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二本毕业工作2年考上34所的经验+ 考研书超低价半卖半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8 07:0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嗯, 开始。写给未来要考研,或者考研失败的同学。套用考研论坛里那句老话,我曾经从先辈的考研经验得到过许多,现在我也把所有的体会告

诉你们,希望你们或多或少能看到一点有用的东西。

情况简介

      成都人,2007年毕业于成都一个3流到4流之间的二本---四川师范大学,专业是计算机。在校期间成绩良好,有四六级证书,以及一堆一等奖学金、

优秀学生干部的大红纸。第一次考研发生在这个时候,考成都的一个34所--电子科大,专业是计算机。结果:失败。数学差5分过线。

      赶着校园招聘的末班车,匆匆签下一个全世界最猥琐的500强--深圳富士康。第二次考研发生在工作2年半后,还是考成都的那个34所---电子科大,

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际上的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批着管理外衣的计算机)。结果:成功。全院排名第二。

       LZ 我不是牛人,报考的学校不是牛校。但两次考研的过程与结果的鲜明对比却是非常明显,有些很有趣的东西值得跟大家分享。

1。铺垫:分数对比

第一次:数学差5分过线,英语接近70,政治60多,计算机专业课120左右,年代久远记不清了。

第二次:数学109 ,政治73,英语70,管理专业课119

2。精髓:学习方法

       LZ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不可谓不用功,和所有考研人一样7点到图书馆占位子,10点半披星戴月的回寝室,整整复习了几个月,结果却是惨淡而鲜血

淋漓。

        第二次考研的时候虽然差不多也用了大半年,但这当中有一半时间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辞职回家后每天的学习时间也几乎没有超过6小时,吃吃喝

喝心情愉悦的就考完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第一次我用时间管理,第二次我用目标管理。

       什么叫时间管理?那就是每天坐够10小时。什么叫目标管理?那就是每天完成每天的任务,做完该做的题,看完该看的书,然后想干嘛干嘛,看

不完就……不准睡觉是不可能的,一般在第二天补上或者把那天的务分散到以后的若干天补上。   

       这两种方法是考研人常见的,结果却是迥异的。当初到了临考前还觉得有好多书没看,有好多题似懂非懂,甚至来不及掐着时间完整的做一次英

语和数学真题。而今年英语单词背了3遍,真题做了3遍,掐着时间做了考试中心难度颇大的模拟题;数学的三本教科书卓有成效的看了1遍,李永乐复

习全书1遍,某参考书1遍,李永乐的线代一遍,往年数一,二,三,四的所有真题做了2遍,最后1个月用数一和数三的真题按照一天一套题的速度又

掐着时间做了一遍;专业课方面,当年因为未换专业,专业课相对轻松,这次的管理学也不难,除了看完学校指定的教科书,还看了美国的那本很有

名的管理学用以开拓视野。政治的准备时间差不多都是一个月就暂且不表。总的来看,LZ我用少得多的时间做了多得多的事情。

       为什么?不用我讲大家都明白。
       每天坐10小时看似辛苦看似用功,但对于绝大多数像我一样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效率是很低的,坐在图书馆里磨磨蹭蹭,一天就过去了,做了多

少题,看了多少书只有天知道,渐渐的进度就越来越慢,欠的账就越来越多,心里也就越来越慌。
       但如果有一个周密翔实的计划,每天都按照这个计划看完该看的书,那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都是显著而惊人的,这种变化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到,一

周两周会逐渐显现,一个月两个月之后会非常明显。更为重要的是,每天看完该看的书,接下来即便有很多时间在看电影或者小说,心里也会很踏实

,因为自己知道只要每天都按照计划去执行,到最后一定可以把所有该看的书看完,并且效果还很好。这份安心和淡定在考研这种长期战争是弥足珍

贵的。
         综上,我诚恳的希望即将要考研和考研失败准备二战的同学务必果敢的抛弃每天坐10小时的自欺欺人,转而采用轻松愉悦的目标管理法。

         另外,目标管理的精髓就是老生常谈的制定计划,怎样定计划怎样分配时间,稍微一google就可以找到很多,计划一定要落实到复习的3个阶段,

落实到每月,落实到每天。

         还有一点要补充,很多人看书非常矫情,生怕错过一个标点,生怕看漏一句话,一本小书要看三五个月,这样是很没有效率的。花三个月把一本

书看一遍和花一个月的时间看完,记住的东西是差不多的,时间越长就越没有耐心,前面记住的也差不多忘光了。用三个月看一遍书,绝对比不上用

三个月把一本书看三遍。所以,重中之重是一本书在你手中的生命周期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看第二遍的时候还应该比第一次更快,这才说明进步了

,熟练了。

        还有很多人看一本书时,稍微碰到有不懂的地方就捶胸顿足万分纠结,觉得这个小问题不懂,天就要踏,地就要陷。其实大家可能都有体会,理

工科的书,看第一遍有些地方暂时没看明白暂时没想通是很正常的,完全可以暂时跳过先看后面的,等到知识积累够了,或者熟练度够了,回过头来

会发现,原来一直纠结的那个问题是如此的简单。

        关于学习方法,可能好多同学觉得自己都知道,不用LZ我来说,但是LZ用血淋淋的经验告诉大家,知道不等于做得到。如果学习方法不对,成为

一款华丽的杯具是指日可待的。

3。纠结:辅导班

      辅导班到底要不要上?LZ负责的说:真的不用。

      LZ第一次考研花了2000多元上了4门课的所有辅导班,结果你看到了。

      LZ第二次考研就多添置几本参考书,其余一个班都没上,结果你也看到了。

      辅导班是什么?LZ总结:(1)心理安慰(2)浪费金钱(3)浪费时间

      那英语基础不好怎么办?数学看不懂怎么办?政治重点怎么办?
      亲爱的同学,只要你有一根网线,你就可以连通整个世界。
      你不知道考研论坛么?你不知道豆瓣小组么?你不会google 百度么?你不知道鲤鱼有很多热心上载的同学么?除了政治需要等到11月12月再找找今

年的讲座听听,其余的科目完全都可以听去年的前年的。什么英语作文猜题,数学猜题这些真的都是老师跟你开的玩笑,请你自重不要受骗。而政治

的重点也只是由有经验的老师帮忙理清楚脉络,要靠猜题考得多好还真的颇不靠谱。
      网络的优势还在于,想什么时候开始听就什么时候开始听,想听几遍就听几遍,想跳过哪段不听也行,觉得这个老师讲得不好换人也行。个人认为

真的不用花那个钱遭那个罪,大热天挤在昏暗的礼堂假装虔诚。

4。重点:参考书(以及LZ听过的辅导班)
     (1)英语:
       英语的参考书其实只需要2本,一本单词一本真题,基础好的话单词都可以省了。真题买哪一本真的无所谓,买便宜、字印刷得清楚的就可以了,

后面的解释基本都不太靠谱,只有程度上的差别,没有性质上的不同,重要是自己去分析文章,自己去摸索出题规律,自己掌握每个单词每个句子每

篇文章。当然,这当中可以听听各辅导班的总结和归纳作为参考,毕竟人家是吃这碗饭的,听一听可以节约不少自己去归纳的时间,但归根到底还是

需要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单词LZ两次考研分别背过星火和新东方的,个人比较喜欢星火的,星火的那本是2年前背的,但很多有趣的单词记忆方法现在

都还记得。
      今年的英语考得颇难,坊间怨声载道,LZ的70分中由这几个月复习时间贡献了多少分还真不好说,因为LZ 即便工作了也坚持每天看英语,天天看

美剧,经常做翻译。英语这个东西讲的是基础讲的是积累,如果你还小,那么你每天阅读2小时英语文章,报刊杂志都可以,只要坚持,不敢说日后英

语会有多好,但考试就真的不那么困难了。如果你已经火烧眉毛,那么你一定先把单词背了,如果1句话10个单词有8个都不认识,那随便什么考试技

巧对你来说都等于零。只要单词基本认得,那英语就至少不会死得很惨烈;但像今年的文章,很多人说单词都认得,句子都不懂,那就只能归结于语

感了,归根到底,那是一种坚持。如果别人2,3年里天天都看英语辛辛苦苦培养出语感,而你花了两三个月随便做2套题就想和别人考一样的分数,那

这个不是有点像抢劫么?
      英语的辅导班,LZ在2年前上过成都新东方。个人感觉还不错,但和六级的辅导班大同小异,上过一个就不用上另一个了,方法都是类似的。并且

现在新东方每况愈下,各个地方的新东方也良莠不齐,LZ个人觉得,现在去上新东方,还不如下载新东方某个最出名的老师的音频听一听,方法掌握

了就好,关键的还得看个人。
     (2)数学:
        高数,线代,概率的的教科书分别用哪三本,LZ不再赘述,请google ,大家的推荐都是差不多的。LZ因为第一次考研壮烈的死在数学上,所以这

次在数学上格外的用功。
        LZ的顺序是:首先,高数上下各1个月,线代概率各半个月,课后题快速的做一做,并且每看一章就做一章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就是传说中的

第一阶段。认真的看完一遍书,概念和定理基本上都了然于胸。需要指出,数学一定要看懂定理的推导过程,近年来的题目也颇多考查基本定理推导

过程的先例,一次看不懂就看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三次还不行的话……你就嘴巴甜一点请教一下别人嘛。看推导过程看似比直接背一背定理浪费

时间,但这是一劳永逸的,推导过程一旦看明白,基本就不用再看第二次。
        接下来的第二轮复习,LZ首先做了2年前上的一个电子科大内部的数学辅导班的题目,题目不多,难度高于真题,做起来非常吃力,但还是咬着

牙用一个月时间看着笔记和参考答案做完了。
        接下来开始看LZ两年前阴差阳错买错的一本不出名的参考书,当时LZ就觉得这本书很好,可惜当时买到手时已经离考试很近了,没能好好的利用

它。这就是张天德的《200X年真题分类全解》,LZ的是2007年版。这本书其实非常类似于大名鼎鼎的李永乐《数学历年试题解析 数学X 》中的第二部

分,都是把所有考研真题分门别类归纳,让你可以按章节熟悉真题的题型、出题规律。不同的是张的这本归纳了数一到数四的所有题目,也就是10年

来的所有真题,每章都首先给出这部分在考试中占多少分,末尾再给出本章重要定理或解题思路的总结,其实数一到数四只有考察范围的差别,真的

在难度上差了多少,那很难讲。经常都是数三数四考过的题型,换一个数字换一个顺序就拿到了数一,数一的题目改一改拿到数三数四的案例就更多

了。数学题其实跟前辈们说的一样,掌握好基础的题型基本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果你像我一样数学方面并没有什么天赋异禀,那大可不必追求那些高

精尖的题目,如果考试出现了,那你直接放弃就可以了,多少分?10分-12分。而且其中第一个问第二个问都很有可能是你会做的,还可以顺势捞3-5分

,请问有多少同学一定要追求数学考满分,而觉得130-140的分数非常丢人呢?
       有人会说,LZ你的数学并不高啊?是的,LZ今年选择题和填空题满分,但求极限和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最小值这两道非常简单的大题,一道题短路

了,一道题一出场就算错,非常丢人的丢了20分左右,而这两种题型绝对应该属于LZ熟练掌握的范围。但是LZ也很坦然,一道题目你这个数学菜鸟会

做,数学高手也会做,但是人家高手比你稳定,不会犯低级错误,差距就这么体现了,人家的分数也是血和汗一分一分挣来的,完全没有必要羡慕嫉

妒恨(按郭德刚的话说)。
       话说回来,当LZ用一天20页的速度在炎炎夏日非常痛苦的把张天德的这本600多页、字还很小的书看完之后,改变已经不知不觉的发生了。接下来

LZ又把李永乐复习全书中的高数和概率做了一遍,把单独买的那本让李永乐发家致富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看了一遍。此时,LZ已经觉得颇为轻松

了。这一阶段相当于第二阶段中的巩固和调整。
       在第二阶段的最后一个月,LZ又把张天德的这本书再做了一遍,痛苦是必然的,但程度已经明显不如第一次了。
       就这样,当12月最后冲刺的第三阶段来临时,LZ在茫茫真题中已经基本没有不会做的题了。这时,就开始用李永乐数一和数三真题《数学历年试

题解析》按照一天一套题的速度掐着时间做一遍,找找考试的感觉。最后考前的10天都用来背政治和专业课,临考前1天用去年的真题掐着时间找了找

感觉。之后轻松愉快的上了考场,完全走出了数学差5分过线的阴影。
       数学辅导班,LZ在两年前上过电子科大一个数学老师开的班,这个班在科大非常出名,老师也可以说教得非常好,绝对不输给那些印书赚钞票的

大师。但是辅导班并不适合LZ这样的同学,一是偏难;二是进度很慢,到考试之前一个月也就只讲了1遍。LZ当年就傻呵呵的跟着他的进度慢慢悠悠

的复习了1遍,到了最后一个月看着真题时的那种焦虑,至今记忆犹新。所以个人认为这种辅导班(包括那些大师的辅导班)很适合数学基础很好的人

,适合考140+的人,其他同学真的还是按照自己的步调来一步一步踏实的提高比较靠谱。
       最后很多人都推荐的李永乐400题,LZ因为省钱没有买,具体不便评价。但那么多人推荐,想必不会太差,像这种全面归纳的书,个人觉得就是认

真的做2遍以上,那效果绝对是看得到的。
      (3)政治:
        第一次考研,LZ花了500大洋参加了任汝芬从基础到冲刺的一条龙课程,除了上课之外自己确实没有花太多精力,也就1个月左右时间,每天看2个

小时。结果考了60多分,不算好也不算太差。考一般的学校勉强够,考人大的话政治就不及格了。个人觉得任的序列一和序列四确实还是有可取之处

,序列二和序列三就绝对不是非他们家这两本不可,替代性很高。总的来说这500多花得很不值,基础班和冲刺班讲的内容都差不多,点睛班也纯粹是

扯淡,任本人的课也讲得极不有趣,以至于我听基础班的时候睡着了多次。
       于是,第二次考的时候,LZ决定不报班了,看看自己复习能复习到什么程度。结果是73分,考人大的话政治可能还是不及格,但时间和金钱都节

省了很多,总效用还提升了10多分,可谓收效明显。
       LZ在二战中买了不少政治书,在网上听了不上课,现在一一总结。
       首先当然是《大纲解析》。LZ买了这本还买了配套的《1600题》。《大纲解析》个人认为还是得必须买一本的,部分人大的老师诋毁这本书,LZ

认为是居心叵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想要卖自己的书。配套的《1600题》个人认为是所有这种大型选择题中最靠谱的一本,知识点很全面,出题的角

度接近真题,题目总量也是最少的,可以说是少而精,缺点是只有答案,没有解释。
       接下来是任的四本,今年任的序列一不太合我的意,有很多知识点明明大纲删除了还赫然在目。但是与《大纲解析》相比,它更有层次,方便记

忆;部分重难点也着重花了篇幅,更好理解。序列一和《大纲解析》任选其一就可以了,买两本的收效不会太大。序列二非常的糟糕,纯粹题海战术

,题目陈旧,让人郁闷。序列三在序列二这种题海的基础上还再做补充,题目偏而怪,优点是每章有知识结构图,还有知识点总结,方便记忆。序列

四薄薄的一本,名义上是最后四套题,实际上是最后八套题,每套题的题量都是双倍,但这些题目还是值得一看的,基本涵盖了重点难点。
       再来是启航的20天20题,LZ两次考研都买了,说实话,作用不大,有时间看看它包含哪些题就可以了,万一中了就当观音姐姐显灵了。
       最有用的一本是网友们强烈推荐的《肖秀荣最后四套题》,说最后四套就最后四套,不像任还多送一倍。题目很合适,知识点很全面,大题很到

位,绝对值得一背。
       除了这些,LZ还买了徐之明的《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解》,徐之明自己自吹自擂,把这本书夸上了天,但LZ认为这本书的题比较偏比较旧

,题量也非常大,他引以为傲的对题目的解释也让人看得非常郁闷,大多数都是“因为A所以A” 的自相矛盾。可见徐之明是特别喜欢钱的人,他的话

不可全信。但是政治希望上80分,开始准备政治又比较早的同学可以买本二手的看看,全部做完可以为政治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讲座方面。
       个人最喜欢李海洋的哲学,很有趣,很有逻辑。有人说李海洋没有画重点,我只想说哲学的重点还要画那只能说你完全没有看懂哲学,哲学最重

要的那两章句句都是重点,重要的是理解,掌握逻辑关系。
        哲学还听了张俊芳,她比较有逻辑,但个人不喜欢她的风格,感觉她在内心深处把学生都当弱智。
        哲学还听了任汝芬,不太有趣,但耐心听的话,可以听到很多重点,以后自己看书的时候会比较有把握。
         政经听了徐之明的,课讲得还是很不错的,但如上所述,他推荐自己的书诋毁别人的书的做法真的不太厚道,而且重点是他自己的书真的不怎么

样。
       中国近现代史听了汪云生,现在已经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了,可见讲得平平。历史让真正懂历史又有趣的人讲是可以讲得非常风生水起的,可惜我

当时在众多辅导班中没有发现这样一位老师。
         最后的思修和法律基础听了一个人大老师的,听了一半就听不下去了,纯粹照本宣科,自己看还看得快点。
        临考前就守在考研论坛和豆瓣小组前,放松的看一看背一背内部帝和真相帝们发来的题目。通过考试还是比较轻松的。
      (4)专业课
       LZ第一次考研报的是本专业计算机,话说LZ本科的学校虽然不好,但LZ本人的成绩是很好的,平均分都有88,所以LZ计算机方面的专业课掌握得

还不错。当时计算机还没有全国统考,LZ花了300报了电子科大的辅导班,花15买了电子科大的历年真题,最后的结果证明,辅导班的钱完全浪费了,


真题的钱是非常值得的。电子科大的一大特点就是真题都买得到,而且老师们都爱反复出题。所以,如果有要考电子科大的同学,你应该已经明白了


      其他学校LZ认为也是一样的,在众多传得沸沸扬扬的内部资料内部笔记中,请一定要找到历年真题,因为即便是像五道口这样的学校(清华),

他们也会出往年考过的题目。而如果你很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参考下类似的兄弟院校同专业的真题,因为我就发现,电子科大“借鉴”过清华,东南

等多家兄弟院校的真题。当然这是谁抄谁,或者是大家都是抄的一本书这个都不好说,但主旨就是:真题为王。
      LZ 第二次考管理学,那就更为轻松了,管理学本身没有任何难度,而且案例多,轻松有趣,LZ看完学校指定的书,还饶有兴致的看了其他的经典

教材开拓视野。最后再买个真题总结归纳一番,兵不血刃的就上了考场。
      反而是复试的经济学还让人出了一把冷汗,学校推荐的书是国外的两本巨著,一本厚得可以当凶器,一本难得充满杀气。但结果电子科大的经济学

从考试大纲到考试题目都是按国内高鸿业那本书的路子来的。那两本推荐书目完全是一个笑话,一个几乎完全没有用数学,另一个数学又用得翻了山

,经典到确实经典,但只适合日后慢慢揣摩,拿来考试真的是自寻烦恼。至于电子科大为什么要死乞白赖写上这两本书做参考书,那真的让人匪夷所

思 ……
      综上所述,是LZ跨度长达3年的两次考研的经验总结,真诚的希望能对后来者有少许帮助。
   
5。出售:考研用书, 绝对白菜价格  ,半卖半送
       最后是LZ用过的一些考研书,LZ 有包书的习惯,书都很新,有照片为证。LZ还很喜欢把自己理解的感想和重点写在空白处,如果一道题你百思不

解,说不定恰好看看LZ当年写下的感想就豁然开朗。另外,这些书都浸透着LZ的心血,实在舍不得像废纸一样仍掉,扔掉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

费,所以现在真诚的为他们寻找需要他们的新主人,具体参考豆瓣相册。LZ在成都,家住电子科大附近,欢迎本地交易,考电子科大的话,LZ还可以

提供一定帮助,毕竟LZ现在也算内部人士了。如果是外地的同学,LZ的书都只卖2,3元,如果你还是想要的话LZ可以平邮,过2天会开通淘宝。
请一定来看看LZ以超低价出售的考研旧书
当中还有很多各种书的评价和心得
[www.douban.com/photos/album/2589455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9 17:1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