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孙巍报道 日本媒体近日透露,为扩大两国文化领域以及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中日两国正就设立总额达数十亿日元的新基金进行磋商。另据最新消息显示,由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长中川秀直及公明党干事长太田昭宏等组成的执政党访华团11日会见了国务委员唐家璇以及外交部官员,双方已就设立新基金、进一步促进民间交流一事达成协议。 <b>50亿新基金促进民间交流</b><br><br> 据悉,"新基金"的倡导者是"新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2003年胡Jintao主席与小泉首相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首脑会谈时决定设立该委员会,以取代成立于1983年的"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其宗旨就是在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民间交流方面向两国政府提供建言。<br><br> 该组织于2004年底就增进中日相互理解和促进文化交流,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尤其强调,为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边关系,应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出资设立共同基金,促进学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采取措施,促动两国国民间的交往。该委员会还提议,增加媒体相关人员的交流,让两国国民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想法;扩大文艺和体育界的交流,特别是面向2008年北京AOYUNHUI,寻求合作领域。<br><br> 日本媒体报道称,今后中日两国将通过协商来决定新基金的具体内容,新基金的总额将达到50亿日元,日中两国各自分担25亿日元,借此两国每年可进行约100人次的人员交流。新基金将在年内正式启动。<br><br> 据悉,这一构想受到了自民党内许多人士的欢迎,有人指出,2004年底到2005年初,由于日本允许李登辉访日导致中日关系更加紧张,在自民党内对华强硬派日趋得势的情况下,对两国而言,由自民党内部提出设立新基金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迹象。<br><br> <b>新基金着眼年轻一代</b><br><br> 日前日本内阁府公布的"外交舆论调查"显示,对中国有亲近感的人只有37.6%,是1975年以来的最低数字,认为日中关系处于良好时期的也仅为28.1%,与过去相比大幅下降。而此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中日舆论调查"也表明,对日本没有好感的中国人超过了50%。<br><br> 以上数字虽不能完全代表中日关系的现状,但也清除地表明,中日关系远非"政冷经热"所能概括,在民间层面双方的敌对情绪有逐渐升温的趋向。有关专家指出,任由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将大为动摇,两国关系的前景则不容乐观。<br><br> 所幸的是,中日高层和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就在不久前,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对媒体表示:"现在可以说又处在新一轮以民促官时期,每当两国关系出现尖锐问题,民间友好人士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们要重新提升民间友好的温度,增进新形势下的相互了解,力求通过民间友好再次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这方面的工作不仅是外交官要做的,外交官人数毕竟有限,也包括我们每一个到日本来访问的中国人,如果大家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宣传、介绍中国的情况,肯定有助于日本民众更正确地了解和认识中国。"<br><br> 新基金的成立正是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采取实际动作促进民间交流的具体体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之间加强交流,深入了解对方的发展现状、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br><br> 目前,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正呈上升之势。赴日中国留学生和研修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以中国电影和民族音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日本也日益受到欢迎。去年《十面埋伏》在日本取得了23亿日元的票房记录,而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巡回演出30场,场场爆满。与此同时,日本音乐和日本影视剧在中国年轻人中也颇受欢迎。这种非官方的以民间为基础的互动与交流,对中日关系的促动和影响,并非两国政经行为所能涵盖的。它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两国社会因靖国神社等问题而引发的敌对情绪,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作用。<br><br><b><font color="#ff0000"> 相关新闻:</font></b><br><br><b> </b><a href="http://news.sohu.com/20041011/n222436297.shtml" target="_blank"><b>中国近邻对华外交回归务实 惟独日本偏爱制华</b></a><br><br><b> </b>面对中国崛起的现实,周边国家是诚实地同中国展开对话,还是奉行大国均衡进行牵制?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务实主义的外交原则,而日本迄今仍未能务实摆正中日关系。日本媒体、学者和政府智囊团最爱用"牵制"二字,日本与中国邻国发展关系都或多或少都与"牵制中国"有关,甚至与中国开展外交本身也是从"牵制"出发......[<a href="http://news.sohu.com/20041011/n222436297.shtml" target="_blank">全文</a>]<br><br><b> </b><a href="http://news.sohu.com/20050105/n223796408.shtml" target="_blank"><b>驻日大使王毅专访:中日面临三大机遇三大挑战</b></a><br><br><b> </b>王毅认为,从宏观角度观察,中日两国面临三大历史性机遇:共同发展与繁荣,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和亚洲一体化进程。中日关系同时也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大挑战是历史问题,第二大挑战是台湾问题,第三大挑战是两国战略取向问题......[<a href="http://news.sohu.com/20050105/n223796408.shtml" target="_blank">全文</a>]<br><br><b><font color="#ff0000"> 延伸阅读:</font></b><br><br><b> </b><a href="http://news.sohu.com/20041221/n223587243.shtml" target="_blank"><b>日本人对华亲近感创新低</b></a><br><br><b> </b>据日本内阁府最新公布的"外交相关舆论调查"显示,回答"对中国感到亲近"的日本人较去年进行的上一次调查减少了10.3个百分点,下降到37.6%,是自1975年此项调查开始以来最低的一次......[<a href="http://news.sohu.com/20041221/n223587243.shtml" target="_blank">全文</a>]<br><br><b> </b><a href="http://cul.sohu.com/20050110/n223844965.shtml" target="_blank"><b>中国"愤青"何以反感日本?</b></a><br><br><br> 中国与日本,看起来很近,一衣带水,却又似迢迢相望,隔阂甚深,尚未散尽的历史风云留下了太多的恩怨纠缠,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万千重,谁能说得清,道得明这其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头绪呢?如何直面过去,与日本共同走向新的世纪,迎来亚洲的崛起,这恐怕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头绕不过去的一道坎......[<a href="http://cul.sohu.com/20050110/n223844965.shtml" target="_blank">全文</a>]<br><br><b> </b><a href="http://cul.sohu.com/20050105/n223777546.shtml" target="_blank"><b>中日民间敌意为何升温?</b></a><br><br> 恩恩怨怨,纠纠缠缠,似乎注定是中日关系不可回避的现实。在官方政治关系持续冷却的环境下,中日民间对立情绪不断升温,民众之间的情绪对垒似乎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中。<br><br>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行动、京沪高速铁路争论、亚洲杯中日足球大战、日本大使馆前焚烧日本国旗,多桩事件陆续发生;在日本,中国威胁论、人民币升值争论、大陆架东海搞油气开发的假报道、日本右翼分子冲撞中国领事馆等格外引人瞩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