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日关系的前途究竟何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22:5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西欧地区相比,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依然处于很低级的状态。在欧洲,类似中日、韩日之间的历史纠纷已经不可能发生;日韩两国军舰近日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在西欧更是不可想象。在这种反差强烈的大背景下观察东亚局势,特别是中日之间的关系,结果会令人更加沮丧。
    在过去三年里,由于对历史的认识发生太大和太多的分歧,特别是由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三番五次地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双边政治关系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小泉在今年9月即将卸任,很多人都翘首以待,把改善中日关系的希望寄托在继任者身上,而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眼中“软弱和***的”中国
    在如此重要的双边交往中,人们对政治领袖的期盼和要求,原本应该更多、更高、更严。可现在,“不参拜靖国神社”竟然是唯一的条件。要求是如此之低,如此之少,人们会禁不住为此心生寒意。这也足以表明,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是多么地不正常,多么令人失望和无奈。
    小泉退出政治舞台,意味着两国外交决策者终于可以做一些新的尝试,甚至还有可能以新的姿态,积极对话,从头做起。假若下任日本首相能够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可以做到自我约束,那么,中方就有可能顺手推舟,使最高层之间的接触得以恢复,从而正式结束双边关系中凄风苦雨的“小泉时代”。
    然而,中日之间的问题实在太多,双方在历史问题上的摩擦,只不过是更深层问题的表征。在过去几十年的很多时间里,基于各自的现实利益考虑,双方在历史问题上抑制了分歧,避免了很多争执,从而使整体关系在没有太多干扰的状态下持续运转。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两国间的根本问题就已经消失。
    中日之间的根本问题,在于日本百年多来一直以征服和宰制的心态看待和对待中国。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到1937年开始的侵华战争,直到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对华政策都建立于“软弱和***的中国”思维之上。在这几个历史时期里,虽然日本以各种不同的名义和手段对付中国,但其根本的出发点一直没有改变。
    日本是美国的盟国,但其对华思维与美国的政策却是天壤之别。至少从罗斯福时代开始,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就一直是支持一个“强大和统一的”中国。虽然二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起伏不定,但无论是民主党上台,还是共和党执政,即便是最初敌视中国的美国总统,几乎都要无一例外地清楚表明这一立场,而且在行动上都没有超越这个最基本的底线。
    因此,无论小泉之后谁上台执政,在历史问题上不再刺激中国,这只是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当然,权宜性地淡化历史纠纷,有助于维持双边之间的正常交往,但却不可能规划中日关系的未来。除非主观上满足于这种摩擦和冲突不断的现状,否则,日本领导人就必须作出历史性的选择,对长期以来看待中国的态度以及对待中国的方式,进行一次顺应时代潮流的改变。
    冷战式结盟对付中国
    当今的时代潮流究竟是什么?一是全球化与区域化,二是全球新势力的崛起。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加深,意味着日本再也不能继续自外于亚洲,更不能以高人一等的心态蔑视亚洲邻国。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使亚洲地区同时出现三大力量。日本的外交思维,尤其是对中国的政策,再也不能画地自限。相反,它必须承认势力均势的规则,彻底摆脱冷战时代的战略框架。
    可是,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日本的对华交往依然承袭着冷战模式,其中尤以小泉政府最为明显。由于不能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不愿承认中国国际角色的提升,日本依然诉诸冷战时期一个阵营集体对付另一个阵营的模式,总是试图与美国联手,共同对付和压制中国。
    最近几年来,小泉政府加紧强化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保同盟关系,包括制订“周边有事”法案,甚至企图与美国和澳洲一起,建立围堵和遏制中国的战略防线,这些都是其冷战外交思维的最典型例证。
    真正与亚洲前途融为一体
    在全世界,除了英国和法国的关系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一对双边关系,能够在政治、历史、文化等层面上与中日关系相提并论。英法之间也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两者之间躁动不安的关系,一直影响着欧洲的过去和现在。直到今天,这对“冤家”也如同中日之间一样,依然有妒忌、猜疑、鄙视、暗自较劲和相互羞辱的对立情绪。
    然而,就像本文开头所述,英法关系所处的层次,已经远远超越了中日关系的落后现状。虽然英法之间也有很多利益冲突和深刻的爱恨情节,但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历史之中,不可能因为领土、海域或者其他某个具体的争执,而变得形同陌路或不共戴天。这究竟是为什么?
    首先,在英法之间,包括在欧盟所有国家之间,任何一个国家都再也没有宰制和削弱对方的野心和企图;其二,欧洲经济和政治联合的进程,已经使英法两国的利益变得不可分割;其三,作为欧洲联盟的一部分,英法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集体框架下,时刻受到共同行为准则的监督、协调和约束。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但是,在中日之间,双边关系是如此的敏感、脆弱、易变,没有任何机制保障可言。其实,从英法关系的演变中,是可以找到一些答案的。当然,欧洲区域合作的成功模式以及德国为此发挥的积极作用,更值得中日双方去思考。
    在历史问题上,把德国拿来与日本比较,很容易引起日本的反感。因此,此文愿意换一个角度。其实,德国在历史问题上不只是有道德勇气和政治羞耻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其他欧洲国家连成一体。 在这个基础之上,德国政治人物的言行不仅要接受本国选民的评判和监督,而且更受到欧盟所有国家民意的审视。在欧盟内部,所谓德国的政治,其实也就是大家的政治。假若某个政客企图在历史问题上颠倒黑白或者哗众取宠,并且对邻国人民的感受无所顾及,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身败名裂。
    论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无论英国、法国还是德国,与日本都可等量齐观。即便是与美国有着特殊关系的英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也必须顺应整个欧洲的发展方向。英国对美国的盟友价值,并非是处处事事百依百顺,而在于英国立足于欧洲大地,必要时与美国要有所不同。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依赖美国这个单一盟国,在很多时候与亚洲显得格格不入,也许现在是检讨的时候了。只有重新检讨这个政策的得失,日本与中国以及其他邻国的关系才有可能向正常化的方向演变;它矢志要成为全球政治大国的外交目标,也才有实现的可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 20:2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