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年2月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同年10月**十四大召开,江**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政治报告。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精神在报告中全面体现。报告的重心也有两点,一是在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九点概括。这个概括可以看作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更为详尽的版本。其主要内容如下: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结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和停止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五、 **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新的概括。
党的十四大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无论党内还是社会上,“左”的思潮依然十分活跃,特别是到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前后。这种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从1994年至1997年初在北京流传的四篇“万言书”。题目分别是:1、《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若干因素》、2、《未来一、二十年我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形势及主要威胁的初步探讨》、3、《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4、《1992年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动态及特点》。(关于四篇万言书的主要内容请参见马立诚、凌志军著《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243-251页、276-280页、312-316页、351-352页。)这些万言书的主要特点就是,仍然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和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式的经典社会主义理论来衡量、检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种种变化,委婉地批评和指责中国已经走上经济私有化和政治自由化的道路,并对此表示出了深深的忧虑。它们的主旨也是希望能够影响最高领导人的最高决策,企盼党和国家发生他们所希望的变化。
1997年5月29日,江**到**中央党校发表了著名的“5•29讲话”,对国内外在邓小平逝世后,对中国重大政策的走向给予的关注和左派的呼声作出了回应。“5•29讲话”的中心思想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同中国***历史上使用毛**个人名字命名毛**思想一样,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个人的名字命名了邓小平理论。这种方式既是对邓小平个人伟大的历史功勋的极高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将继承邓小平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正确路线前进的决心与信念。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十五大召开。江**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作了更为简洁的概括。内容如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五大报告最重大的理论突破就是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新的所有制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还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见江**十五大政治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2000年2月江**在视察广东时,发表了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讲话。江**指出:“总结我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3年3月胡Jintao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大的政治报告中,胡Jintao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以及它同党的其他重要思想理论的关系,都作出了明确的说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更加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