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及精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02:0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真题及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行为主义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学理论观点的了解与掌握。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肢解。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涵着无限的潜力。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个体经验是由感觉、意象和激QING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QING是感情的元素,所有复杂心理活动都由这些元素构成,故可以通过内省法,即个体对自己体验的反思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客观研究的意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A.凋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了解与掌握。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个案法是对被试各个方面及其状况进行深人而详尽了解,搜集有关信息,经分析推知其行为真正原因的研究方法。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 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的了解与掌握。边缘系统是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大脑皮层则与言语活动存在密切关系。但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按不同方式加工语言信息。说话、写作、言语理解等言语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来控制与调节的,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言语能力将随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受到影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根据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
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
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
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和行为的脑神经机制的了解与掌握。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一种整合过程,与大脑皮层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不存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都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相联系。人的学习活动与受到损害的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大。由此得出推论,学习活动效率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视觉心理现象的理解与掌握。视觉掩蔽是眼睛在受到两次闪光后,第二次闪光掩蔽第一次闪光的视觉效应。视觉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运动后效是个体在长时间持续注视一个向某一方向运动的物体后,立即将视线转向旁边另一静止的物体,会觉得这一静止的物体在同向缓慢运动。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会得到融合的感觉。刚刚能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称为闪光融合。闪光融合频率依赖许多条件。当刺激强度低时,临界频率低;随着刺激强度上升,临界频率明显上升。根据题意,本题正确答案是闪光融合而不是视觉掩蔽。因为视觉掩蔽是当一个闪光以一定时间间隔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能够影响对前一个闪光觉察的视觉心理现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6.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感觉阈限及其测量的理解与掌握。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韦伯定律主要说明差别感觉阈限,即觉察刺激微弱变化需要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系。韦伯定津指出,刚刚能觉察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新增加量(即差别感觉阈限)和原有刺激(即标准刺激)成正比。但对刺激的差别感觉,不取决于刺激增加的绝对量,而取决于刺激增加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ΔI/I=K,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变化量;K为常数,即韦伯分数或韦伯比率。不同感觉通道的韦伯分数(即K值)是不同的。咸味的韦伯分数(K值)为0.200,即1/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觉基本特性的理解与掌握。知觉选择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整体性是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知觉理解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知觉恒常性是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根据题意,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觉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就会存在差异。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把右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闭合原则         B.连续原则    C.相似原则    D.邻近原则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觉组织原则的理解与掌握。知觉的闭合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知觉的连续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活动。知觉相似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过程。知觉的邻近原则是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根据题意,人在知觉过程中,常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对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或简约,借以获取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因此,人在知觉右图时,在心理上将断续的线条闭合起来,产生主观轮廓而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A.空气透视    B.结构梯度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深度知觉的理解与掌握。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人将远近物体判断或辨识为立体的视知觉。人对空间的知觉是与若干深度线索相结合而产生的。在距离和宇间位置线索中,包括环境中的各种特征和有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深度知觉必须借助各种主客观条件,即深度知觉线索,包括视觉的双眼知觉线索和单眼深度线索。双眼知觉线索包括水晶体调节、视轴福合和双眼视差。运用单眼视物时,根据刺激物本身的特征来获取深度知觉线索,即单眼线索。单眼深度线索有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和运动视差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0.注视右图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注意稳定性品质的理解与掌握。注意稳定性是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长时间注意同一个对象,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该事物,出现一种周期性变化现象,即注意的周期性加强或减弱,也即注意起伏。注意起伏的周期包括一个正时相和一个负时相。处于正时相时,人的感受性提高,感知到有刺激或刺激增加;处于负时相时,人的感受性降低,感知没有刺激或刺激减弱。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卜去的过程。注意转移不同于注意分散。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与集中的对象或活动,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对象或活动上的过程。注意分配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14: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