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种本质、核心、方针、路线、指导思想总结(2005修订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5 01:0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BR><BR>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BR>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和阶级性<BR>3、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也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BR>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BR>5、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BR>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BR>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思想的根本点<BR>8、系统主要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BR>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BR>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BR>11、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BR>12、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BR>13、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BR>14、社会的本质是实践<BR>15、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的根本点在于生产方式<BR>16、生产力的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BR>17、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BR>1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BR>19、国家本质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统治工具、暴力机关<BR>20、文化的本质即人化<BR>21、科学技术本质特征:始终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具有特有的社会建制<BR>22、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BR>23、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R>24、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动物)社会劳动;(人)社会关系<BR><BR>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BR><BR>1、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R>2、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BR>3、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BR>4、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BR>5、研究对象:生产关系<BR>6、根本任务:揭示经济规律<BR>7、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BR>8、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BR>9、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BR>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R>11、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R>12、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BR>1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R>14、剩余价值的本质: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BR>15、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R>16、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BR>17、资本主义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BR>18、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R>19、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R>20、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前提是两大部类的划分<BR>21、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Ⅰ( v + m )=Ⅱc<BR>22、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Ⅰ( v + Δv + m/x)=Ⅱ(c + Δc) <BR>23、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必须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BR>2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BR>25、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BR>26、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BR>27、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全社会可变资本量与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之和<BR>28、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体现新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BR>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力量,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BR>30、资本国际化的动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BR>31、资本国际化的条件: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R>3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BR>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BR><BR>毛**思想概论<BR><BR>1、最基本的经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BR>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R>3、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BR>4、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BR>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R>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BR>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BR>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BR>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BR>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一般地要消灭资本主义)<BR>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革命<BR>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BR>(1)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民主专政<BR>(2)抗日战争时期:“三 三制”抗日民主政权<BR>(3)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联合政府<BR>(4)新中国成立:建立以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R>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BR>14、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BR>(1)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BR>(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BR>(3)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BR>15、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力<BR>16、土地改革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满足中农的利益<BR>17、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BR>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BR>19、中国***的最高纲领: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BR>2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长期的武装斗争<BR>21、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BR>22、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BR>23、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BR>24、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BR>25、人民军队建设基本原则:党指挥枪<BR>26、人民军队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R>27、人民军队任务:打仗、群众工作,筹款<BR>28、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BR>29、积极防御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BR>30、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BR>31、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BR>32、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R>33、中国***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区别标志)<BR>34、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R>3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化三改造<BR>36、农业手工业改造经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从临时到初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BR>37、工商业改造的经验: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以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为过渡形式<BR>38、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R>39、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R>40、统一战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BR>41、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R>4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思想活的灵魂<BR>43、实事求是是毛**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R>44、实事求是毛**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思想的精髓,是中国***根本的思想路线<BR>4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BR>4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BR><B>附:</B><BR>1、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BR>2、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lt;共产党人&gt;发刊词》;<BR>3、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BR>4、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的著作:《论联合政府》;<BR>5、第一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六届六中全会;<BR>6、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根本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文章:《&lt;共产党人&gt;发刊词》;<BR>7、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BR>8、最完整系统地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BR>9、毛**思想形成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和理论阐述;<BR>10、毛**思想成熟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BR>11、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BR>12、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R>13、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将革命进行到底》;<BR>14、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思想的文献:**七大刘少奇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BR>15、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到城市的文献: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报告;<BR>16、第一次提出建设一项伟大的工程:《共产党人发刊词》;<BR>17、第一次系统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发刊词》;<BR>18、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把一切积极因素……”的报告:《论十大关系》;<BR>19、第一次明确指出执政党建设问题:**七届二中全会。<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5 01:06:06 | 只看该作者
<STRONG>邓小平理论概论<BR><BR></STRONG>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BR>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社会性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程度<BR>3、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R>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BR>5、基本路线的实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R>6、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BR>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R>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在中国***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R>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BR>10、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BR>1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R>12、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BR>13、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两个飞跃<BR>1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BR>15、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BR>1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BR>17、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BR>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BR>19、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也是保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BR>2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R>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R>2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BR>23、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价格改革<BR>24、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BR>2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利<BR>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BR>2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BR>28、政治体制改革基本要求: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BR>29、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BR>30、政治体制改革原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BR>3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BR>32、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R>33、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BR>34、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是思想建设<BR>35、当前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BR>36、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R>37、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BR>38、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BR>39、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R>40、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R>4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BR>4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BR>4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BR><BR>
3#
发表于 2006-4-16 09:11:44 | 只看该作者
only strong survive!
4#
发表于 2006-4-20 11:49:40 |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谢谢楼主!!!!!!!!!!!!!!!!!!!!!!
5#
发表于 2006-4-21 01:01:3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顶一个!!!!!!!!!!
6#
发表于 2006-5-23 23:30:33 | 只看该作者
顶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6 15:0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