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科目名称:新闻学基础 科目代码:407<BR> 注意:所有的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BR> 一、 辨析题:下列观点是否合理?请简要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 <BR> 1、 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想象,而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片面的偶然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BR> 2、 新闻传播效果就是一条新闻立即显现出来的对于人的“刺激—反映”效果。 <BR> 3、 商业化、市场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BR> 二、 观点讨论:对于下列相对相反的观悖泻纹兰郏壳胱鞒鲎酆戏治觥#刻?0分,共60分) <BR> 1、 有人认为,新闻道德的基本点是尊重人的知情权;有人则认为,新闻道德的基本点是尊重人的隐私权。 <BR> 2、 <BR> 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是新闻贴近大众的重要表现;有人则认为,新闻的娱乐化正在转移人们关注公共事务的视线,悄然剥夺人们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 <BR> 3、 有人认为,媒介集团化正在缩小意见的自由市场,弊大于利;有人则认为,媒介集团化实现了媒介资本、人才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利大于弊。 <BR> 三、 想象分析(每题30分,每题小分见题中所注,共60分) <BR> 1、 <BR> 2003年10月28日,江苏卫视开播《1860新闻眼》,向社会推出“公共新闻”理念,即搭建公共平台,为公共话语的交流、对话、谈判、交锋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提供各种生活资讯的同时,解读政策、引导舆论,使公众有机会就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问题(如选举、医保、公积金、贫困生等)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做公共话语的组织者,而非权威话语的传递者;从走进百姓的“生活空间”发展到走进公众的“公共空间”;使新闻的信息功能过渡到公共功能;使受众由消费者转变成公民。请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这一理念: <BR> 1) 用媒介功能理论、舆论监督理论分析公共新闻的价值(10分) <BR> 2) 论述“使受众由消费者转变成公民”的意义(20分)。 <BR> 2、 <BR> 自1999年以来,中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和追踪河南艾滋病的出现、蔓延、防治过程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故事,特别是“非典”危机过后,健康问题报道成为新闻领域的一大潮流。 <BR> 请问:根据新闻价值理论,媒介报道的重点应该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说明理由(10分);媒体在面对社会性健康危机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20分)? <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