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冷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2:4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结海

  一个大雪纷飞、异常寒冷的下午,您在下班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失去双腿的
残疾乞丐。乞丐穿着单薄,您注意到他浑身发抖。假设您是一位极富有金钱、极
富有怜悯、极富有慷慨的“三富好人”。您将——

  A. 把他接到您家过冬。

  B. 给他足够多的钱,让他到旅店过冬。

  C. 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一个异邦人的答案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小区里。据《东
方早报》报道,在那个小区住的一对美国夫妻,男的叫Matt,女的叫Ell
a,在当地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一天下班的途中Matt在地铁里遇到一位失
去双腿的中国乞丐。乞丐衣着单薄,Matt注意到他浑身发抖,于是Matt
将他接到了自己的家里。

  这个故事没有结束,恰恰相反,才刚刚开始。

  Matt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乞丐,以便他随时可以过来。这个小区绝大多
数住户是中国人。不久,中国的邻居就发现楼道里经常有一位衣着褴缕、手拄拐
棍的人出没。他的出现引起了中国居民的极大恐慌——他是一个坏人怎么办?他
要到我家来偷东西怎么办?他要把我的孩子拐走了怎么办?

  中国居民惊讶地发现这乞丐竟然与那对美国人有关,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
么美国人会让这样的人进家门。中国居民将这件事反映到居委会,请他们出面要
求美国人不要再让这个乞丐进来。对这样的要求,美国夫妇大吃一惊,他们辩解
说,第一,凭什么说穷人就一定是坏人?第二,我的家我让谁进来那是我的自由。

  中国居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把这件事又告到了派出所,让警察出面对
美国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场中美之争最后以中国人全面获胜而告终。Matt和Ella迫于邻居
的强大压力,为那个乞丐装上假肢,给他另租了一套小房子让他搬出了他们自己
的住处。

  Matt解释说,我们居住在中国就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可惜我无缘见到
Matt,否则我一定要问他,他理解的“这里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哦,我差点忘了,那个乞丐好像也有名字的,他叫马维华。

  2005年的那场雪2005年的这场全国范围的大雪让许多孩子雀跃欢呼,
因为对绝大多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电影之外的地方看到了真正的雪。这
场雪也许还会让歌手、诗人、作家、摄影家,甚至恋人们高兴,因为他们终于迎
来了难得的“阳春白雪”。

  可是,天寒地冻却是流浪汉和无家可归者的天敌。2005年1月28日上
午,格尔木市火车站的职工、站台捡拾垃圾人员在站台西侧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
名流浪产妇,当时她用单薄的身躯紧紧抱着生下不久的婴儿。然而,围观者当时
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10时左右,火车站女职工张西娟在打水路上听到站台
发现产妇的事情,就急忙赶过去查看。在站台西侧的一面围墙下,一名身上污浊、
面色铁青的产妇裹着破棉絮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怀中抱着已经冻僵的女婴。

  2005年1月18日,《京华时报》报道: 昨晨,一流浪男子被发现死在
南二环北京市接济管理服务中心的大门旁,死者身边还放着两个包子和一袋已经
开封的方便面。附近居民凌先生说,当天早晨,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子南北朝向地
趴在接济中心东侧距中心大门不到3米远的人行道上。“他的手非常黑,左脚的
鞋子掉了,裤子也脱掉了一些。他身边还放着两个包子和一袋方便面。”我上网
搜索,这种冻死在离救助中心大门仅几十米、几米的大街上全国还远不止这一例。
……

  当然,最有名的当数湖南的“张衡生事件”。2005年3月7日18时5
0分左右,在湘潭县107国道茶恩寺地段1723公里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肇
事逃逸案,伤者张衡生在5天后死亡,冻死于以湘潭公安为主的政府人员的渎职
与民众的冷漠。在这漫长的5天时间内,只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政府工作人员,
有一个有点良心的湘潭民众,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这里的“欺生”文化前面提到的美国人Matt说,“要尊重这里的文
化”。那么,我们这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

  从古到今,我们一直称自己是“礼仪之邦”。可是,这种礼仪只关照熟人。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个显著特征是极低的迁徙率,绝大部分中国人在哪里出
生就在哪里死亡。这样一种环境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熟人文化”,对熟人、生
人,家人、外人进行严格区分: “一回生,二回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您这是不把我当外人”。

  中国文化这种特点典型地体现在中国人的吃和住的方式上。中国人吃饭,哪
怕是第一次见面的都同吃一碗饭。西方吃饭,哪怕是夫妻也是各吃各的碗。同样,
中国四合院的房子将家人和外人隔开,但是在房子里面中国人就不太分彼此了。
相反西方人夫妻两个在家里通常各有各的角落。妻子要在丈夫的书架上拿书,要
事先征求丈夫的意见。所以在国外,许多人把家中一两间房子租给房客,和他们
同吃同住。而正是由于中国文化的这种特点,的确很难想象中国人会让一个陌生
人住进自己的家,哪怕他不是流浪汉。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对陌生人向来不怎么客气,不
客气到连邻居做好事都要反对。

  这种对待陌生人的差距可以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陌生人出现在
你的办公室,中国人问“你有什么事?”西方人问“我能帮你什么忙?”你看,
出发点完全不同。

  记得我去巴黎圣母院,发现在门口围着一堆人,我伸头往里面一望,不是有
人在打架,人家围着看热闹; 而是一个人鼻子出血,围着那一堆人是在帮忙。

  我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访问研究时携带了一个30公斤重的大行李箱。在
诺丁汉市下火车,我才刚刚下车,就听到有人问我“Doyouneedaha
nd? (你需要帮忙吗?)”我转身一看,一个英国小伙子友好地看着我。然后
他一直帮我上下火车站里的人行天桥,直到我上出租车。除非我是一个年轻漂亮
的姑娘,否则,在中国是绝对不会有小伙子来帮我提行李的。

  我的另一个亲身经历也许更有说服力。

  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英国的一个荒郊野岭迷路了。我本来带着地图,但是
地图上这片地区没有标明,偏偏路两旁的树遮天蔽日严重地影响了我的视野。正
在我手足无措的时候,前面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英国姑娘。

  看着这位救星的出现,我颇为踌躇,根据中国的经验,我要向她问路非吃闭
门羹不可,因为天色本来已晚,再加上路两旁异常茂盛的树使得这条小路阴森森
有些怕人。坦率地说,这时候要是有个壮汉向我问路,我不一定敢理他。

  然而,我又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鼓足勇气。没想到,对方热情地停了下来告
诉我怎么走。我立即拿出地图请她在地图上说明。末了,她告诉我,她就住在我
要去的那片地区附近,同时开玩笑地说,那个地方恐怕会让我失望。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忍不住地想: “这个英国女孩对陌生人可真一点戒备
心理也没有!”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告别的方式竟然像老朋友。

  失衡的社会,冷漠的公民同是中国人的香港人,却比内地人慷慨得多。19
98年长江水灾,香港市民捐款2亿多港元,1999年华东大水,他们又捐款
1亿多港元。前不久的东南亚海啸,在不到两周时间内,香港各界对海啸灾区的
捐款已近7亿港元,为香港历史上赈灾募捐最高纪录,并创下单一城市人均捐款
全球之冠。

  我们的一项有关慈善的调查也许可以部分回答这个问题。这项调查发现阻止
“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城市人民行善的几大障碍是: “这事要老百姓来捐
款,政府都干什么去了?”前不久,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社区的学者向我们
介绍了他们提高流浪汉救助的经验。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名为SoupKitch
en的食堂,专门为流浪汉和无家可归人员提供免费的饮食。类似的慈善机构在
西方国家到处可以见到,有些是教会办的,有些是政府办的。以前,在他们那里
服务的都是志愿者,负责烧饭和发放饮食。后来,他们将流浪汉的姓名和以前的
职业记在卡片上,或者挂在墙上,或者做成胸卡。

  接下来,他们让曾经在餐饮或者餐饮相关行业工作的流浪汉参与到烧饭和发
放饮食的工作中来,让被服务的对象变成服务的主体。仅此一项措施就大大地提
高了流浪汉的自我评价。

  从上面这个澳大利亚的例子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发达国家已经在考虑如何
提高流浪汉的自尊心问题,而我们目前在为每一个流浪人员提供救助上还有一定
困难。确实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第二,西方国家的慈善工作也不是由国家独自
承担,而是由个人、非政府组织等共同参与。据统计,美国人一年捐出来的钱接
近2000亿美元,尽管比尔盖茨是个人冠军,但是其中的70% 仍是由你我这
样的普通老百姓捐出来的。

  “我自己还需要别人来捐助,贪官污吏一年贪污的钱不知道可以盖多少希望
小学。还有公款吃喝一年2000个亿。”说这话的人并不是真的过不下去,只
是由于巨大的贫富差异导致心理的不平衡。比如,一位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一个月
收入千余元,他觉得收入低,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一个月赚1万多块他也不满
意。“我怎么啦?赚的是不少,可这都是血汗钱!一年365天,一天12个小
时,你见我休息过吗?”原来他知道一个有“关系”的人,整天什么事不干比他
挣的还多。可是那位也不满意,“我这算什么?毛毛雨。”因为他知道更多“关
系”的故事。

  我后来碰到一个“企业家”,光别墅全国各地就十几栋。他总算该满意了吧?
也不满意,正在办移民。

  “我一个月800块钱就要交税,歌星、大款一次收入几千、上万,甚至十
几万却可以逃税。”有些中国明星在捐款时确实没有偷税漏税时积极。远的不说,
就是上次东南亚海啸,一级方程式赛车冠军舒马赫捐款1000万美元,大导演
斯皮尔伯格捐了150万美元,小帅哥迪卡普里奥也捐了100万美元。桑德拉
·布洛克戏演得不咋的,看来也挺大方的,捐了100万美元……再看看中国的
明星,据说,有的“大牌”只捐了1000元,甚至,娱乐圈中某位牵头人劝人
捐款竟好几次遭到拒绝。

  “我把钱捐给你,我怎么知道你拿它去干嘛?”近几年,不停地有报道说,
扶贫款、希望工程款被贪污、挪用的报道。或者雁过拔毛,变成了某级政府的楼
堂馆所的建设费、高档轿车的购置费,甚至吃喝玩乐的开支。这些事件的发生确
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捐款的积极性。

  “这种事只能是谁遇上谁倒霉。”有一辆公交车上一个乘客突然晕倒在车上,
司机掉头就朝医院跑,由于送医院及时,那位晕倒的乘客得救了。但是,车上的
其他乘客纷纷指责司机耽搁了他们上班,因为上班迟到要扣奖金的。司机忍不住
问这些乘客,“将心比心,要是晕倒的是你呢?”“这种事只能是谁遇到谁倒霉。”
许多年前,我看过多部美国电影。这些电影有三个共同特点: 第一,电影的开始
出现“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第二,故事都是有关一个美国人遭受了某种不

幸,我记得有因刹车系统先天缺陷的汽车致残、医疗事故的受害者、因政府某项
不好的制度而失去亲人的。遭遇这些不幸之后,主人公历经艰辛,最终利用法律
武器赢得巨额赔偿。第三,获得这些赔偿后,他们将钱拿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
来资助今后类似事件的受害者。我记得,在媒体采访时,电影的主人公都说同一
句话: “这件事能发生在我身上,如果不采取措施,它就可能发生在你们每一个
人身上。”“他们是被黑帮控制的。”有一次,我在给一个乞丐小孩钱,就在这
时,城管大队来驱赶,小孩吓得连钱也不要就跑了。“你下次不要给他们钱。”
城管对我说。“小孩怪可怜的。”“看上去可怜,实际上是被黑帮控制的。那些
黑帮靠他们乞讨来的钱住宾馆、盖房子。说不定比你来有钱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6:0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