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长江三峡--千年悬棺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3: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两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国,当先人过身后,他们除了选择土葬之外,原来还有另一种下葬方式----悬崖葬。在中国长江三峡一带和山西寧武县就遍佈这类悬棺群,成為内地一大奇景。数千年来,对於古人是如何将棺木悬於崖中,一直从说纷紜,研究多年也一无所获,成南以破解的谜。

所谓悬葬,其实就是将木棺悬掛在悬崖峭壁上的意思。古时人们会将先人的尸身用麻布包裹,採用仰身直肢葬,然后将配藏品置於脚下两侧,放在一副头大尾小的棺木中。棺木是用一整块楠木製成,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种样式,完成后再将棺木掛在悬崖之上又或置於峭壁上的洞穴中。


源於春秋战国
悬棺经过科学家鉴定,最早可以追溯至距今两千六百餘年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一直到明代末期為止。古代行悬棺葬的思想根源,主要是源於古代的仙家思想,他们认為这样能把死者送入天堂,带有神学宗教色彩。而会进行悬棺葬的部族,考古学家大多数认為有僚人等其他民族。他们置棺的高度,一般距离水面十至五十米,最高的甚至达到一百米。而置棺方式则有几种,分别為木桩式 .凿穴式和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 .裂缝盛放墓棺木,目前保存的悬棺共有二百六十五副。
麻塘坝悬棺分佈在珙县洛表镇西南面二十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崖绝壁上,以木桩悬棺為主。另一处悬棺聚集地,则位於苏麻湾曹营乡海棠村邓家河北岸,山上筑有不少古堡山寨,悬棺位於之对峙的苏麻湾岩壁。到目前為止,考古学家发现了四十三具悬棺,其中七具置於天然洞穴和岩墩上,三十五具置放在木桩上。在悬棺葬的遗跡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绝壁上有密如蜂眼的桩孔遗跡和红色彩绘岩画两百多幅,岩画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有骑射.舞蹈.杂技和各种动物.武器.几何图形等,形象栩栩如生。

悬棺方法成谜
古代人到底是如何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置到离水面如此高的悬崖峭壁上,一直视科学家研究的课题。他们提出了种种猜测,包括堆土法.涨水法.地质变迁和绞车等。堆土法即是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木棺放进去后,然后再把土运走,但这个方法很快就被否定,因為悬棺大多放在水面的悬崖上,所以堆土法根本无法实现。之后有人提出可能是地壳变迁的关係,古时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很多,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悬棺,当时可能距离水面很近,只要用船把棺木运到河面,就可以放置悬棺。不过一些权威的地质学家说,在二千六百多年内,地质变化不可能有那麼大,除非出现突然的地质升高或者地震。

最后一种是利用绞车,将棺木从下往上吊,首先在山上安装一个固定滑轮,在使人从河面运来棺木,就可以轻鬆吊上去。可是在山崖上,没有任何可打桩或者人工钻凿的痕跡,即并没有找到固定滑轮和绳索的地方,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太可能。虽然在零一年时,在四川成都曾有二十多名中学生一滑轆下放式利用木轆成功悬棺,但到底古人是否以此方法悬棺,则仍然不能确定。而且古时的设备和现今的不能相比,所以悬棺究竟是如何被放到悬崖峭壁之上,到现时為止依然是个不解之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6:40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