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双国花方案体现中国人传统的中庸思维陋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4:0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鲜花来作为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叫做国花。对一般国家来讲,能得此殊荣的只有一种花卉。比如郁金香代表了荷兰人的热情奔放,雏菊代表了意大利人的天真烂漫。

      但是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有很多人赞成把梅花和牡丹作为双国花。根据南京晨报的报道,此建议即将提交刚刚召开的本届全国两会,并且有可能获得通过。这就意味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国花很有可能是一株姊妹花——梅花加牡丹。

      对于这样的创意,我实在是掩饰不住失望之情,甚至还有一些鄙夷的情感在里边。我明白这不过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因为喜欢梅花的人固然多,支持牡丹的人也不少。在两种观点相持不下的时候,中国人骨子里固有的和稀泥思想或者叫中庸之道就显灵了: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有福同享,利益均沾,一同登基坐殿。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一字并肩王”似的国花方案。

      我是极力支持梅花作国花的。我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高雅品位和高尚气节。梅花香自苦寒来,傲骨梅无仰面花,梅花时到自然香……所有与梅相关的句子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和精神的力量。梅花不正象征了凛凛风骨、勃勃生机的大中华吗?梅花是我国的原产花卉,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一枝一叶已经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既有“冰心铁骨伴取岭上梅花”的气概,也有“万花从中一笑嫣然”的风流,以梅花来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再也恰当不过。

      至于牡丹,我觉得她虽然寓意了富贵吉祥,但是她不具有鼓舞民族精神的力量,她不能鼓励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向前。牡丹虽美,却畏惧严寒风雨。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牡丹是锦上添花的花,却不是雪中送炭的花。锦上之花,添也可,不添也可。送炭之花,却是救命的灵芝。这就是我支持梅花但不支持牡丹的基本原因。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还有很多人支持牡丹花作为国花。我不能因为自己反对就去说人家不可取。那怎么办呢?我想最公平的办法,就是全国人大投票来解决,谁票数多谁是国花。让人不解的是,现在弄出这么一个似乎是皆大欢喜的双国花方案,实在是不伦不类。人们到底把哪一种花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呢?单一的信仰增加力量,多元的信仰分散力量。这个双国花的方案,就如同中国人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庸之道一样,把人的精神给搞糊涂了。


      归根结底是民族思维问题,中庸思维在很多时候确实能缓和矛盾,但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矛盾。在这种价值判断体系当中,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观念。存在即合理,提出就入选,人们不知道是非曲直的底线在哪里。明明有人有理有人无理,和事佬们也要下一个“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结论,各赏五十大板。这么做的结果,一时之间压制和缓解了矛盾,实际上却是鼓励和滋生着下一个矛盾。无理的人会变本加厉,有理的人会不信公理,这种趋势对于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是极大的危险,应该极力纠正。

      如果非要确定中国的国花,我希望是以投票方式来二选一。即使选出我不支持的牡丹作国花我也认可。至于目前盛传的双国花方式,我觉得还不如没有。按照这样的中庸思路,两种花相持不下就两种都上,那要是三种花相持不下呢?更多种呢?难道把所有的花都选为我们的国花?我们的国花是“万花筒”?岂不成了笑话?这种思路延伸到其它领域,那不是要抹杀了原则,见者有份,一团乱遭遭?举个例子,要是每个省都想把首都设在本省,中国是不是就要有30多个首都?

      中国人之所以叫中国人,和中庸思想很有关系。但是中庸思想确实非常有害,是人治思想,不是法制思想。要想建设真正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应该摒弃中庸之道的陋习,转而强调原则,强调法制。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只要坚持了原则,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就象梅花代替不了牡丹,牡丹也代替不了梅花一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7:0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