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展望
<br>一.定义\r<br>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我将试图在再次强调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定义的基础之上,根据历史经验与中国现状等情况的分析,提出本课题组关于中国新民族主义的未来的预测。\r<br>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民族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的定义是什么。\r<br>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民族有两个释项1至历史上形成的出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2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很显然,前者是纵向的解释,后者是横向的解释,综合起来构成了国际政治上立体的民族概念,其主要纽带为文化。\r<br>然后再研究一下传统的民族主义,现代汉语词典也提供了两个解释1为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2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推翻满族统治,恢复汉族政权。可见第一个定义解释了传统民族主义的根源问题即民族主义各地区的民族共同体反对殖民主义要求独立的思想,第二个定义则是传统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r<br>事实上,民族主义也是一种认为本民族比其他民族先进优越的感情,而且这一点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与传统民族主义唯一相同的一点。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国家利益的范围也随之扩大,而国家利益可以定义为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所以新民族主义是在民族共同体在与全球国际化相适应之后并在主权得以确保,人民物质精神需要进一步增加的基础之上建立的。现代人们的民族意识更多是来源于对国家现实政治文化的爱而非怀古之情与兴亡之愤。\r<br>民族国家的建立市的民族主义必须让位于国家主权,内部的少数民族自决则被视为***主义势力而为政府所不容。这便是民族主义的自我否定。但是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存在即为合理,新民族主义的产生是与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相适应的,不同的是新民族主义的目的不再是争取国家独立而是基于国家光辉历史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的复兴,扩张甚至是称霸。\r<br>二.历史与现状\r<br>历史上有无数的案例足以证明民族国家的道德标准是世界道德那微不足道的限制力量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可以从凯恩斯(Keynes)勋爵笔下的克里孟梭看到对这种民族道德力量的生动描述:“他所感觉到的FaGuo,就像培里克利斯感觉到的希腊一样——在她身上体现着独一无二的价值,其他一切都不值一提。……他有一个幻觉——法兰西;又有一个幻觉——人类,包括FaGuo人,尤其是他的同僚。……国家是真正的东西,你热爱其中的一个,对其他则漠不关心——或者仇视。你所热爱的国家的光荣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但一般总要以牺牲你的邻国为代价去实现。谨慎要求对愚蠢的美国人和伪善的英国人所提出的交易给予某种程度的空口赞许,但如果相信现实世界为诸如国际联盟这种事物或人和自觉原则的观念留有很大的余地——除非是作为一项按照自身利益重新安排权利的独立性方案,那就真的愚蠢了。”其实,甚至于民族主义道德取得这种优势以前,民族的道德,例如17,18世纪以国家利益为理由的哲学所阐述的那种道德,就在大多数冲突情势中证明自己优于世界性道德行为规则了。世界性道德戒律“你不应该杀人”与某个特定国家的道德指令“在某种条件下你应该杀死你的国家的敌人”之间的冲突情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冲突情势;从这一点考虑,民族道德占优势的情况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当这两种道德行为规则都向个人提出要求时,个人就面临这样一种冲突:它既要忠于人类整体,尊重人的生命本身而不管国际或任何其他特征,又要效忠某个特定的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的利益要求使他最终以牺牲别国成员的生命为代价去促进。因此传统民族主义是为国家利益是从的,它可以唤起该国民众强烈的护国意识,同时也容易激起扩张等极端的政治意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感因为长期的荣耀与近百余年的屈辱而尤为突出。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目前我国不断发展的新民族主义无法像历史那样在国内不断革命,在国外不断显示扩张的野心甚至付诸于行动,而且中国新民族主义自身也远没有其先辈那样的激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政府也默认了他的自由发展,直到最近中日关系紧张,新民族主义才被遏制住了势头。任何媒体,报刊,网站均不能存在反日情绪以任何形式的宣泄。这种政策的出台说明了一点,即新民族主义所界定的国家利益必须居于领导人所界定的及广大人民因沉溺历史而无法透视的国家利益之下。中日的经济关系及美日特殊关系对中国安全政治经济利益都有莫大的影响,这便是新民族主义不能自由发展的一个具体原因,因为新民族主义自身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向公众舆论一样,只有在某些时候才确实代表了国家利益,例如在目前的中国国力之下,有些人要求收复台湾就是现实的,有些人要求中国扩张到南次亚大陆边超出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了,而且即便是口号也会有碍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更会日美的不安了。要知道中国邻国对我有一种因历史原因而由来已久的畏惧心理。而西方诸大国特别是美,日等国对华政策均为遏制,接触相结合,当然这也使得新民族主义的发展有了一定外部环境。\r<br>三.前景预测
<br>国际政治中的变量过多,关系复杂,这使得这一方面做出的预测的准确性大幅度降低,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努力要对新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作一个预判以明确课题对这一问题的想法。\r<br>首先让我们来研究影响新民族主义走向的变量有几个,是什么。然后根据变量的层次分析,考察变量的综合作用。\r<br>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变量,选择变量的标准在于研究对象即因变量是什么,由此可知影响新民族主义的变量在国内为文化层次,经济实力,国家政策;在国外则为国际环境。这四个变量作用于新民族主义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r<br>文化层次。首先我们来分析文化层次,它主要有两个含义,即知识水平与接触中西文化影响的程度。很显然一个人的政治知识水平越高其所展示的民族主义的盲目性就越低。而接受大中华文化影响越多,其激进性就越强;与西方文化融合得越多则越容易接受西方主导世界这个事实。就像前些年风靡中国的那本《中国何以说不》中所述一样,从向往美国到仇视美国。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随知识层次上升,政治判断力的增强而自然产生的结果。所以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均有了新民族主义倾向时其主流人群便有决定性影响,于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也在这里了。特别是知识水平高的人所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也较小,例如在撞机事件中我国对美态度相对于广大中国民众来说是比较弱的,但知识水平高的人便可以自己判断出在这件事情上一位纠缠不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这样中国原本不错经济发展的国外环境就会有负面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也难上加难。而文化层次较差的民众就会以中央台报道时间的严重性于解决力度甚小为由,形成自己的过激态度,从而怀疑政府,激励反美。当然这也暴露了我国国家政策的解释力度不足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恢复尊重知识传统,增强社会道德观念与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同时鼓励学习西方文化是有利于防止新民族主义走向极端化而进入良性发展的。\r<br>经济实力。毫无疑问,除民族自豪感外,中国国力的上升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新民族主义发展的要因。只有人们的根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时其他需要才能反映在大脑的意识之中。所以经济实力提升这一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尚未吃饱穿暖有何谈民族复兴,国家崛起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经济发展前景与新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如果经济发展顺利并且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未来看上去很光明则开放将成主流,反常的民族主义情绪只能在大众娱乐中满足一些情感需要,而在实际生活中一定无甚吸引力。如果正好相反,当下的经济扩张情况恶化,如果中国人的抱负成为泡影,全套的高度民族主义情绪很可能随时可供作更严肃的考虑。这种影响未必是决定性的,但一定会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的民族自豪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中国人创造了如许的奇迹。经济实力这个变量的变化比较简单,要么发展要么倒退,所以对最终的结果的影响比较直接。\r<br>国家政策。有些人会认为国家政策为经济实力所决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政府决策的还有意识形态与领导人的能力与性格。美国在一战前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是其对外政策并未与经济实力相适应,这是因为孤立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结果。也正是这个原因,那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仅列第14位。而二战前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也不可否认是张伯伦个性柔和与判断力不准确,喜欢幻想的结果。国家政策对新民族主义者的影响在于前者的强者与后者的预判的差距大小。如果两者的差距总是很大,后者的发展很可能走向极端;如果差值较小则说明国家政策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而广大民众的政治判断力也很出色,通常情况下这种可能性也很小。一般来说,差值总是或大或小,又是新民族主义才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这也说明中国新民族主义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很多情况下不能理解国家政策,当然国家政策并非无懈可击,只是说民众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有待提高,国家这个也应变向向民众进行解释。\r<br>国际环境。现代汉语词典对环境有两个解释:1周围的地方2周围的环境和条件。我们这里是取其第二个解释,即国际社会的环境与条件。环境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动荡的;条件可以是有利的或有害的。当今国际环境对我国来说总体上是稳定而有利的因此新民族主义受外部影响而走向极端爆发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的,台湾问题自身便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朝核问题也并非没有爆发战争的可能……简而言之,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新民族主义的情绪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比较敏感或非常敏感的,例如领土争端问题,对日情绪等。所以国际环境甚至是这几个变量中最不确定的量,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对我们的主体产生巨大影响。如果说历史是必然的,而决定历史的事件却是偶然的,那么国际环境很可能充当这一角色。\r<br>现在让我们对4种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在四个变量中文化层次,经济实力,国家政策均是具有较强的惯性的,比较稳定。文化层次具有相当程度的延续性,而且随着国家教育的普及只能越来越是新民族主义走向理性的批判,走向现实的要求。中国现在几乎没有被军事入侵的可能,自身安全基本得到保证所以经济利益暂时还处于优先发展地位,故经济实力在短期内仍会高速发展,一段时期内也会保持良性增长。这将直接导致中国新民族主义不会有过激行为,安于现状,并认为经济实力会使中国走向崛起。一般来说,只要政权不进行重大更迭,国家政策是具有相当的延续性的,因此中国目前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主基调不会变,因此随着民众文化层次的提高及国家对自身政策的解释力度加大,新民族主业会稳步发展成为一种正常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参政意识,积极的爱国态度,这正是大国民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由是可知如果变量仅有以上三个,中国新民族主义无疑会是一种良性发展而且将填补中国人民日益感到缺乏的一种大众意识形态。但是第四个变量即国际环境却可以以其自身的巨大不确定性影响经济实力及国家政策,甚至直接影响新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虽然当今国际环境没有大国战争的倾向,但是却不能肯定不会发生大国战争。一战之前安吉尔的《大幻觉》已向世界宣布战争的消逝,当时全球一体化相互依赖的程度比今天还高,然而国家利益的驱使,人性本质追求权利的需要却使大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今天,国际无政府状态没有发生任何质的改变,大国仍是理智的行为体仍然无法洞悉他国的真正意图,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仍然是至上的,国家安全困境的政治现实仍然存在,人性恶的哲学也没有发生变化,每个国家都以自由主义作为口号,可真正实行起来却没有国家不采用现实主义政策,所以如果以为冷战的结束代表历史的终结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今世界已就充满危险的因子,充满变数。中国目前无大战之虞,但台湾分离主义势力日益强大,中国在与台湾背后的美日冲突也因为表面的友好而隐藏着,所以区域性战争很可能不可避免,于是经济实力必然下降,新民族主义很可能就中国战局不利经济衰落而发展成激进势力,引起社会动荡,所以这一点是国家政策目前有度控制新民族主义的深层原因。\r<br>综上所述,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将很可能造成负面影响至少产生一种于国家,政府不利的倾向,所以前三种变量特别是文化层次的控制极为重要,只有民众的识别能力提升更能理解国家政府才能避免新民族主义悲剧的出现。\r<br>结论
<br>中国新民族主义仍不成熟,他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和经济乃至文化,价值和伦理构想。其前景也主要因四个变量而变化,其中文化层次,经济实力,国家政策按惯性预测法来说均能使得中国新民族主义进行良性发展,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关键要素,中国政府现在可以采用正确灵活的引导,加强民众教育及文化阵地占领,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手段,使之弥补中国人民日益缺乏的意识形态以适应中国崛起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