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没有悲情吗?原文标题: Where's the Trauma and the Grief?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0 16:5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个月前,四川遭遇大地震,近70000人因此失去生命。当时,冼天泉(音译)和妻子从彭水的家里冲出,他的妻子跑在他的前面,在房屋倒塌之时正好到门口,当即被房屋框架砸死。当地与外界隔绝长达三天,冼天泉只好自己把妻子的尸体抬上山埋葬。

     本周,他坐在妻子丧身的位置,以一种客观的,几乎是欢快的语气对我们讲述故事。一群村民聚集在我们周围,在帐篷底下的采访变成了一项社区活动。他们互相开玩笑,甚至在讲述5月 的悲剧的时候也挂着微笑,这让我大惑不解。

     我问冼天泉在地震之后是否想过离开家乡。他说从来没有。许多家庭在地震中丧失了亲人,附近一所幼儿园被震塌。如果健壮的劳力离开了,谁来照顾村里的老人小孩?现在,村民们分担做饭的任务,事事互相帮助。

    我问他地震是否给人们带来后期心灵上的创伤。另一位村民谭福扁接口说,他们尽量不去回想。于是我转向有关重建的话题。
     
     在我看来,这是个被遗弃的小地方。房屋和商店变成了废墟,街道上到处都是石块。我看到一个老人站在台阶上面用锤子用力地捶打。在居民区,几乎见不到建筑设备。

    谭福扁告诉我们,政府已经定下了优先顺序。首先重建公共建筑,比如医院、学校、政府;然后再重建私房。我问他村民们是否在看奥运会,是否认为举办奥运的巨大开销更应该用于帮助灾民。“我们对困难是暂时的,”一位村民回答,“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上周五晚上,全村居民聚集在一起(就在冼妻遇难的地方)观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

     我们没有事先告知采访计划,采访的对象也是随机选择的,但是有些受访者的答案可能是为了让政府高兴的。不管怎样,村民活跃的心情和互助精神无可掩藏;他们令人费解的镇静也很明显。痛苦和悲伤都到哪里去了?第二天,我们访问了齐承斌(音译),都江堰市一个卖食品的小贩。当地震来袭时,他正在自己6层公寓楼外的公园内工作。他18岁的儿子当时正在家里睡午觉,整个楼房倒塌,压在他身上。

     从那以后,齐承斌没了儿子,也没有了家。他自己的伤得到了医治,他儿子的尸体被部队救援人员挖出。齐承斌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儿子一个像样的葬礼,可是他还没有机会去准备。
     
     当我问他地震带来的影响。齐强调了积极的一面。政府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九天之内,他就被安排了一间一室的公寓。他经历过过去的困难时代,这间新公寓比他60年代住过的任何地方都好。

     另外,他现在的所有生活所需都是政府提供的。他说,“政府希望我们看到好的一面。”
     
     屋里没有摆放他儿子的遗像。不过,他从床底下取出一本原本保存在他岳母那里的影集。我以为在他看到照片上那个帅气、聪明的男孩时,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他像冼天泉一样,继续用平实的语调说着。齐的妻子补充到,他们对一切都感到很满意。

     这些采访有些奇怪,我也不想装作能够理解这些经历巨变却保持乐观的人究竟想些什么。我所能想象的只有四川省的历史造就了人民平和、务实的心态。不能坚持走下去只有疯狂绝望,不能踌躇犹豫,只能乐观,努力,团结。

     
     我不知道这样的情绪能否保持,又是否健康,但至少它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你把这些人和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上对小事狂飙的人们,你不由得不疑惑我们美国人是不是一个牢骚满腹的民族。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2: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