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昨天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成员国元首外,四个观察员国有三个(伊朗、蒙古、巴基斯坦)派出了元首参加,印度派出了石油部长。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另外,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总统、亚细安副秘书长和独联体执委会主席也都作为主席国的客人参加会议。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之际举行的这次峰会,几乎成为一次非正式的亚洲国家峰会,其作为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实体的作用正日益明显地凸现出来。
诡谲的是,伊朗虽然不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但伊朗总统内贾德此次到上海赴会,却成为各国媒体关心的重大新闻。原因很简单:伊朗一方面是目前伊核问题的中心国家,角色异常敏感;另一方面,不久前内贾德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为了其敌视犹太民族和发展核武器的策略,公然否认德国屠杀犹太人的事实,从而完全站到了人类共同文明价值观的对立面上。
笔者周前在本栏文章中指出,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这位伊朗民选总统居然置人类文明社会的共识和共同价值观于不顾,将战后已逐渐为人类社会抛弃的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思维,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捡起来。这样的一个国家,人们怎么能够放心让其拥有核武?
内贾德接受《明镜》周刊专访时否认德国屠杀犹太人事实,本想讨好德国舆论,但相反却引发德国主流媒体和民意的严厉批评。6月10日,世界杯伊朗队和墨西哥队比赛前,德国爆发声势浩大的示*游*,示*队伍打出“内贾德:二十一世纪的希特勒”的标语。
最近,就是否应允许内贾德赴德国观看世界杯的问题,德国国内爆发激烈争论:一派认为,体育应与政治分开,作为世界杯东道主国,德国应不论政治倾向,欢迎任何国家领导人赴德观赛;另一派则认为,在人类共同文明价值观面前,德国应有自己的清晰立场。从最近几天的情况看,后一派意见似乎占了上风。
德国主流媒体对内贾德的严厉批评,传递出两点信息:第一、德意志民族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值得尊敬,也值得当今日本领导人和媒体学习;第二、作为所谓民主国家的元首,内贾德有必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这才是保证伊朗融入国际社会的长久之计。
笔者周前指出,虽然同为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但中国与俄罗斯的处境不同,崛起期的中国须考虑与美国的长期互动关系;如何对待伊朗,既考验北京对中美微妙互动的战略思维,而且也考验其对人类文明价值观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前天举行记者会,部长助理李辉表示,此次峰会将不讨论伊核问题,同时也没有接受新的成员国的打算。李辉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还表示,内贾德在上海期间的言论将只代表其个人和伊朗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官员的这一表示,显示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在利用伊朗合纵连横的同时,有意与伊朗保持一定距离。这是符合中国利益的策略之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