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英联军武装占领下的伊拉克现状 (hzr辑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1:3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英联军武装占领下的伊拉克现状  (hzr辑录)
  
一、伊拉克指责联合国“夸大”伊平民死亡人数
  
  环球在线消息:联合国2006年11月22日出台报告称,刚刚过去的10月里,共有3709名伊拉克平民死于暴力袭击,创下了伊战以来的最高记录。伊拉克政府立即对这一数据表示了质疑,指责报告夸大了平民死亡数据,意图“误导世界”。
  
  据英国媒体报道,伊拉克卫生部长阿里?谢马里当天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称联合国报告中的数据是不准确的,他并没有给出伊拉克官方的平民死亡人数统计数据,但表示,真实的数字应该是联合国数据的四分之一左右。
  
  谢马里说,联合国并没有直接从伊拉克卫生部获得统计数据,而是通过卫生部下属的某个医生或者护士那里得到了不可靠的数据,希望“用这些夸大的数据来误导世界”。
  
  但联合国方面则表示,这些数据都是从伊拉克卫生部和法医机构得来的,而且也与他们在伊拉克所了解到的情况相一致。
  
  一些媒体从伊拉克获得的数据也表明,10月份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谢马里所说的数字。当地的一个停尸房就表示,仅他们一个停尸房在10月份就收到了约1600具尸体。——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6年11月23日 (李新)
  
二、萨德尔城连环炸死亡202人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东什叶派聚居的萨德尔城2006年11月23日遭连环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02人死亡、252人受伤。这是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造成ren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袭击事件。分析人士认为,这次血腥袭击很可能会激化教派冲突,使伊拉克局势更加动荡。
  
  ■事件:汽车炸弹5连袭
  
  当地时间23日15时10分(北京时间23日20时10分)左右,3辆装载爆炸装置的汽车接连在萨德尔城三处繁华地区被引爆,每次爆炸时间相隔约15分钟。
  
  首先遭袭的是贾米拉市场,随后是哈伊市场,最后是沙希德因广场。几乎与爆炸同时,迫击炮弹呼啸着落在沙希德因广场与穆扎法尔广场。
  
  剧烈爆炸引发大火,浓厚的黑烟从萨德尔城升起。当地电视台的画面显示,爆炸后汽车燃起大火,车体严重扭曲,周围一片狼藉,地上血迹斑斑。
  
  此外,两辆装有爆炸物的汽车分别在萨德尔城外围和什叶派宗教人士萨德尔办公室附近爆炸,萨德尔本人并未受伤。
  
  萨德尔城是萨德尔私人武装“迈赫迪军”总部。袭击过后,“迈赫迪军”迅速在萨德尔城布防,设置路障和检查站,盘查过往车辆行人。伊内政部发言人哈拉夫说,除已爆炸的5枚汽车炸弹外,一辆装满爆炸物的汽车被截获,没能引爆。
  
  ■伤亡:至少454人死伤
  
  爆炸发生后,愤怒的居民拥上街头,咒骂发动袭击的武装人员,更有人向天鸣枪。街道上满是烧焦的尸体。救护车赶到贾米拉市场,从燃烧的蔬菜水果摊位中抢救重伤员,救护人员从汽车与小巴的残骸中拉出遇难者遗体,放在推车上送往医院。而医院走廊中满地是血,挤满伤员。
  
  由于事发地点人流密集,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伊拉克内政部一位官员24日说,目前至少有202人死亡、252人受伤。这位官员说,许多伤者因伤势严重不治身亡。这是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造成ren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袭击事件。
  
  萨德尔城是巴格达遭受袭击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今年年初以来,这里多次发生汽车炸弹袭击,造成数百人死伤。
  
  ■反应1:什叶派展开报复
  
  萨德尔城血案发生后,什叶派武装迅速展开了报复行动。23日晚,什叶派武装组织向巴格达城逊尼派聚居的阿宰米耶区发射了10发炮弹,造成至少1人死亡、14人受伤。当地的阿布?哈尼法清真寺严重受损,清真寺圆顶被炸出一个直径1米的大洞,内部房间受损严重。
  
  除此之外,伊拉克最大的逊尼派组织穆斯林长老会的办公室也遭到8枚炮弹袭击,附近的几所房屋中弹起火。伊拉克警方说,23日晚,巴格达西部的另一个逊尼派聚居地区也遭到两枚炮弹袭击,造成9人死亡,21人受伤。
  
  什叶派宗教人士萨德尔发表声明说,按伊斯兰历计算,袭击发生当天是萨德尔父亲阿亚图拉穆罕默德?萨迪克?萨德尔遭暗杀7周年纪念日。声明呼吁什叶派不要“以不公待人”。什叶派领袖西斯塔尼也呼吁什叶派保持克制。
  不过美联社援引萨德尔一名助手的话说,萨德尔本人担心,他已无力约束手下,不要将冤冤相报的教派仇杀继续下去。
  
  ■应对2:巴格达实施戒严
  
  为防止可能出现新一轮暴力袭击浪潮,伊拉克政府宣布,从23日20时开始在巴格达实施无限期戒严,所有行人、车辆一律不许上街,巴格达国际机场被无限期关闭,南部重要港口城市巴士拉的海港、空港关闭。
  
  与此同时,分属三派的政府高级官员在什叶派最大政党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领导人哈基姆家中开会,商讨对策。哈基姆的助手说,与会者包括属于库尔德族的总统塔拉巴尼、属逊尼派的副总统塔里克?哈希米和美国驻伊大使哈利勒扎德。随后,塔拉巴尼、哈希米和哈基姆在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号召人们保持冷静和克制。
  
  ■影响:伊政府面临危机
  
  接连发生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和袭击事件使得伊拉克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什叶派宗教人士萨德尔24日称,驻伊美军没有履行安全职责,要为萨德尔城血案承担主要责任,美军应该宣布撤离伊拉克的时间表。萨德尔的助手瓦哈卜说,如果伊拉克安全局势不能改善,马利基总理仍然打算按计划于下周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面,萨德尔将停止和伊拉克政府的合作,萨德尔所属派别成员将退出伊拉克政府和议会。
  
  目前萨德尔的支持者在伊拉克议会中占据了30个议席,在政府中担任6个内阁部长,他们如果退出议会和政府,将导致伊拉克政局陷入更加剧烈的动荡,未来走向也更加令人担忧。
  
  ■快评:伊教派冲突可能加剧
  
  萨德尔城袭击事件发生后,人们普遍担心这起针对什叶派的大规模袭击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教派仇杀浪潮,让伊拉克局势更加混乱。
  
  首先,爆炸发生后,逊尼派武装人员立即成为主要怀疑对象。目前尚无任何组织或个人宣称对袭击事件负责,还不能排除逊尼派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制造爆炸,借机煽动伊拉克教派冲突的可能性。但许多人依据教派冲突的思维定式出发,认定萨德尔城内居民多为什叶派穆斯林,对立的逊尼派武装人员自然是幕后凶手。袭击发生后不久,巴格达逊尼派聚居区已经遭到了报复性的迫击炮袭击。
  其次,萨德尔城地位特殊,更容易刺激什叶派武装人员的神经。萨德尔城是什叶派宗教人士萨德尔领导的民兵武装“迈赫迪军”的一个据点,而他们又被指责直接参与教派仇杀。因此,发生在萨德尔城内的血腥袭击事件无疑会让“迈赫迪军”展开报复性袭击,使两大派别陷入新一轮教派仇杀。
  
  伊拉克局势走向表明,无论是伊拉克政府的全国和解计划,还是美伊联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未能改善伊拉克安全局势。看来,这次驻伊美军和伊拉克政府似乎也很难压制什叶派武装的报复性情绪。
  
  ■链接:
  
  1,武装人员围攻卫生部
  
  23日,约30名武装人员围攻位于巴格达西北部地区的伊政府卫生部办公楼,造成7名保安受伤。
  
  伊拉克警官穆赫辛说,袭击发生在23日12时15分(北京时间17时15分)左右,武装人员先用迫击炮向办公楼连续发射3枚炮弹。在企图闯入卫生部未果后,埋伏在四周的武装人员用自动武器向大楼开火,其中还包括狙击手。卫生部职员当时无法逃离,只能躲在楼里
  
  卫生部发言人叶赫亚说:“直到美军直升机与伊拉克军队的装甲车赶来,武装人员才逃离,卫生部雇员们在下午3时15分左右才得以安全走出大楼。”
  
  2,伊北部遭袭22人死亡
  
  伊拉克警方24日说,伊北部城市泰勒阿费尔当天发生两起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造成22人死亡、26人受伤。
  
  一名警官说,当天中午11时30分左右,一名自杀式袭击者驾驶汽车冲入泰勒阿费尔的一个市场,引爆了车上的炸弹。接着,另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又在市场内引爆了身上的炸弹。
  
  3,韩决定削减驻伊士兵
  
  韩国官员24日说,韩国政府已经决定将近半数的驻伊拉克韩国士兵撤回国内。韩国联合通讯社援引一名政府官员的话说,韩国政府计划将驻扎在伊北部城市埃尔比勒的韩国士兵人数从2330名减少到1200名左右,并且继续在伊拉克驻扎一年。这名官员说,韩国政府最近在青瓦台总统府举行的部长级安全政策协调会议上做出了这一决定。上述决定还需要得到韩国国会批准。国会批准后,1100名驻伊韩国士兵有望在明年年初回国。
  
  ——《京华时报》  2006-11-25  据新华社电 记者 王丰丰 冯俊扬 张伟
  
三、马利基提出与伊各武装派别进行对话

  人民网2006年11月24日讯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说,为了尽快结束伊拉克教派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伊拉克政府建议在下周与各武装派别进行对话。
  
  据来自伊拉克的消息说,根据伊拉克政府的计划,全国对话会议将举行1天,在本月28日或29日召开。伊拉克政府负责对话事务的国务部长哈齐姆说,出席会议的将有总理马利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议会议员、武装派别领导人以及美国和英国外交官。
  
  报道指出,此前,伊拉克政府就主张召开全国对话会,但一直没能举行,其中政府和*政府武装都有责任。
  
  哈齐姆说,在过去一段时间,伊拉克政府派团出访了包括埃及和约旦在内的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萨达姆政权时期的高级官员进行了接触,同时也与目前伊拉克武装派别领导人进行了非直接联系,其中一些武装组织同意参加全国对话会。哈齐姆特别强调说,政府还与伊拉克复兴党的武装组织进行了联系,他们也表示愿意与政府进行对话。伊拉克前副总统杜里表示他将代表复兴党武装组织与政府进行对话。
  
  另外,伊拉克萨德尔城发生恐怖爆炸后,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和总理马利基都呼吁国民克制,不要使局势进一步升级。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也呼吁什叶派人士要采取克制态度。为控制局势,伊拉克政府已宣布在首都实行无限期戒严,巴格达机场和位于南部的巴士拉机场以及港口已经关闭,国防部命令部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在爆炸中死亡的人数已经升到200人,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和妇女,受伤人数增加到400人。(安国章)
  
四、伊朗要出手救伊拉克

    ——召集三国紧急峰会  美国谨慎表示怀疑
  
  伊朗要出手解决伊拉克问题!这条消息迅速占据了这两天世界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伊朗20日表示,为了解决伊拉克日益恶化的安全局势和教派冲突,建议在德黑兰召开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三国紧急峰会。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伊拉克的响应,叙利亚虽一直没有直接明确的表态,但其最近和伊拉克的关系拉近却是明摆着的事儿,21日叙与伊拉克恢复了中断20多年的外交关系。这样三个国家的“聚会”,发生在任何时候都足以吸引世界的目光,而在伊拉克问题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相继遭受重创的今天更加不同寻常。一直将伊拉克视为手中之物的美国能允许伊朗、叙利亚插手吗?这两个美国眼中的“邪恶国家”能否成为伊战灾难的救命稻草呢?
  
  伊拉克总统欣然接受
  
  据半岛电视台21日报道,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在收到内贾德的正式照会后,立即接受了邀请,并准备本周六飞往德黑兰。陪同他访问伊朗的将有许多政府部长、议会议员和劳工部门负责人。但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没有马上表态,既没有拒绝,也没有表示参加。不过,伊拉克总统发言人周一曾在一份声明中透露,此次德黑兰峰会将只有塔拉巴尼和内贾德参加。对于会谈的内容,伊拉克议员阿里?阿迪布透露,将讨论伊拉克安全问题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冲击。
  
  美国已经走投无路
  
  此次伊朗高调介入伊拉克问题,着实给了世界一个意外,而美国对此事的谨慎表态也被视为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痛苦让步。共和党在美国中期选举中的失利宣告了布什伊拉克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上下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伊拉克政策必须改,但如何改,没有人知道。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亨特认为美国应该往前线派遣更多的武装力量,一些军事将领则建议增加美军的兵力去帮助训练伊拉克人。 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五角大楼周一为解决伊拉克乱局提出了三种选择,即:增派兵力、缩减兵力但延长驻扎时间和撤军。而布什总统随后表示,他还没有决定是否改变驻伊美军人数,而且拒绝就这一决定可能产生的后果发表评论。
  
  美国在今年2月就曾想过让伊朗加入与伊拉克的谈判,但由于当时美国提出,谈判议题除伊拉克问题外,还应涉及伊朗核问题等其他领域。伊朗恐在伊核问题上甩开其他国家会使自己陷入孤立,拒绝了美方提议。另外,当时布什政府内部的鹰派势力也反对谈判,认为这样等于承认了伊朗对伊拉克的特殊作用。
  
  数月过后,事过境迁。共和党落败、鹰派代表拉姆斯菲尔德辞职、伊拉克暴力升级(11月前20天已造成1300人死亡)、美军死亡人数达到2865人。国内外要求布什政府与伊朗、叙利亚直接对话的呼声不断升高,英国首相布莱尔甚至提出与伊朗、叙利亚建立“伙伴关系”。两国的作用已难以忽视。伊朗影响着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有足够的能力使伊拉克的地下战争明显升级。而叙利亚则被认为对边境疏于管理,使很多“基地”分子可以“很容易地进入伊拉克进行恐怖活动”。另外美联社称,叙利亚收留了很多萨达姆的旧部,这些人也在煽动伊拉克的教派冲突。获得这两个国家的帮助似乎成了走投无路的美国政府的唯一选择。
  
  伊朗叙利亚各有所图
  
  兰德公司中东问题专家戴维?亚伦表示,伊朗和叙利亚之所以愿意参与解决伊拉克问题,是各有目的的。对于伊朗来说,首先是要提升自身在地区的作用和影响。美联社认为,伊朗此次外交动作显然是有计划的“抢镜”。伊朗主动召集另两国开会,意在显示其在中东地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其次是为了应对目前伊核问题出现的困局。联合国安理会已就欧盟三国提出的制裁草案商量过多次,如果伊朗在铀浓缩问题上不采取实质性让步,制裁似难避免。插手伊拉克乱局可能也是伊朗谋求在核问题上摆脱困局的一个举措。
  
  对叙利亚来说,将伊拉克问题作为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符合自身利益。此外,叙利亚近年来安全形势恶化,恐怖袭击频发,这与伊拉克恐怖分子向外扩散有间接关系。目前有近80万伊拉克难民生活在叙利亚,伊境内的形势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叙利亚的安全。因此,叙方应该会对参与解决伊拉克问题持积极态度。
  
  美国谨慎,中东紧张
  
  对于这次内贾德提出的三国峰会建议,美国可谓心情矛盾且态度谨慎。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凯西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支持有助于伊拉克恢复稳定的任何会谈,但对于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三国领导人会谈能否遏制伊拉克暴力活动表示怀疑。他说:“问题不是他们说什么,而是他们做什么。 我们希望能看到叙利亚拿出实际的行动来阻止那些穿过边境进入伊拉克的外国士兵。”
  
  三个敏感国家的领导人聚会,在中东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虽然有人相信三国联合会对阻拦武装分子进入伊拉克发挥作用,从而改善安全局势,但更多人表现出的是担心和怀疑。《中东在线》21日报道说,沙特就对伊朗的举动表示担忧。沙特政府21日警告伊朗不要破坏伊拉克的“社会平衡”,为此,沙特甚至呼吁驻伊美军负起责任来。此前,阿拉伯海湾研究中心的哈马德博士在接受阿拉伯电视台访谈时说,伊朗在地区坐大,是阿拉伯人的隐患,尤其是伊朗研发核武器,比以色列的威胁还要大。《阿拉伯观点》网评论说,三国事实上各有想法,试图打破地区固有的“方程式”,使形势发展有利于自己,所以它们“不会也不可能拧成一股绳”,这有可能使事态更复杂,甚至是“火上浇油”。但美国居然默认要借重叙、伊的力量,甚至允许三国峰会召开,这足以说明身陷伊拉克沼泽的美国有多无奈。
  
    ——来源:《环球时报》 (2006-11-22记者:余 火、 丰 帆、金 谷、黄培昭、孙天仁
  
五、美国反恐战,要打30年
  
  ——英智囊机构认为“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是个错误
  
  几天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接受采访时“首次承认伊拉克战争是场‘灾难’”,22日又传出英军明年撤出巴士拉的消息,这给布什政府不小的压力。没想到,英国的智囊机构牛津研究中心日前也出台了一份报告——《持久战,2006年国际安全报告》,称眼下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至少还要打30年。
  
  这份报告是由牛津研究中心全球安全顾问保罗?罗杰斯主笔的。报告称,美国近来出现的政治变化几乎不会给伊拉克、阿富汗局势以及其他地区的反恐局面带来什么影响。而且美国还面临着严重的两难境地,如果他们从伊拉克撤军,一些恐怖组织就会在这一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地区为所欲为。如果他们决定留在那里,美军将成为吸引极端组织的磁场,伊拉克将成为未来几代民兵组织与美军斗争的训练场。
  
  报告称,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美国等大国日益依赖这一地区,这意味着“无论多么不安全,让美国从伊拉克撤军,都是令其无法接受的”。民主党现在控制了国会两院,但他们依然不会承诺完全从伊拉克撤军。罗杰斯说:“很多人都认为最近的(国会中期)选举是布什时代终结的开端,但是反恐战争绝不会因此结束。”
  
  报告还对过去几年的中东局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反恐战争如何在布什总统任期内变成了所谓的“持久战”。罗杰斯称,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是“根本的错误”,伊拉克战争是给“基地”等极端组织送去的礼物,这些组织巴不得15万美军进入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地带,好成为他们的靶子。报告说,在伊拉克的外国军队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多国部队在伊拉克的驻扎是火上浇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由于“鸦片生产所得创下纪录,塔利班的活动达到了新的高峰”,阿富汗反叛武装的活动没有终结的迹象。整个反恐战争的前景是,至少还得打30年,除非美国对其政策进行彻底反省。

  
  有意思的是,去年11月23日,牛津研究中心也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说“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基地”组织等国际和地区恐怖组织把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期限定为“数十年时间而不是几年时间”,而美国也不会在对伊政策上做出重大调整,所以这场战争可能会持续数十年。看来,这家研究中心是认准了美国未来几十年都要与恐怖分子进行持久战了。
  
  ——《环球时报》  2006-11-23  记者:纪双城 、 李宏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7 04:5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