐,又像是掉金龟婿。反正跟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没得蛮大关系。对此,很多人怀疑是招聘企业借此炒作知名度,而该企业明确表示,之所以招聘应届生,就是看重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虽然应届生也有缺乏经验等缺点,但是可以加以引导,成长会非常迅速。对于酒量、海外关系、父母为厅局级干部等条件,该负责人称,其实这些都是企业招聘中的潜 规则,只是多数企业不明提。该企业的招聘是否炒作无非紧要,因为一旦有符合全部条件者,企业付出200万年薪也的确是值得的,这也是人才价值的体现,也许这个企业的招聘会给应届生的就 业带来一股新的活力。我所想的是,作为"潜 规则"的那些"另类"招聘条件,说明社会上存在着这样的需求,虽然这是对人才的一种畸形需求,但是却也直击了当前市场运作和企业经营中的尴尬。仔细思考一下,这些招聘条件的最后落脚点,都无一例外地锁定在"关系"之上。有白酒52°一斤以上酒量的潜台词,无非是要在酒桌上能豪饮狂喝而不失态,左右逢迎地应对那些需要应酬、需要讨好的关系单位和强势人物,用酒桌公关为企业培植人脉关系;"拥有高层次的人脉基础"则直白地道出了企业对高 层次"关系网"的渴求;"有海外亲属或留学经历优先"虽可解释为企业对国外管理思想的接纳和具备开拓国际市场的大志,也可以理解为对应聘者海外亲属关系的觊觎和利用;"父母为厅局级以上领导优先"更赤裸裸地表达了企业对寻求官 场关系庇护和关照的欲望;而"校花优先"、"形象一般者勿扰",无需做更多地解释,谁都知道美女作为一种资源,在和有制 约 权的相关部 门周旋时,对笼络关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目前市场运作中,确实存在着谁都心知肚明却缄口不言的"潜 规则",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系",无时不刻不在左右着一个企业的命运。在这种暗流涌动的"潜 规则"作用下,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在做足正规的经营功夫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去发现关系、培植关系、巩固关系、利用关系、回报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看似无形实则诡异的市场怪圈,谁想打破这个潜 规则,试图跳出这个怪圈,恐怕离破 产也不远了。因此,我认为这个企业的招聘,与其说是一种炒作,倒不如说是一种无奈。这种无奈表明,要使每个企业能公平地参与竞 争,必须营造一个潜 规则不能发挥作用的市场环境,解除"关系"怪圈对企业的制约,这样才能使市场真正规范起来,而这尚有大量的制 度建设、执行监 督等工作要做。
  2.酒量成跨入高薪一族的新标准。"你酒量如何?"招聘会上,不少公关人员、销售人员、秘书等职务的岗位要求赫然写明"要一定酒量"。而有些公司的就职面试居然在酒桌上进行!就职高峰,一些滴酒不沾的大学生不得已开始练习酒量。中国的酒文化源源流长,据说酿酒还是中国的一大发明。酒是个好东西,适量的喝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医治跌打损伤等疾病,酒又是祸害,吃多了胡言乱语,惹事生非,酒又可能变成毒药,狂喝猛喝,身体不支也喝,可能就会要命。时下喝酒的人与日俱增,喝酒不仅仅成了个人的需求,也成了搞公关,拉关系的一种手段。大学生找工作难,女大学生找工作更难,除了良好的身材,漂亮的脸蛋,如今又不得不加上一条能容下半斤八两的海量。象报道中所说,女大学生小齐应聘一家公司销售代表,其它关都顺利通过,最后酒桌上的面试却被淘汰了。原因就是滴酒不沾,被高度的二锅头晕得语无伦次,没法通过这一"艰巨"面试。以酒见高低的招聘条件并不在少数,前有报道:某国企老总招秘书,喝酒唱歌成为录用标准;某公司招聘业务员必须要会喝酒抽烟。喝酒成了大学生找工作的又一道门槛。喝酒看起来是企业行为,其实它是与社会一些现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公款吃喝久禁不止;虽然从上到下对公款吃喝风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在一些地方规定是规定,吃照吃、喝照喝,越吃瘾头越大,有些官员隔餐没人宴请就不自在,隔天没有请喝心里就闹痒痒;越吃酒量越大,一些原来不会喝酒的,"酒精"锻炼之后也能喝上半斤八两。不管有钱没钱,不论财政紧不紧张,以吃为快。所以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用去了2000个亿以上就是这样由小积大而来。由此喝酒成了一种交际,喝酒成了一种公关的必要手段,一些公司以酒量大小衡人,以酒量能耐取人也就变得不奇怪了。本来喝酒同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无克制的饮酒,麻醉了神经,影响了身体,只会对工作带来不利,很多人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可是顽性难改。喝了酒,人的脑神经处于亢奋状态,说话不知轻重,粗言俗语脱口而出,气氛显得污浊,可此种氛围内谈生意,推销产品,既往往也能谈得成,而在正儿八经的办公室却不一定能谈成,这确实是一种不正常的怪现象。时下公司做生意私与私之间,双方都鬼精鬼灵的,要想得到丰厚的回报难之又难,而最看好的是一个"公"字,同单位做生意,同权力做生意,来得快,回报大,要想把单位攻下,首先就得把一些掌握权力的人攻倒,除了钱、财、色之处,请客接待这一关必得要过,这是最起码的过道,请客肯定少不了喝酒,喝酒这一关又是重中之重,没有酒不成宴,没有酒没有气氛,难以尽兴。这就生成了酒攻关,酒成了最好的"火力侦察"。吃饭喝酒上不了纲,上不了线,一喝二灌就成了"朋友",以后的事就好办多了,很多贪官被拉下水的事例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要改变以酒招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还得让其没有市场,使其"手榴弹"没地方投。这就得从单位,从官员做起,以严厉的制度约束,决不能把吃喝当作一个小事,不仅公款不能大吃大喝,就是私款宴请也不能随意踏入。不然不仅以酒会"友"的现象会越来越多,与之伴生的"酒公关"也会便地开花,大学生找工作先培养酒量,说不准到时那所大学真得开设一个"酒文化"专业,专门训练学生的酒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11:3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