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两海问题看当前的东亚和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23: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在东海和南中国海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7月份在东盟地区论坛上就南中国海问题的讲话引发了中美以及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相互猜忌,9月份的钓鱼岛事件也使中日在东海问题上出现了强强对峙的情势。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重振在东南亚的存在,东海问题和南中国海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沿着朝鲜半岛南下,直至南中国海,这一联片海域已然成为一条“动荡”之弧,牵动着东亚各国之间在主权之争上的敏感关系,从而勾勒出一幅脆弱的东亚和局图景。
  紧张的东北亚
  天安舰事件后的朝韩局势一触即发。朝鲜内部的情势和韩国在天安舰事件上的反应交相作用,成为左右朝鲜半岛的两个关键因素。
  自金正日传出健康问题以后,朝鲜国内围绕着政权交接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于2009年底开展的货币改革在今年2月宣告失败进一步加剧了形势的恶化。在内部局面不顺情况下,朝方为了顺利交接班而转向外部,自然,外部的环境强调就成为塑造接班人合法性的源泉。在天安舰事件后,韩国政府既要应对国内的民意压力,又要化解朝鲜的过激行为引发战争的可能,还要竭力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因此,频繁的军演成为这种紧张的体现。7月25日,美韩开展自197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不屈意志”联合军事演习,美国第七舰队“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开赴黄海。8月5日,韩国海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域进行单独反潜演习,由三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参加。8月16日,美韩在韩国本土举行“乙支自由卫士”演练,参演军力8.6万人,以朝鲜发动军事挑衅为目标。9月27日,美韩在黄海进行第二次反潜军事演练,参演兵力1700多人。
  钓鱼岛事件,引发了中日之间的紧张。日本打破中日在钓鱼岛纷争处理方式上的默契,以图用国内法处理事件来造成钓鱼岛主权属于日本的法理依据,这种与中国一贯主张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中日共识相悖,不仅仅导致中日关系受到破坏,还将导致中国对菅直人能否主持日本政坛大局心存疑虑,损害中日间高层互信,为后期的中日关系带来阴影。
  中日互信的基础向来薄弱,小泉下台后,历经多届短命内阁经营,其后中日四次互访后才有今日之“经热政也热”的局面。这种互信来自不易,一旦遇到风吹草动,中日关系就会风吹雨打去。而在双方都在意的领土纷争上,中日也不可能相让。历史、情感、政治、领土等多重因素的纠缠,造就了中日之间虽有共同利益,但无共同合作基础的局面。
  脆弱的中日关系和不稳定的朝鲜半岛局势,交叉波动,构成了东北亚的不稳定现状。
  丧失边界的东南亚合作
  这些年来,东盟一直积极呼吁美国重新重视东南亚。随着奥巴马上台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美国在东南亚的力量存在进一步加强。这种制衡中国崛起给东南亚带来的不安全感的意图相当明显。而7月希拉里在河内的讲话也说明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中国海争端问题上意图采取国际化的路线。其实,不仅仅是在一些领土争端问题上,在东南亚地区合作上,东盟走多边主义的“国际化”路线,也日益让东南亚地区的情势复杂起来,只是,尚不知“水搅混了”真的能“摸着鱼”?
  在多边主义下,一个泛化的东南亚正在出现,东南亚的范围有多广,可能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说法。从东盟到“10+1”到“10+3”到“10+6”再到“10+8”,短短的几年时间,东南亚地区的合作阵容一扩再扩。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东盟采取“大国平衡”战略以来,这种希望引入其他强国力量稀释区域内大国来确保东南亚地区力量平衡以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无疑能确保各种力量相互掣肘,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和平。当前,美、中、日在东南亚地区不同层面拥有不同的影响力,相互制衡,但是,随着印度、澳大利亚的加入,东南亚的合作正在丧失边界,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东南亚的边界在消失,东盟的圈子在弱化,从而忽视了东盟自身力量的建设,导致东盟无法再一体化的道路上取得进步。而东盟的目的就在于联合自强,维护东盟国的利益。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东南亚地区成为全球军费增长的热点地区。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和南美成为军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军事演习更是频繁。除了维护正常的国家安全和反恐外,这种地区内部激烈的军备竞赛正威胁着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的崛起的周边困惑
  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个崛起的中国带给东亚的是和平与稳定吗?
  这些年来,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贸易互惠机制逐步确立。但是,经济上的紧密合作和相互依存度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互信和政治上的合作。而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现实说明,这些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加强的同时,政治上的不信任和军事上的警惕正在蔓延。以经济手段来促进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的做法并不能带来东亚的融合,经济上的向心力和政治、军事上的离心力分层。
  有观点认为,其他东亚各国缺乏安全感,美国在东亚的存在能够提供安全。因此,有人呼吁中国应该给予东亚一些国家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从而有利于东亚一体化。或许忽视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国家视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就在于一个崛起的中国。而这个崛起的中国带来的是政治上的干涉,是军事上的进攻,还是意识形态的输出?却也是道不明说不清但心里就认为是威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主权的纷争,足以让东亚因经济的纽带作用积累起来的互信打得粉碎,而这种互信又是多么的脆弱。从东海到南中国海,互不信任不仅没促使主权“搁置争议”,反倒让东亚局势平添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一个稳定的东亚局势,除了要求中国不要搞亚洲“门罗主义”,积极融入到东亚这个大家庭中来外,也需要其他东亚各国融入,借助区域外力量来实现东亚和局只能让东亚的安全更加脆弱。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4: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