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在南中国海有战略利益冲突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23:2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危机也孕育着机遇。所谓南海问题,只要中美两国在保障这一海域的和平通航上保持一致,就谈不上战略利益的冲突。其它问题是可以通过对话,得以沟通得。中国政府应与奥巴马政府重建一个信息畅通,良好互动的工作关系。
  中美关系在最近的越南东盟安全会议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之前,中美两国政府在对台军售,**访美,两国军事交流,“天安事件”,黄海军演等一系列问题上已出现严重分歧,而美国这次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表态似乎使已经紧张的中美关系更加雪上加霜。尤其是中国,在美国国务卿发表美国对南海政策之后,中国外长立即做出强烈回应,指责美国政府将南海问题国际化,试图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紧接着中国军方和媒体也高调唱和中国外长,谴责美国这一新的“遏制”政策,企图用“岛链”来封锁中国。甚至有的媒体猜测美国新的南中国海政策将会使美国重返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
  南海问题,应从两个层面上来看,即战略利益和领土争议。
  就中美两国在南海的战略利益来看,尽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做出了强烈反应,中美两国在南海到底有什么根本利益冲突?先说南海的自由通航问题,这构不成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的冲突。中国和美国都主张自由国际贸易,而自由国际贸易是离不开海上通道的畅通无阻。不论在南海还是在其它海域都需要开放的海上航道。尤其是南海通道,是中国通向太平洋,印度洋,中东,欧洲,和非洲的重要海上要道,也是美国进入东南亚和东亚的重要通道。与所谓的南海战略冲突论恰恰相反,在南海问题上,中美两国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和国际责任,来维护南海的通航自由。
  中美两国在南海是有不断发生的摩擦,包括2001年的撞机事件,美国军用飞机迫降海南岛,还有2009年的南海“无暇”号事件,以及中国潜艇跟踪美国军舰等,但这些摩擦不能随意上升为中国和美国在南海有什么战略冲突。所谓战略冲突,是美国想通过军事侦察和弋航来控制中国的南海出海权,从而阻止中国走出第一岛链?还是中国想把美国赶出南海,从而控制南海,把南海作为中国的内湖?这都不是中美两国想要或是应该做的事!
  实际上,中美海军近年来的摩擦,不是由于美国的战略变化而引起的,美国在南海的针对中国的军事性侦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近些年还有些加强。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美国对中国有什么领土野心,更多的是出于美国对近些年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感到担忧。美国多次谈到中国军事发展透明性问题,因而在南海的军事活动,是想搞清楚中国的军事,尤其是海军的发展情况。而中国由于近些年国力和军力的壮大,也不愿意看到美国在靠近中国的海域里公开对中国实行不友好的军事侦察。除了警告等外交手段外,中国也试想通过一定的军事对峙,以示中国的不满。
  从领土争议的层面上来看南海问题,这不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冷静下来,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就主权领土来说,中国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有领土纠纷,不是和美国纠纷。那么,就算美国插手南海领土争议,美国能起什么作用呢?美国除了主张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外,难道会公开站在那一国的立场上,帮其向中国索要主权?说穿了,南海争端,有没有美国插手,对中国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要容易解决,何必等到今天美国插手。因而即使美国卷进来,将所谓南海问题国际化,又能对解决本以棘手的南海问题增加多少困难呢。恰恰相反,南海问题国际化,更能使南海问题透明,让世界看清到底是谁违犯南海行为准则,一味侵占有争议的岛屿,搞既成事实。这种做法,不但违反南海行为准则,也让南海邻国感到不舒服。
  此类军事摩擦,使中美双方都陷入自辩的逻辑中。美国的自辩逻辑是中国军事力量 发展迅速,却不透明,军事战略尤其隐蔽性,因而美国有必要弄清楚。中国强硬派则以“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的心态来看待美军在南海的活动,并引申出若中国海空军在夏威夷海域巡游和侦查,美国是否能容忍之逻辑。且不说南海是否就是中国的“后院”(如果是的话,那么中国在中南美的外交,军售,获取资源岂不也可作捣鼓美国“后院”之说?),也不论美国在南海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准则,中国以军事对峙,来对抗美国在南海的存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迫使军事摩擦升级,更重要的是在愤怒和爱国主义高涨的氛围中,很容易造成战略判断上的失误。将此类军事摩擦,与美国政策上的微调,误判为战略利益上的冲突。战略判断,影响到一系列外交政策的制定。正确的战略利益的判断,可以避免外交政策的失误和对外关系的被动。
  实际上,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并不是战略利益上的冲突。因而没有必要做出过度的针对美国的外交反应。但确实有两件事可以,也应该做。一是要建立中美军事双方的行为准则。中国应开启战略对话机制,恢复两国的军事交流和对话机制,来探讨中美各自关注的主要问题。对话重点应放在中美军方如何建立在环中国海域,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军事行为准则。通过沟通和谈判,确定什么样的军事行为可以接受,什么样的不能接受。第二,在此谅解和共识基础上,中美军事双方进而谈判,制订出一个军事危机防范机制,以防万一擦枪走火而引起的军事行动升级。
  中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最近发表社论,指出中美两国的基本战略关系没有改变,这一估计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近期中美关系走向的担心和基本判断。关键问题是,中国在这一基本判断上,应该有所作为。在中美关系中,有所作为就意味着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选择对抗和合作。以对台军售和朝鲜问题为例。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中国可以理直气壮地对抗。但应以道义原则为主,策略性选择对抗手段,逐渐提高军售成本。所采取的对抗性手段,是在两国关系的框架内,不应影响双边战略关系,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在朝鲜问题上,中国应坚持与美国和其他利益相关国家合作。中国应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持半岛和平稳定上有所作为。中朝关系不应成为中国与美国和韩国合作的障碍。任何有关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事件,可以在多边机制框架下达成谅解,共同解决。在寻求朝鲜对无核政策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上,没有摸棱两可。同时,中国政府也应展开与朝鲜的双边对话,利用中国与朝鲜的特殊关系,说服朝鲜无核政策是符合朝鲜的长远利益,最终争取到朝鲜的合作。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有所作为,可以显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说到做到。这符合中国自己的利益,和地区各国的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对崛起中的中国的期盼。
  危机也孕育着机遇。所谓南海问题,只要中美两国在保障这一海域的和平通航上保持一致,就谈不上战略利益的冲突。其它问题是可以通过对话,得以沟通得。中国政府应与奥巴马政府重建一个信息畅通,良好互动的工作关系。虽然在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前,中国不能对这种互动能产生多大的外交结果期望过高,但也应在一系列各自关心的主要双边问题上,争取达成谅解,为以后找出解决办法打下基础,这包括战略利益的对话,军事交流,军事行为准则,危及处理机制,对台军售,贸易保护,等等。至于中国与南海诸国的领土之争,那是与美国无关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的夸大美国因素。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作者为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政治系教授,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访问研究员。文章谨代表个人观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8 13: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