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供大家讨论(请仔细看完再说看法)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2 19:2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电影SB观众《七宗罪》
<br>
<br>(此文由红警苏红不懂爱摘自电影学院BBS)
<br>
<br>
<br>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
<br>
<br> 我认为中国电影的最大的可耻与卑鄙,不是没有好电影,而是中国有一群SB观众的存在。
<br>
<br>我喜欢看足球,人们常说,中国没有最好的足球队,却有世界上最好的球迷。
<br>
<br>我这里侵犯一下版权,谅也没事吧,我的即将毕业的师兄们最近正在赶制论文,截止日期是2003年5月23日,他们正在疯狂地上网,当然不是泡MM,而是寻找毕业论文。可见电影学院里的侵犯版权行为习以为常了,因此,我这里侵犯一下足球界的规矩,相信不至于像我们与表演系的MM们双飞双宿一样,更加违反法律法规吧。
<br>
<br>我要说的话,就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电影人,却有世界上最SB的影迷。
<br>
<br>为此,我决定撰此鸿篇大文,愤怒控诉中国电影观众的SB行径,且定为“七宗罪”。
<br>
<br>一、 不知大师,低级趣味。
<br>
<br>常常看到一帮小资们说喜欢看电影,我还当他们真知道什么叫电影呢,仔细向他们打听一下,看了什么电影,我差点笑倒,原来他们就是看一些周星星的那些低级趣味电影,看看汉鲁耶克。杰尼,琼南妮。露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为假名)主演的好莱坞烂片,我根本不用问他们,就知道他们八九不离十地不知道大师是什么,他们知道安东尼奥尼吗,知道伯格曼吗?知道阿仑雷乃吗?知道库布里克吗?知道特吕弗吗?知道戈达尔吗(此为真名,防止SB观众们不知道,特注)?知道世界上十个电影大师吗?我相信,你就是给他们做了五次爱的时间,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大师的名字与国籍背上,要启蒙这些弱智的中国SB观众,比要教会他们怎么做爱都困难。
<br>
<br>可悲啊,在中国这群不知道大师作品的SB观众里,我们能期望得到他们的知音吗?
<br>
<br>这是中国最大的电影的悲哀。当我们在电影学院里在挥霍我们的青春与性欲的同时,把世界电影大师的真才实学全盘装进脑子里,然后雄性勃勃地走向不撒谎的摄影机的时候,要面对的是一帮不知大师的名字、不知缓慢移动的电影长镜头的深刻寓意、不知下意识闪切的精妙之处的SB观众,我们整个是两腿发软,精神阳痿。呜呜呜,我为我的将来哭,更为我的无用武之地哭。
<br>
<br>是为一哭。
<br>
<br>二、 不懂装懂,胡说八道。
<br>
<br>  TNND,我最看不惯那些不懂电影的SB观众在那里指手划脚,一个个唾沫星子飞迸。我真想问你一声,“你懂不懂电影?”
<br>
<br>看着那些走出电影院里的观众在骂娘,我恨不得走上前去,责问他们:“你们懂不懂电影?”
<br>
<br>就是要骂,也轮不到你们啊。我们学了四年之久,骂起来就是使用“SB”也比你好听啊。
<br>
<br>那些SB观众,以为天下所有人都懂得电影啊?以为电影这种高深的学问,能让天下所有的愚民都能看懂的吗?有的大师级的电影,就是我们学院的教授也不能解得透,参得切,那些SB观众装出一副SB模样,在这里滔滔不绝,绵延不断,好像我们班上的女同学来了大姨妈似的,不弄得一个里外透彻不肯罢休。你有什么资格,你有什么资格对电影说三道四?
<br>
<br>我可以告诉那些SB观众,你们根本就不配看电影,电影这块神圣的领域里,就不配你岔话嘹舌,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这里不是你们这些SB观众表现你们的弱智的地方。
<br>
<br>你与这样的SB观众有什么办法去探讨电影?有什么办法啊?我简直是热泪流淌,就是与MM分手时也没有这样伤心过?是为二哭。
<br>
<br>三、 电影论坛,为虎作伥。
<br>
<br>自从有了电影论坛,我发现电影学院的权威性空前冷落。
<br>
<br>以前,我们的教授把那些我们当然看不懂的电影论文,拿到《电影艺术》、《当代电影》这些纯理论杂志去发表的时候,那些SB观众只有傻愣愣地呆看的份,说什么也轮不着他们来放个屁啊。我还为咱系里的教授抄过论文呢,教授不很富有,特别是文学系,不像导演系、可以到外面去拍电影拿外快,说实话,教授写的书很难卖动,所以舍不得用复印机,而且《电影艺术》与《当代电影》还有一个臭规矩,不能一稿两投。我们的教授毕竟没有张献民教授那么有知名度,刊物总是约张的稿,我们教授在背后可嫉妒了,经常向我们说张献民这家伙是一个投机分子,典型的小人,市侩。但我们的教授不甘心,有一次,教授寄了两家被发现,最后两家都撤下了,弄得教授好几个星期没有兴趣看班上的风韵女生。
<br>
<br>TNND,现在网络上的电影论坛多如牛毛,牛鬼蛇神、活猫死狗都能发表对电影的意见。我们学院里的学兄们,都喜欢到网上扒文章,因为《电影艺术》这些杂志里全是教授的大本营,我们到上面抄文章,不是把自己往虎口里送吗?虽然这样,我还是看不惯论坛上那些SB观众们的撒欢劲。这些SB观众有资格说一句人话吗?他们有权利表达对电影的意见吗?根本不配啊,可恶的网络啊,把这些SB观众像放屁一样放出来了,在各大论坛上到处倒垃圾,臭气熏天,乌烟瘴气,弄得教授国将不国,人不像人,我们这些教授的学生深感悲痛。
<br>
<br>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砍掉99%的论坛,保留电影学院的BBS,传达我们教授的真理的声音,引导中国观众逐步摆脱SB的劣根性,使他们基本能达到看懂电影的小康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我相信SB观众们就会减少SB的发言了,如果再有个别SB观众再在哪里大呼小叫,完全可以采用切除小脑的手术,使他们安静下来。就像《弗兰西斯》中对待那个女演员那样。
<br>
<br>四、 只看爽快,不知细节。
<br>
<br>  SB观众看电影,只图爽快,两眼睁得铜铃大,下巴骨自然垂下,哈拉子哗啦啦,但他们看的只是声色之娱,你要是问他们电影细节是什么,他们绝对两眼发愣,尤如地道的傻瓜。
<br>
<br>不说多少,我举一与本文同题的电影《七宗罪,看看《七宗罪》里有什么隐秘的情节。
<br>
<br>1、老警察威廉到图书馆里查资料时,背景音乐是巴赫音乐,暗示死亡的降临。因为史载巴赫一日归家,发现幼子亡,痛不欲生,故作此曲。此处用以暗示翠西在第七宗罪中的死亡。
<br>
<br>
<br>2、影片中的血腥场面的构图与光线源自于BOSCH的名画《地狱之光》、《七死罪》。
<br>
<br>3、最后野地里的那一段结局,罪犯跪于地上,天上飞机轰鸣,警察铁桶似的包围,戏拟了希区柯克《西北偏北》中“广阔之处无处可藏族”,具有反讽意味。
<br>
<br> 
<br>4、威廉到在米尔斯家里,与米的妻子交谈,背景是米尔斯在玻璃门后面与狗玩耍,后来,翠西打电话时,背景中的米尔斯在玻璃帘后边洗澡,暗示了他与翠西的隔阂。
<br>
<br>5、翠丝与威廉总是相对而坐,威廉与米尔斯则是并肩而坐,前者表示两人达到了沟通,后者表示两代警察无法面对面。
<br>
<br>6、威廉。萨摩塞特(someset)意为沉下去的东西,象征着历史上的沉淀,米尔斯(mils)的意思是“石磨”,粉碎了自己及其妻子。
<br>
<br>7、七宗罪的罪犯杜约翰身穿猩红衣,象征他的暴力,翠西大多数时着绿色套装,象征她的和平,两名警察衣着沉着,像是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br>
<br>8、影片最后的翠丝之头,运用了《圣经》中“莎乐美与圣约翰之头”的典故。
<br>
<br> 
<br>9、在“贪食罪”中,周围的家具极其没有个性而只有食物;在“贪婪罪”中,周围环境极其夸张,家具的品味豪华;在“懒惰罪”中,灰尘、垃圾充斥房间;在“淫欲罪”中,所有物品上都涂成红、黑、金色,表现了圣经中所说的亚当与夏娃爱之原罪及欲望放纵的颜色。
<br>
<br>
<br>10、 米尔斯与翠西的家在地铁上,时刻有一种被摧毁的不安全感。
<br>
<br>这就是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看电影的水平。有哪位比这个看得更多的老兄出来过过招?所以看到那些SB观众还在不厌其烦地写这个电影的评论,我简直想对你们说,你们是浪费时间与青春,你们有这个时间,去打打麻将、玩玩小姐(如果是小姐,改成被玩玩,像东郭狼舞这种类型)、逛逛大街也比这强多了啊。
<br>
<br>我苦口婆心地叫你们不要写,不要写,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有多少青春可以耗费在看电影上,坐在影碟前一坐至少要一个半小时,你一天有几个半小时,看过后,还要在电脑上码字,我知道你们的打字速度,比蜗牛爬的快不到哪儿去,你TMD的累不累啊?你有空不能到色情网站上下载一些黄色电影看看吗?这也总比你在论坛上干这些无效劳动更有收获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3-6-2 19:29:59 | 只看该作者
五、 落后时代,目光短浅
<br>
<br>我们的很多电影都是超前拍给五十年后的观众看的,现在这些SB观众都是看不懂的,你看不懂就看不懂呗,还要在那里嚷嚷。
<br>
<br>你不相信五十年后还有观众来看?哼,费大师的《小城之春》离现在多少年?不会要我脱下鞋子一起帮你数吧。在五十年之后,重拍的《小城之春》,将又是一条好汉,那时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新经典的,而且新经典会压掉费大师的老经典。
<br>
<br>现在总看到观众嫌国产片节奏慢,镜头变换少,说什么《小城之春》这样的第五代与《我爱你》的第六代比拼着谁用镜头少,看谁能创下A片导演单片镜头用数最少的纪录,你们懂个鸟?五十年后的人民是什么样的水平?他们还会像你们这样浮躁、草木皆兵吗?还会像你们猴急猴急、着急着跟上周渔的火车去赶死啊?你看你们被非典闹的,你们还像一个人吗?一个个贪生怕死,你们这样的素质怎么可以理解五十年后的电影?
<br>
<br>六、 地下路线,愚民不知
<br>
<br>在中国当前拍电影,别指望国内的SB观众能喊一声好,他们是一堆牛粪扶不上墙,根本无知无识,像原始人差不多。
<br>
<br>所以中国电影的精英们主要是为外国人拍片的。一种是那些大腕导演拍一些豪华片,巨额投资,国际影星,世界炒作,拉升票房;另一种就是小卒们拍的电影,他们的超前的思想,更不要想国内有知音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地下路线,到国外去获奖。
<br>
<br>要走地下路线也并非易事。找钱还不算是难事,关键是要把电影局领导激怒了,所以题材上要玩一些出格的,你不把电影局的领导惹恼了,你就不会让地下电影被封,就无法提高这些地下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知名度。
<br>
<br>像张元,过去拍的电影一被电影局禁了,立刻在国际上获奖,后来电影局也聪明起来,我不禁你,还请你出来拍电影,张元拍《我爱你》、《江姐》,立刻成了一堆臭狗屎,原来那些起哄的主儿,也帮腔着骂张元了,这说明没有了电影局这个最大的政治入股,地下电影根本无法在国际上获得洋大人的青睐。
<br>
<br>但愚民们不知道啊,看《十七岁的单车》觉得把北京拍丑了,看《东宫西宫》,拍中国的阴暗面,……你们这些SB观众怎么能理解我们这些电影人的苦心?与你们讲话简直是对牛弹琴。
<br>
<br>这一套激怒电影局的战术还是挺管有的,今年某国际电影节上又传来捷报,有两部电影未获电影局通过,其中一部还是在大陆偷拍的,现在拍电影都在中国如入无人之境啊,电影局的领导高高在上,只有等到电影节公布名单的时候,才知道又有一部违禁片了。呵呵,电影局的股董参股了,我们可以相信,这两部电影肯定会被洋主子赏一个奖项吧。
<br>
<br>如果不得奖,就是电影节有眼无珠,章明在东京电影节没有获奖,不是作如上愤慨的吗?
<br>
<br>七、 牵强附会,胡乱臆测
<br>
<br>有些SB观众根本不了解一点电影历史、电影大师的回忆录,就在那里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br>
<br>比如,《云上的日子》中最后一个故事那个女孩究竟是一个爱情的高手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雏儿,连我们的教授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去惹他,但SB观众红警苏红不懂爱却
<br>有胆量说那个小妞是老手,你不是找死吗?你活得不耐烦了还怎么的?
<br>
<br> 我们的教授一般情况下,只敢去谈影片中的第一个故事,而且谈的时候,根本不敢分析人物的心理,大师的复杂内心,一般俗人怎么可以去胡乱臆测?所以,教授教导我们,是凡对看不懂的电影,你千万不能说不懂,不要进行人物的心理分析,一说那个,你就露了破绽,就等于男人把自己的蛋蛋送给别人踢,女人的奶奶献给人家打,那时候,你就要藏拙。懂吗,叫藏拙。
<br>
<br>什么叫藏拙?教授口授密技,就是对那些大师的高深的电影:一是只提镜头。你可以分析镜头,不能分析人物,你把镜头复述一篇,中景啊,特写啊,反打啊,人物位置啊,对大师的电影你多倒放几遍,或者拉片也可以,你总之把镜头记录下来,然后你就可以下结论了,你看大师的镜头多么经典啊,多么高深莫测啊。至于这种镜头是否能真的被用于电影拍摄,你就不要问那么多了,谁能保证电影学院就能把教授的东东用上啊。二是注意细节。你要张大眼睛,看电影里摆放的物品,看到石磨,你要想到女人的阴户,看到梁柱,你要想到男人的生殖器,看到窗户,象征女人的容纳,总之,你把这些电影人物周围摆放的东东,看的越清楚越好,如果你能用透视相机般的眼睛看清女演员衣服内的乳房的姿态,你将能更好鉴别出女演员的或激情或悲伤的精彩演技。三是用词模糊。还是要记住,你不能分析人物,你必须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如人的灵与肉啊,电影的时间与空间啊,光线的明与暗的转换啊,比如你分析《红高粱》,你必须说“这个电影表现了灵与肉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的流程变化,展示了用明与暗交叉着绘制的影像文本里潜蕴着的矛盾、冲突与谐和的瑰丽色块”,总之,你有什么词就往上堆吧,堆得越叫人看不懂越好,反正,看不懂才能吓人,要是大白话叫SB观众都能看懂了,那谁还到咱们教授的麾下悬梁刺股啊。四是必须在文章结尾跟上一长串参考书。如塔尔柯夫斯基《用时间雕塑:对电影的思考》(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查希里扬《银幕的造型世界》(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3)、诺埃尔。卡罗尔《使人困惑不解的电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8),莱恩泽《电影实践理论》(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9年),这些书你至少要准备上二十本吧,并不是说你真的把这二十本书摆在桌上,那种天书般的文章,你以为找上一段、安在你的文章屁股后边容易啊,完全没有那个必要,你可以找来其它理论家的文章,人家已经为你早已找好了引文,你只管把人家摘录出来的引文移到你的文章上就行了。五是与电影频道搞好关系。下次你就会被作为嘉宾请到流金岁月栏目,在台上作激情吹捧状,对大师们与小师的名片,作不遗余力的溜须拍马,当然仍然要记住上面的关键一点,就是越模糊越好,用一些高深莫测的词儿隐藏住你自己,你要记往,你在台上必须达到仍让观众听不懂的程度,让他们觉得意犹未尽。
<br>
<br>最后向万恶的诅咒的SB的中国观众,继续奉上我对你们的鄙视与嘲弄。同时,向网络时代致以最恶毒的诅咒,只有消灭网络,才能杜绝SB观众的发言,希望清理网络之日早日来临。
3#
发表于 2003-6-2 19:49:09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我没全看完。我认为电影除了艺术还有娱乐的作用,这是理所当然的,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欣赏水平,象一般的“凡夫俗子”尽管看让自己有感觉的片子,那些“有水准”的片子让那些教授学者去研究,各走各的路。要是想让每个观众都有电影学院的水平,都观察那些所谓什么背景的,还让不让观众活了,我们又不是专门研究那些东西的。毛主席在延安讲话时不也说文艺要面向工农兵吗?(那时的“通俗观众”可能就是他们吧),现在文艺也要面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啊!至于电影中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谁也看不懂的东西,应该是“通俗”电影。
4#
发表于 2003-6-4 13:02:25 | 只看该作者
太偏激了!电影学院的自然是很专业,但不能以专业的眼光要求广大观众,毕竟大部分电影还是拍给人民群众看的,只有少部分是拍来参展拿奖然后做为素材供这些学电影的同志们学习的。这有点象流行歌曲,很多都很俗,但你不还是一样听的不亦乐乎!
5#
 楼主| 发表于 2003-6-4 14:08:3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是一篇反讽意味极强的文章,作者正是用这种蔑视观众、无视市场需求的语气表达了对中国电影界(以电影学院为代表的导演和“理论工作者们”)的嘲讽。\r<br>说到底,绝大多数电影是拍给人看的,是拍給大众看的,如果你拍出的电影不能引起观众的欣赏欲望,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所以,中国电影想走出困境,还需要众多专家导演能够把目光放到真正愿意走入影院看片的观众身上,什么《像鸡毛一样飞》啊、《开往春天的地铁》啊、《小城之春》啊,还是留在电影学院去当教科书吧。
6#
发表于 2003-6-4 15:06:18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春天地铁挺好的。
7#
发表于 2003-6-4 15:11:39 | 只看该作者
开往春天的地铁我挺喜欢的~~~ 尤其最后在那个男孩最后走上地铁的时候~~我的心先是一惊 预想的结局被打破了 接着便是遗憾和难过 我没有那个男孩那样的勇气 可是我真的希望他能幸福 可是为什么他会是个聋哑人。。。 这类电影看多了很容易伤感沉闷 所以虽然喜欢 我也不会去多看的~
8#
发表于 2003-6-4 17:52:38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反讽我还真没看出来,看来我的感觉和欣赏水平是下降了,不过我又看了一遍还是觉得用词太激烈了。
9#
发表于 2003-6-5 00:14:0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还是有些道理,但毕竟市场需求是这样没办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6 04:1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