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2月14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沙波瓦尔宣布,地区党成员亚努科维奇正式当选乌克兰总统。这次大选是乌克兰继2004年发生“橙色革命”以来第一次总统大选,因而选举过程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在第二轮投票中反对派领袖亚努科维奇得票率为48.95%,现任总理季莫申科得票率为45.47﹪,昔日“橙色革命”的失意者亚努科维奇终于战胜乌克兰政治女强人成功当选总统。
其实这次大选亚努科维奇的得票率与五年前相差无几,上次大选的得票率是49.46 ﹪,甚至略高于这次的,然而关键的是这次第二轮投票后并未像上次一样出现大的政治波动,投票结果一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要纷纷向亚努科维奇道贺,议会也通过对季莫申科政府的不信任案,季莫申科本人虽然不承认失败,但木已成舟,回天乏力。
亚努科维奇虽然成功当选总统,但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执政考验,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季莫申科虽败犹荣,她在乌克兰中西部的选民中还拥有很高的支持率,衰退的经济更加剧了政治动荡,弥合大选造成的东西部民族裂痕也刻不容缓;国外,在尤先科五年的亲西方外交政策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岌岌可危,俄罗斯、美国和欧盟都密切关注新总统上任后的外交动向。
在西方媒体的话语中,普遍将亚努科维奇定义为一个亲俄的政治家,认为他早年曾在俄罗斯工作,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也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参政之后其政治观点也较为倾向于与俄友好,因而外界推测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就会终结乌克兰外交的“橙色”时代,恢复破裂的俄乌友谊。乌克兰外交究竟是否会像外界预言的那样向东转呢?“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又会如何处理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将首先分析一下大选之后乌克兰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现状和面临的国际局势,并依此进一步预测乌克兰未来的外交动向。
一 国内困难重重:执政者面前的四大难题
目前,摆在亚努科维奇面前的主要有四大急需解决的难题,能否在未来的半年任期内,首先在这四大难题上有所突破,是关系到亚努科维奇能否平稳执政直到任期结束的关键所在。
第一,选择得力总理,顺利组成内阁。乌克兰总统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权力受到限制,必须要有政见大致相同的总理与之密切合作方能贯彻其执政理念。过去五年乌克兰内争不断,总统尤先科与其在“橙色革命”中的亲密战友季莫申科貌合神离,反目成仇,尤先科多次更换总理,甚至一度启用政敌亚努科维奇。现在的乌克兰政局复杂程度有增无减,如何协调好各议会党团利益,选择一位既能辅助总统又深得各方信赖的总理,是考验亚努科维奇执政智慧的第一道难题。
第二,议会斗争激烈,掣肘总统权力。自2006年以来,乌克兰开始实行议会总统制,总统、总理、议会三大权力机关就一直处于对立混乱状态。亚努科维奇所领导的地区党虽然是议会第一大党,在450名议员中占171席,但始终无法占据压倒性多数的226席。由季莫申科领导的多数派执政联盟虽已解体,但过去橙色联盟的成员仍在议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到未来围绕议会和总统权力又会有一番龙争虎斗。
第三,经济形势严峻,亟需整顿调整。“橙色革命”以前乌克兰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经济增长保持在 %,但在尤先科执政五年里乌克兰经济停滞不前,尤其是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乌克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乌克兰对外贸易出口额大幅减少,外资也大量撤离,2009年乌克兰经济下滑达14%,是近十年来经济形势最糟糕的一年。此时上台的亚努科维奇自然备受期待。然而改善经济状况并不能一蹴而就,从长远看来,能在根本上有效促进乌克兰经济恢复的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加快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脚步,进一步推进乌克兰经济市场化改革,争取欧盟的经济援助和贸易优惠,扩大欧洲市场,二是尽快修复俄乌关系,在俄罗斯向欧洲的国家的过境能源输出方面发挥中介人作用,与前苏联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加强在工业上的密切合作。
第四,消除东西隔阂,维护民族团结。乌克兰东西部的民族差异在建国之初就已经存在了,民族国家的结构性***原本就很难弥合,再加上“橙色革命”以后尤先科政府推行激进的亲西方政策使俄乌关系跌到历史最低点,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两个主体民族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的对立。亚努科维奇面临的俨然是如萨缪尔·亨廷顿Huntington·Samuel·P所说的一个“被撕裂的国家”。实现民族团结是亚努科维奇今后平稳执政的关键。
二 外部强压在身:俄美欧三强各有所图
乌克兰拥有60.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欧洲除了俄罗斯之外的最大国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广阔的平原上覆盖着肥沃的黑土,有“欧洲粮仓”的美称。由于过去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工业基础雄厚,拥有较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此外,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还从苏联继承了大量战略核武器,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乌克兰,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它东临东正教的俄罗斯,西靠基督教的欧洲各国,是连接二者的缓冲地带。南濒黑海,与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诸国隔海相望。正因如此,历史上的乌克兰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始终被周边强国(奥匈帝国、波兰、俄国等)吞并或瓜分,时至今日,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从乌克兰自身来说,未来外交政策的制定要从乌克兰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综合考量乌俄、乌美、乌欧三对关系,最大程度的维护自身免受大国鱼肉,以免在大国的交易中被出卖。新一轮总统大选后的乌克兰,其外交将走向何方,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基辅。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相比,俄罗斯、美国、欧盟三方对乌克兰的关注尤甚,因为乌克兰往哪边走的问题不仅将深刻影响欧亚大陆政治布局,而且直接关系到三方的切身利益。
从俄罗斯方面来说,乌克兰是与之拥有1000多公里共同边界的“同胞兄弟”,历来是为俄罗斯阻挡西方天主教势力东进和泛伊斯兰主义北上的最后屏障,同时也是俄罗斯逐鹿欧罗巴和南进巴尔干的必经跳板,可以说,乌克兰就是俄罗斯的南大门,进可攻,退可守,在众多邻国中地缘位置尤为重要。在尤先科执政五年里,俄乌斗争最激烈的莫过于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俄罗斯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的黑海舰队去留问题、俄欧天然气过境问题等等。恶化的乌俄关系必然将危及俄罗斯苦心经营多年的独联体,而独联体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地缘支柱,失去独联体国家的拥护和支持,俄罗斯将被迫直面视自己为潜在目标的北约。
从美国方面来说,争取乌克兰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欧亚大陆的关键地位美国自然心知肚明,如果能成功的在这一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钉下一枚亲美的楔子,必将大大有利于美国主导欧亚大陆梦想的实现。美国作为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要想在欧亚大陆执牛耳面对的是一个个强劲的竞争者,无论是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资格、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的俄罗斯,还是日趋走向联合的西欧传统强国,都不会坐视在古老的欧亚大陆上由美国人称雄。处于二者中间的乌克兰的地缘重要性由此凸现出来。“橙色革命”后上台的尤先科政府,在俄格冲突中支持格鲁吉亚,宣称与美国进行反导合作,向伊拉克签署24亿美元军售大单,等等事件的背后无不都有美国在操纵,乌克兰不知不觉中就充当了美国制衡俄罗斯的一枚棋子。
从欧盟方面来说,乌克兰是其优先考虑的入盟对象之一。欧盟的立场与俄美有一致之处,即都重视乌克兰的国际战略地位,但也并非如出一辙,欧盟较之俄美更注重乌克兰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地位。在争取乌克兰的问题上,欧盟与俄美双方既是对手也是盟友,在美国单边倾向明显时就与俄罗斯眉目传情,在俄罗斯态度强硬时又与美国强调伙伴关系,无论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欧盟都可以在其中纵横捭阖,见风使舵。而乌克兰在加入欧盟问题上的一贯积极态度也为欧盟增分不少。所以,在2004年和2010年乌克兰两次总统大选时,欧盟也都派出了大量的工作人员监督选举过程,以求选举结果最大程度符合欧盟的利益。
三 实用主义新时代:全面平衡的外交方针
乌克兰作为一个内有激烈政争、外有强邻虎视的东欧国家,其内外国情和综合国力决定了它很难制定一个长远、宏观的外交战略,它的外交只能是带有浓烈实用主义色彩的全面平衡外交,根据当时的国内政治经济需要和国际形势变化,精打细算,适时调整,以求能在各打小算盘的强邻之中谁都不得罪。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尤先科就任总统后第一个正式出访的国家是俄罗斯,而亚努科维奇当选后第一时间非正式访问了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其实早在库立马担任总统时就推行力求在俄美欧之间寻求平衡的外交政策,只是没能成功。“橙色革命”后明显偏向西方的政策则不仅使俄乌关系恶化,而且乌克兰人也悲哀地发现,他们一心靠拢的西方国家也非真诚朋友,在诸多问题上,例如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美国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反应和俄美合作关系而放缓其推进脚步。根据前述对乌克兰内政和外交所做的分析,我们不妨对亚努科维奇今后的外交政策作大胆的预测,他终结了“橙色”时代,却也不会引导外交的东向急转,而是回归全面平衡的外交方针。
亚努科维奇上任后的一系列外交动向也初步验证了上述观点。首先,亚努科维奇全力修复俄乌关系,“两国不愉快的关系就将成为过去”。他在选举之前就曾公开表态,俄罗斯黑海舰队可继续驻防,并且旗帜鲜明地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给俄罗斯敏感的独联体神经注入了一剂安神药。同时,由于乌克兰国内没有丰富能源,主要依靠过境能源的支持,而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有80%过境乌克兰,因此亚努科维奇正积极与俄罗斯展开天然气过境协议的谈判,希望俄乌外交关系的回暖能给乌克兰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正如亚努科维奇在上任后的首次莫斯科之行中说的:“…我的目标是让乌俄关系向正确的方向大转弯,这也是乌俄两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目标…”
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晰的认识到,亚努科维奇绝不会因此冷落美国和欧盟。2010年3月1日,刚刚上任的亚努科维奇首次出访选择了布鲁克林,期间与欧盟总统赫尔曼商定,双方将加快签订乌克兰与欧盟联系的协定,其中包括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虽然亚努科维奇表示,乌克兰与北约的合作将维持现有的水平,不会扩大规模,但他同时也表示,乌克兰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中包括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还将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这对于主导重要国际金融机构的美国来说,也不失为一个中肯的结果
或许,亚努科维奇在欧盟总部回答有关媒体提出的“首次出访为何选择了布鲁塞尔而不是莫斯科”时所做的回答,可以更清楚的透露出乌克兰的外交理念,亚努科维奇这样解释到,“今天是3月1日,3月1日在布鲁塞尔,而3月5日将是莫斯科。我希望你们不要寻找我首次出访的潜台词,大家应该明白,我们和欧盟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莫斯科,而我们和莫斯科的关系,也将影响欧盟。对乌克兰来说,最优先的事是争取经济复苏,因此,访问布鲁塞尔也是为了早日恢复西方投资者的信心”。亚努科维奇非常明白乌克兰外交是处在“夹缝”中的,他所能做的也就是根据国家最直接和紧迫的需要采取务实行动,而不是将自己框定在某种特定的倾向或模式中。我们目前可以预期的就是一个“不与任何集团结盟”的“欧洲国家”——乌克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