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航名师陈先奎:形势政策与考研政治重点题
2005-12-10
(根据启航学校陈先奎老师形势与政策讲座整理)
下面首先讲一下今年形势与政策相结合的重点题。我们2006年的考研政治里面,与2005年的国际政治相结合的至少有十个结合点,十道题,邓三概论一道题,经济学一道题,毛概两道题,哲学三道题,世经三道题。
与“邓三概论”的结合点
第一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请分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依据、客观依据、主要任务、重要意义,并且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就是“主要措施”,在四中全会的文件里面叫指导思想)。
[说明]:今年我们四中全会与邓三概论结合的这道题,是5个得分点,在这5个得分点里面,最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客观依据,即加强执政能力的客观依据,一个是主要措施,即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五项能力
执政能力包括五方面的能力,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五个能力。
经济:驾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
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
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外交:应对国际形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四大依据
加强执政能力的客观依据,在三中全会讲到三条,十六大讲了一条,即四大客观依据。
(具体内容略)
五大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贯彻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五大措施,就是四中全会所讲的那五句话。
第一,坚持邓三指导,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去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应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三,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最根本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这个是我们现代化的关键。
第四,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第五,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牢固,我们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执政规律(二十八个字,从七个角度概括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第一,执政理念,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大理念;
第二,执政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
第三,执政方略,以德治国,依法治国;
第四,执政体制,党政分开,通过全国人大做出决定;
第五,执政方式,宏观调空,做思想工作,法制经济;
第六,执政资源;
最后,执政环境。
与“毛概”的结合点
第二题:1939年毛**在《共产党人发刊词》这篇文章里面提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当时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四中全会,强调以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前者是毛**民主革命时期的伟大工程,后者是现在提的新的伟大工程,请分析以上两个伟大工程。
[说明]这道题得分点只有两个,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
[答案要点]
一方面,两个伟大工程存在着重大区别,
第一,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为全国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发展成为掌握全国政权,有多年执政经验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第二,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革命路线是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以推翻三座大山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现在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的的经济建设的主要路线,这两条政治路线是从根本上起了重大变化的。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为实现党的路线服务的。
第三,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在全国范围的群众运动中领导阶级斗争的,领导无产阶级对阶级敌人进行阶级斗争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战斗队。邓小平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把我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另一方面,两个伟大工程在本质上又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完全一致的,本质上一脉相承的。
第三题:建国以后,毛**执政党思想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
(具体内容略)
与“世经”的结合点。
第四题:9•11国际反恐
角度一: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说明]: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如果作为材料题出现的话,他有两种材料。
第一种材料就是小布什的话,它可以把它引进来。我们劝他说“你不要老这样打打的,要琢磨一下人家为什么要狠你”,为什么狠美国的,小布什拒绝考虑,这有什么好考虑的。他不就是狠我们美国的****人权吗?我们日子过好了,他不喜欢。这是不是真正的原因呢?
[答案要点]:
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不是仇恨的民主自由人权,即使是仇恨美国也不是原因,是结果。原因有三。
第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贫困问题,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美国和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造成的地区冲突是产生恐怖主义的重要原因。
第三,历史上传统的民族宗教冲突和领土争端也是恐怖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
[说明]:第二种材料说恐怖主义的原因是文明冲突,是文明冲突的表现,是基督教和穆斯林两种宗教的冲突。
[答案要点]:
应该承认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中确实存在着文明冲突的因素,但是不能把恐怖主义片面的归结为文明冲突,应该看到其中有文明冲突的因素。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应该到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中无寻找,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贫困问题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二,美国和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造成的地区冲突是产生恐怖主义的重要原因;第三,历史上传统的民族宗教冲突和领土争端也是恐怖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
角度二:怎样分析美国的反恐政策
[答案要点]:
第一,美国在国际反恐中,支持反恐的就是支持美国,反对反恐的就是反对美国,美国国际反恐以美国化线,推行强权政治。借国际反恐之际,追求美国的霸权利益。
第二,美国在国际反恐中推行双重标准,搞实用主义。如车臣的外交部长,允许他在美国政治避难,新疆的东突组织在美国举行东土耳其斯坦和平代表大会。
第三,美国在国际反恐中,片面的迷信武力,简单的用暴力对付暴力。
第四,美国在国际反恐中,把恐怖主义和特定的民族和宗教相联系,提出所谓的穆斯林实战主义,用美国的面貌改造中东国家制造理论依据;
第五,就是美国在国际反恐中,搞单极霸权单边外交,实行所谓的先发制人的政策。
角度三:正确评价美国领导国际反恐的结果。美国领导的世界反恐使世界更安全了还是更不安全了?是世界更有秩序了还是更没秩序了?是更团结稳定了还是更***了,更***和动荡了?
[答案要点]:
实际上他制造了新的恐怖主义热点地区,如伊拉克成为恐怖主义热点地区,阿富汗恐怖主义也很严重。安南说,小布什的反恐使世界更混乱了,美国用他国内的把势反对世界把势。美国这种反恐方式是造成世界混乱的主要原因。美国用国内把势反对世界把势,因为他不经过联合国,用先发制人的方式打击,破坏了世界秩序。
角度四:中国反恐的四项主张
(具体内容略)
角度五:9•11事件对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影响。
[答案要点]:
9•11国际反恐是美国与欧洲的分歧,造成了新欧洲与老欧洲的分歧,对俄罗斯是两方面的影响,对中国也是两方面的影响,日本在9•11反恐中,实现了外国派兵,走上军事霸权道路,紧紧的和美国困在一起,9•11国际反恐对世界主要大国都有影响。
第五题:美关系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角度一:中美关系的特点,并且说明为什么最近几年是中美关系的最好时期
[答案要点]:
最近一段时间是中美关系最好的一个历史时期。原因有四:
第一,9•11以后美国找到了新的敌人,需要中国和其他世界大国的支持和合作,对中国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
第二,9•11以后的国际反恐,为中美两国找到了新的政治合作基础,中美两国在重大问题上共同利益增加了。
第三,中国在政府在9•11以后的国际反恐斗争中,中国政府采取了负责任的大国外交。
第四,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这是最根本原因。。
角度二:美国对华政策两种主张,和小布什对华政策的变化
[说明]:两种主张,一种是结束,一种是遏止,他为什么从遏止转到节制上来呢,也是上面的四点原因。
角度三:中国关于美国台湾政策的主张
[说明]:过去是三大要求,现在是四个要求。
[答案要点]:
第一,遵守三个联合公报,
第二,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
第三,减少向台湾最终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
第四,今年增加的,要求美国和中国政府合作,中美联合遏止台独。
角度四:美国对台政策的两面派特点。
[说明]:美国提出主张,他是什么态度,怎么应对中国政府的呢,就是美国对台政策的两面派特点,
角度五:美国对台政策的实质
[说明]:美国两面派里头真正要做的是什么呢,即美国对台政策的实质。
角度六: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危害。
(具体内容略)
角度七:怎样理解中国政府承诺对台绝不放弃武力的政策。
[说明]:美国现在还是他的强盗逻辑,说你中国你不要去威胁台湾。我们说我们决不能做这个承诺,第一用哪种方式统一台湾,是中国人的内政,外国人无权干涉。第二,我们不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扰中国,针对台湾***势力***祖国的图谋。
角度八:用一个中国的原则批判台独。
[答案要点]:台独言论,各种各样的台独,都是在本质上和一个中国的原则相违背的,相背离的,他的实质都是要实现台湾独立和***祖国。在批判台独的言论,注意文化台独和批判法理台独。现在不老是说孙中山是外国人嘛,说中国是外国,这叫文化台独;还有法理台独,就是要通过台湾的公投通过宪法把他搞独立了。
第六题:中国和平崛起。
[答案要点]:
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确立依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提出和平崛起理论的呢,为什么说中国是和平崛起?四点。
第一,他是针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出来的。
第二,他是总结了其他大国历史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
第三,中国长期和平发展的经验总结,我们之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使我们成功的。
第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
与哲学的结合点
第七题:2004年把人权写进宪法,这个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人权写入宪法,四个得分点。
第一,人权是政治上层建筑,宪法是法律上层建筑,2004年把人权写入宪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必然反映和本质要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在阶级社会里面任何阶级都带有一定的阶级的烙印,任何人权必然带有阶级的烙印,不存在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权。
第三,人权作为政治上层建筑,都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特别是一定的所有制关系集中反映。社会主义人权是以公有制作为经济基础的。对广大的劳动人民来说,社会主义人权尽管还很不完善,甚至是很落后,但在本质上是真实的,在所有制关系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人权是以资本私有制作为经济基础的。他虽然在形式上,法律上很发达,很完善,但是对劳动人民来说他在本质上是形式上的,是虚假的。
第四,任何人权都是一定国家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解决人权应该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照抄照搬别国人权,更不能依靠别的国家解决本国的人权问题。
第八题:哲学和保护私有财产权
[说明]:私有财产权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属于一般的生产关系,宪法是法律上层建筑,法律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是什么关系?这个你的注意一下就行了。
第九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意识形态工作
角度一:思想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答案要点]:
第一,在阶级社会里,一个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占同志地位,也就是说统治地位的社会存在决定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决定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
第二,各种意识形态虽然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
第三,一个阶级要争取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必然先做意识形态的工作,首先在社会舆论上反映出来,这是意识形态阶级性的。
第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的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
第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但是公有制是主体,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这种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必然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上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占指导地位。
角度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思想道德建设。
[说明]:
第一,就是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观点分析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是好的很还是糟的观点很分歧的。有人认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好的,主流是好的,有人说假冒伪劣猖獗,拜金主义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在滑坡。
第二,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相互关系。现在的思想道德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关系
第四,思想道德的特点和他的作用。
与政经的结合点
第十题:经济过热
[说明]:
经济过热的现象
我们所谓的经济过热主要是指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家电汽车房地产等社会投资过热。2、煤,煤炭,石油,电力高度紧张,重要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中国的经济过热是过剩和不足结合在一起的。3、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非常薄弱。4、,物价轮番上涨,企业成本增加,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危机。5、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低端产品严重过剩。
出现这样现象,是由于两大部类生产严重失衡,两大部类生产的实现条件得不到满足。比例严重失衡,价值补偿和事物补偿都实现不了。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附:文中出现的“说明”,即陈老师只讲述了一下答题应注意的问题,文中出现的“答案要点”,即陈老师给出的答案要点,文中出现的“具体内容略”,即陈老师只提了一下题目,未给予说明或给出答案要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