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白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共青团真理报 我两年以来关于外交学专业自己整理的资料,希望对后来者有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09:00:37 | 只看该作者
••••十一楼••••••c<3
&copy;     Q
•••外交决策•••••••••(;)D
&copy;     =(?0 2
外交决策dP
全书共分三部分:1.外交决策理论研究 2.中国外交决策研究 3.对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外交决策进行研究lI
&copy;     o
第一编 外交决策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章:外交决策研究的学术界定-|[E
第一节:外交决策研究的学科归属a=Sn
外交决策属于外交学研究范畴。外交学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政治学在社会科学门类划分中属于法学门类。e8Jb
政治学中设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三个二级学科。i]>)'
&copy;     AB '
第二节: 关于中国外交学发展历程的分析y|%a$u
第一个时期:1949年10月至1978年末g;
1.新中国外交学的缘起、初创和发展}a}Ph
1)提出了新中国外交学学科的任务、方向—外交学中国化Wrs=x
2)积极筹划外交学学科建设64S0
第二个时期:1978年末至21世纪初N9+A#
1.形成了系统研究国际问题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机构AQ;>f
2.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对政治决策和社会的影响提高/B
3.思维和研究禁区被打破,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局面aw
4.狠抓人才培养plB
5.科研成果大量涌现gnRTQ2
6.1985年,外交学院建立全国第一个外交系(最初叫外交业务系,后称外交学系)D~eC^
&copy;     dLF(9/
外交学当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B0Rj
1.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没有实现第一代领导人的殷切期望>*
2.当前未出现高水平的有世界影响的外交学巨著\Nzp)T
3.外交学研究的实际社会影响小,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解决21世纪初遇到的大量实践问题影响有限9B3
4.外交学学科学术骨干少,学术力量薄弱C)5B2
&copy;     NQeLoA
造成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5R+
1.外交学学科未形成鲜明的学术性格,还受到政治的影响j
2.投入不够,未引起政府、社会媒体的高度重视H**:l
3.研究力量分散,未形成学术力量集合,未形成学术拳头D
4.借鉴学习不够,学术交流欠缺d7zU09
&copy;     $hcL
今后的发展:do
1.加强联合和集结4UC/;M
2.选准学术突破口V88Hj
3.结合各方特点,发挥特长c5@8D
4.争取加大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9;#h
5.加强国际交流和学习[
6.努力拼搏依靠我们当前这支基本力量,并且要不断壮大。 y
&copy;     R<5s
第三节,第四节qy
外交决策是外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z']Hjv
外交决策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背景有外交学,行政学及决策学等学科。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进行研究。美国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决策进行研究。+ka.K
&copy;     R6t]
第五节 外交决策研究范围的界定B
外交决策研究的范围:!>
1.中国和世界各国外交决策机构的设立及运转70P0
2.世界各国外交行政机构的设立及运转HVp
3.世界各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及贯彻过程n
简言之,外交决策就是一个主权国家对于外交政策作出决定的过程r~(`.6
&copy;     o
从制定外交决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中的外交行政机构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外交决策的最高决策层并不一定是外交行政的最高领导层,而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从贯彻上看,也不只是从上而下的外交行政部门来负责实施,还有很多政府其他部门或相关单位参与。\Jpz_K
&copy;     'aExO
外交行政机构的设立,运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中都有共性表现,都受国际关系体系影响制约。但在共性之下,各国外交行政部门的内部设立、运作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t
外交决策是以世界各国的外交行政机构的运转和外交决策的制定、执行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7
&copy;     e%
第六节 外交决策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研究目的"/*M"
外交活动的知己知彼:B0fU1U
知彼:站在本国角度了解对方,如它们的外交行政机构的运转形式,特点,它们的外交决策是如何作出的,有哪些倾向,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M
知己:知道本国外交体系的运转情况,有哪些工作规律,外交决策中有何特点,外交行政运转中受到怎样的制约和影响等。*q
&copy;     /ds
第二章 外交决策研究角度的确定和外交等概念的厘清-
第一节 外交决策研究角度的确定和选择TJ
外交决策研究的对象在国际体系中,包容在国际关系范围之中,属于以国际关系中的外交关系为主派生,发展起来的“外交学”学科之中。*Dal
&copy;     $&
站在一国的立场向外观察和研究该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对外关系”,如中国对外和国际社会的关系的角度,分为总体性的中国对外关系(如和整个或部分国际社会的关系,和某些地区的国家的关系)和具体的中国对外关系(和某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两类。UW3
&copy;     9
外交决策包含在国际关系大体系之中,又归列在本国对外关系范围之中。属于政治学学科范围内的外交学领域。因为政治学是研究国家公共权力的形成和运作规律的科学,外交学是研究国家公共权力对外行使及运作规律的系统知识的科学。qO%K@"
&copy;     pyP5t.
第二节 关于对外政策和外交、外事等概念研究AG
外交关系和国家对外关系的概念有所区别。n
外交关系是国家对外关系的一部分,但国家对外关系还有其他部分,如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民间关系等等。T`
&copy;     K
外交关系:在外交工作的作用下建立起来的国与国中央政府之间的一种高层次,综合性,以政治关系为代表的关系){]
&copy;     +r'
外交,是对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所进行的与外国中央政府是否建立国家中央政府之间高层次政治关系而进行的政治活动的一种界定。 j0xUM
&copy;     5v6
一个国家对外关系的标志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好坏是两个国家整体关系好坏的晴雨表,是标志性的关系,而政治关系好坏的集中反映就是外交关系的好坏。j2
对外关系—看 政治关系—看 外交关系HAc
一国处理对外关系要有对外政策,即如何和别的国家发生联系,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打交道,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等等。这就是国家要决定的对外政策。CW,ef
&copy;     Si
对外政策:“对国际上外国政府以及管辖下的人民、民间团体、社会组织共同为对象的总的对外公共政策”。y
&copy;     7AK<
对外政策的实施主体一般都是各国的中央政府,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发展,对外政策涵盖的方面增加并扩大,呈现从中央到地方扩展的状态。以中央为主,制定总的路线方针,负责政治、国家安全、国际地位和保持有利国际环境;地方政府也可开展经济、文化、旅游、人民友好往来等各个方面,在中央政府制定的对外政策指导下进行辅助性工作。AK>L^J
&copy;     t<-
“外交政策”始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部分,始终由各国中央政府掌管。Z
&copy;     J
本书对外交的定义:是指由主权国家中央政府的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为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FXw%
&copy;     yzrlU
外事,外事工作的定义:除中央政府外交部门以外的中央政府非外交部门及地方政府,国家的其他社团机构所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及对外工作。-Ws
&copy;     #:
21世纪开始后的国际形势变化对外交定义的各种冲击(P45—47)pJ!c
&copy;     g62]1\
关于外交等概念研究中应强调的某些中国特点:073sr
1. 外交,外事是主权国家政治意志的体现,以“忠于祖国,爱国至上”为宗旨。ss87
外交权在中央(包括决策制定,权力代表,决策执行),外事工作是为中央政府的外交服务及补充的,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是一切涉外活动的主体,不能逾越,损害,违背。%--\z
2.外交,外事是为国家内部政治服务的。最终是为国内政治,实现本国的对外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外交是本国内政的延续,国家内部政治生活的发展会给外事工作以决定性的影响。ukR
3.外交,外事以和平手段来处理对外事务,维护国家和所服务领域的长期根本利益。?/&#p~
4.外交,外事工作需要专门的机构,形式,知识,技巧。j.B6-_
5.外交,外事工作要有特殊的素质要求。S\#c6-
外交,外事工作要有强烈的政策观念,严格的纪律性,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要有信心,多思考,要毫不畏惧,不能乱搞,不能冲动。zko<x
6.外交,外事工作需要密切合作[M
中国的外事工作是整体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大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既为外交这一国家维护本国利益及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服务,同时又肩负着为国家的某一部门和地区开展对外关系和活动的任务。85F
7.外交,外事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渗透性,影响性相互加强,从两者关系看,也不是绝对的外交在先,外事在后,外交重,外事轻,而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iC
&copy;     t
&copy;     D2g/
第三节 关于外交行政等概念的研究[q"~:
一、外交行政研究sAm0{
外交行政是国家(政府)行政机构的一部分XaZ
外交行政机构的情况,就是指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中处理外交事务部门的组成,沿革,运行,发展的情况。外交行政是中国政府机构中主要处理对外关系的权力执行机构。但参与外交决策的不仅有外交行政机构,还有国家权力机构及中国政治领导核心—执政党最高领导层。所以,外交决策涉及的方面要远远超出外交行政的定义范围。V<%dE5
&copy;     =&W)
二.外交行政组织的几种类型 (P51—53)<dO
1.直线下垂式<7w
2.职能式;RQB9
3.直线职能式q
4.直线综合式Zf:
&copy;     L'
&copy;     HPL5+x
第三章 外交决策的理论特性研究(A!=Zq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及基本要素8P@2:
决策,简单地讲就是决定策略和方法,为以后的行动定下指导方针。s#j
&copy;     nvJX
决策的基本程序:1.认识现状,提出和分析问题 2.确定行动目标 3.ilC1
确定一个为达到目标而实施的行动方案。03Z|G
&copy;     EVoA?O
决策分两类:个人决策,团体决策。`=2Z?Y
个人决策可分为个人决策和家庭决策;$O|Z)
团体决策可分为国家行政决策和社会团体决策(社会团体中有事业法人,企业法人,有些国家还有宗教法人等)。Ack
外交决策属于团体决策。>(|>@
决策主体分两类:个人和团体。要解决的困难和难题可以看成决策对象。k8S
决策主体和决策对象构成一个矛盾对立统一的整体,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j)JM
这两者发生联系,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就是“信息”。Z:XQ
&copy;     !`YU!
决策的五个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结果。L=[Nt
&copy;     lo"T
一.决策者N(7YS#
决策系统中最基本要素,在其中起主观能动作用。决策者的主体是人:G@q
1.直接决策团体。直接拥有和掌握决策权的团体,可称为直接决策团体:lFPw>
1)立法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会,议会等。. 6Lu)
2)行政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dM)
3)执政党'qHm
4)司法,检查机构6u{At:
2、间接决策团体和个人:处于决策机制之外,但能对决策过程产生间接影响的团体和个人,称为间接决策团体和个人co}yI
1)在野党。P_n
2)利益或相关团体。lG
3)新闻舆论组织a
4)人民(国民,公民)\v
人民是一类最广泛的间接政策制定者,现在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和制约政策的决定过程。人民的影响在不断地增大。A+7`.k
&copy;     a
注意:直接决策团体和间接决策团体,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极为复杂的,它们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变化的,发展的,而不是绝对固定不变的。f
直接决策团体是决策系统主观能力的体现者(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力的体现者有时以个人的形式出现(如政治领袖),有时以集团的形式出现。$f^.!=
&copy;     'wq2
二.决策对象0
决策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指凡是人的主观行为能够施加影响的部分均可作为决策对象。理论上应覆盖自然,社会和精神三大领域,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行为能否施加影响,如人不能影响的部分,不能作为决策对象。MF"e
&copy;     fuy
三.决策信息qAi
信息是决策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决策信息是指决策者和决策对象的相互联系。f^tZqG
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即决策系统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据;外部信息则是决策系统运动,变化,发展的条件。;
使决策者知己知彼要具备信息收集,信息传播,信息加工三个环节。&=7L\<
&copy;     `UYf
四.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mg]
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必然要由一定的理论出发来对获得的内外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判断,最后作出自己的决策。这种被应用的决策理论是否有指导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成为重要的问题。qh=
&copy;     N
决策方法,是指把一定的思维方式运用于决策过程,目的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速度。'
&copy;     z< xJQ
要创造和使用科学,正确的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的问题,对完善外交决策非常重要。2hm.Uf
&copy;     x]>IdT
五.决策结果~\
任何决策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决策结果,当然是指决策者认为对自己满意的结果。I
对决策结果职能以实践为标准进行检验而这是一个通过实践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决策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是终点又是起点。2Z
&copy;     lzbXG
第二节 行政决策研究^
行政决策: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它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而进行的决策。V_
行政决策的特点:强制性,法律规范性,宏观性,稳定性。<59E
&copy;     L
第三节 外交决策研究NJdWD
外交决策在外交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外交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任何外交活动和实践都要在一定的外交决策指导下进行。u
外交决策:就是决定对外交事务和外交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具有两层含义:动态的含意是过程,即在这个过程中决策层或决策代表人物通过一定的组织功能对外交事务和工作决定策略和方法,在决定策略之后,由外交机构及相关方面去执行或实现;静态的含意是结果,即决定了的外交策略和方法,外交部门等去执行已经决定的外交决策,如外交路线,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等。$;
&copy;     WK
外交决策是一个概称,统指对外交事务和工作决定策略和方法。具有三个层次:外交战略决策,重大外交问题决策和一般外交问题决策。O?eY
1、外交战略决策可分为外交路线和外交方针决策,属于一国外交最高层次的决定。外交路线是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之下,外交工作有它的时代特点和侧重点,需要一定的外交方针去指导,外交方针会适时的进行调整。c
2.重大外交问题决策是指在既定的外交路线和方针指导下开展外交,和对外交往活动中出现的影响重大的外交问题和事件的处理。>ivm|
3.一般和偶发外交问题的决策。外交工作中,大量需要处理的是一般和偶发的外交问题,对这类事件也需要作出决策。;&nwTm
&copy;     f@#
外交决策机构:制定和执行外交决策的机构wf7
外交决策机制:外交决策这个工作系统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也可以指在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发挥不同作用的机构构成的决策组织系统,有关制度和程序。6
第四节 关于外交决策的类型和评价标准'2tZ'Y
一.外交决策类型:%
民主决策机制:特点广泛参与型。;/3
组织决策机制:以行政机关为主,对外封闭,内部讨论,一定条件下有民主形式| E
个人决策机制:以最高首长为主要决策者,外交机构提供决策需要的背景材料,决策方案由最高首脑或高层决定或选择。ip
&copy;     =E[NfH
二.外交决策的特点o(s
重要;敏感;时效;影响。Hmp
外交决策受各种因素影响 P71f
&copy;     2GaK
三.外交决策的评价标准T+ViL
最根本的标准是对长远的国家利益提供了保证和指明了国家外交工作的正确方向。保证了国家发展处于一个长久良好的和平环境中,在遇到不可避免的国际威胁时,又能处于一个最有利的国际战略位置,以帮助国家赢得胜利,确保在国际体系中的有利地位。2})Ip,
&copy;     F
&copy;     qLH d{
&copy;     ^dY
&copy;     Tcx
第二编 新中国的外交决策$|=O?T
第一章 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变化研究(1949—1966年)a9l.
第一节 特殊的历史背景(0
1.新中国外交机构建立前**的某些外事机构的外事工作以党的对外联系为主,即基本上是由**长期的外事负责人周恩来负责的几个工作线索和机构。BO
1)和苏联的联系"bI=X
2)**香港工作委员会z:e9
3)**中央调查部qpDlZe
4)仓促建立的某些外事机构,如刚解放的各大城市的外事办。W!sh*"
&copy;     A!eX'o
2.新中国国家体制的建立面临的巨大转变和外交任务的确定Fk
1)思想上的转变 2)组织上的转变 3)作风上的转变 4)活动地域的变化z.2kZu
&copy;     Tn7m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制的创立及变化 (略)k%
多少年来,无论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如何变化,外交决策体制中最高决策层一直集中在**中央政治局。]K&eF:
&copy;     F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某位副总理专门负责对国家行政制度中涉外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并负责向总理报告和接受领导。XY+
&copy;     ,@v&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外交部作为专门部门负责国家的外交关系,外交部部长作为该部门的最高行政首长对外交全部负领导责任,并有向总理,主管副总理报告和接受领导的责任。P[@3x@
&copy;     \I
1949年10月—1958年2月 国务院总理兼任外交部长 周恩来($p;jF
1958年2月—1972年1月 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 陈毅 (外交学院院长)F
&copy;     JpYG{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任务和目标;cw
1.建国初期最主要的任务X{c
当时的外交任务和目标是: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基础,加强经济恢复工作,力争站稳脚跟。在国内彻底肃清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同旧中国外交彻底决裂,并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为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团结社会主义国家,争取民族主义国家和各国民主力量,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保卫世界和平而斗争,为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争取一个较好的,和平的发展环境。}z
&copy;     0Pj}SR
2.决定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EbN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性质决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外交路线。U2@
&copy;     f
3.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详见P94—96)uzv
三大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opy;     9*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J)
&copy;     ^@`
谈判建交原则:“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U@Ch4
&copy;     B~c#L\
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机构的建立6'kQ"
新中国外交部成立于1949年11月8日,由当时的政务院总理兼任外交部长。外交部在政务院中位列第一部。% <1C~
&copy;     J;8_BM
将军大使(08年考题):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从全国,全党,全军范围抽调干部到外交部,最初抽调到外交部工作的一大批干部中,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抽调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占了一大批,新中国迫切需要一批对党和国家非常忠诚,能贯彻国家的外交政策,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应变能力以及相当的政治地位的高级将领转业到外交部工作,所以出现了“将军大使“这样的称呼。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中,决定大部分是解放军高级将领。这批将军大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的外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Qmq
&copy;     /~U
外交决策中的信息采集系统:t`~,kr
1.外交系统的基本框架—使领馆系统建立Hcn
工作核心是外交部,分别联系国外工作系统及地方外办系统,以前者为主。g(Xa,
对方国和中国的双边关系由驻该国使馆向外交部主管司处报告,问题逐级上报。F!?[
&copy;     get^8
2.国内地方外办系统的建立和运转XS_Sx-
这一系统的工作程序基本上是从上而下的贯彻和从下而上的反映两方面相结合。VhB
&copy;     Yz6<'
3.信息搜集系统:SE-
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新闻社等专门舆论机构组成的信息搜集系统。k\Y
&copy;     :
4.安全系统,军情系统的信息收集及工作对决策机构的影响。u9sc\R
&copy;     X5*kM"
5.**及中央政府经济,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外事工作系统。"!9KFE
&copy;     G$&Q_
&copy;     (I}7LV
中国外交决策形态:0[)m
1.神经末梢触动型aVsC[
特点:自下而上在先,自上而下在后。外交信息通过各种外交系统内的基层单位接受后,逐级上报,最后达到需要作出决策的几个层次来决定。一般,最低的外交决策也得到外交部业务司、地区司这一级决定,重大的事关国家利益的就要提高到最高决策层。各级决策层作出决策后再反馈回去执行。一个决策过程如果不是特别简单明确,不会是单次往返,而是多次往返的。qb?/
2.神经中枢刺激型tZ
这种类型在较高层次发生。一般都是在部,司这一级工作点上,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中而上。这类外交类信息影响重大,一旦出现后会马上被神经中枢部分捕捉,然后迅速上报到最高决策层。x
3.最高决策层发动型r1/,
这种决策类型的特点是对宏观局势,重大政策进行调整或应对。形式上,重大决策是最高决策层发动的,它是在前两个类型的不断反映积累上,在经过长期沉淀、反复讨论,细小的试探和对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洞察之后,由最高决策层定下最后决策,然后下达执行。XF6-_
如:抗美援朝的战略决定;中美接近的战略决策;1982年后中国外交路线的战略调整。RITl
&copy;     hqQ'
&copy;     h
&copy;     -y
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后半页,外交政策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详见P122—125)(论述)4cPp4
1.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是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国家实力是最重要的决策基础和依据。Mg`
2.国际大背景和趋势的因素。dB0
中国对当时资本主义控制的世界体系是一个闯入者的角色。对当时正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是一个加入者的角色。7<)8Fk
3.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SN
4.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F
&copy;     qMs
&copy;     a{OzJ
第五节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决策的基本评价rzp:
新中国的外交部门从急用先建,急用先学,急用先干这样的原则出发,从很小的部门发展起来,外交决策机制上务求从实效出发,不搞形式上的完整,配套。d%;_
建国初期的外交决策班子精干,工作效率很高。wenYr
在外交决策最高层和外交决策机制这个体制内基本民主,有不定期协商制,对重大决策可以讨论,可以有不同意见,最后取得一致也是采取民主说明的形式。}5f=bs
一党执政特点较强,决策过程封闭,外交信息来源和接收数量较少,外交决策者的外交经历少,外交经验少,决策圈子单一,外交决策应急性较强。!8xqK<
第二章 1966—1976年间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变化研究E
第一节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状况分析<Y*
当时,1966年,中国顺利完成了经济调整任务,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由毛**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NSSNC
毛**极其严重的错误认识和判断了中国***和新中国的国家状况。他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了维护党的纯洁性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采取一种以前未采用过的革命形式,这就是“文化大革命”。Vs
&copy;     ^uSI
全国范围的大动荡,大内乱,大混淆,十年浩劫。PEyK
&copy;     ./~wO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年以来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结束,而进入长达十年的动乱年代。r4r
&copy;     Uc;w<j
第二节 最高决策层的变化9B
此阶段,毛**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处于被神化的状态,“个人迷信”登峰造极。u5Qr
&copy;     j
周恩来在不顾已发现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左”倾错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影响,使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各方面工作成绩比较明显。:NIA
第三节 外交路线和外交决策机构发生变化D;j7R6
**的宏观形势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了新中国的外交决策和外交工作。6)
一.中国外交路线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左倾的“革命外交”一度成为倾向{[>9#C
1967年5月至8月,中国同已经建交的亚洲,非洲,欧洲的几十个国家频繁发生外交冲突,双边关系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m!
“三砸一烧”事件(砸印尼,印度,缅甸驻华使馆和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M&
在**开始后的一年多时间,中国同建交或半建交的48个国家中的近30个国家先后出现了外交纠纷,关闭了个别驻外使馆,或使关系降格。&w>3Tu
&copy;     n>9:
二.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外交少受损害而竭尽全力1co69
对于**期间的复杂情况,周恩来总理以他个人的威望,品质,胆识,经验,左挡右护。他全力工作,既要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又要保护自己,以利日后能为扭转这种混乱局面保存力量。hTf.
他尽可能地予以纠正,修复,并对从事外交外事的同志不断教育,要严格要求按照外事纪律规定处理问题。9
周恩来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以过人的智慧,高超的斗争艺术,与林彪,“四人帮“展开了巧妙的斗争。
1、“外交大权属中央,谁也不能夺”yXt
2、“谁拦截陈毅同志的车子,我马上挺身而出”2
3、“不要荒废这批学生的外语学习“T%/&[
4、正确处理外交与革命的关系^nq`,
  不因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而放弃在道义上支持革命的立场,道义上支持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但不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是周恩来处理外交和革命关系的基本思想。这为端正当时外交工作的基本方向起了重要作用,又消除了各国的疑虑,保证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p
5.正确估量国际形势t.sM
由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的报告《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a>H~
&copy;     k*3Xj
1966-69年,中国驻外大使除驻埃及大使还在驻在国之外,其他全被召回国内,使馆活动处于半停滞状态。1969年之后,中国的外交工作重新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DG,PbX
外交决策机制的基本工作机器还能运转。,
&copy;     '?g?^
第四节 对外交决策机制的变化分析2Ap
本阶段,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形成的以党为核心控制政府国家的权力主体还存在,外交决策的核心没变,外交决策机制的主要部分还存在,并还在艰难运转。这样才使对国家发展,国际安全都极其重要的外交决策机制得以在大多数时间发挥作用,并基本上起到了应起的作用。A/,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外交决策研究 (1976年底—1989年下半年)b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宏观背景分析3gv
一,两年徘徊期中的前进。/$79%
76年10月上旬,**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内乱。C2g
78年5月起,全国,全党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8HHg*
&copy;     }8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的正确路线,开创改革开放新时代。(0l
外交战线取得一定成绩,恢复被林彪,“四人帮”破坏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加强同第三世界联系的基础上,发展与其他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K^0
&copy;     t>E)
78年8月 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Mo3*
78年12月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正式大使级外交关系。=\xC|
&copy;     d.<nR
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0wsp
&copy;     n)41
&copy;     ux{gMg
&copy;     R
&copy;     S&Kk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路线的调整?o
此次全会之后,中国领导人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创新性看法,形成比较系统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思路,主要有几个方面:Kd^&B
一.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X9
中国领导人对于此问题在这一阶段逐步深刻,82年以后,进行了外交大调整,强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坚决站在第三世界人民和世界上爱好和平人民的一边。1
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在世界各国人民和各种和平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护的。\\z{Z}
&copy;     .I% Y
二.中国确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ZIp
反霸,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m
世界上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各国事务由各国人民自己去管。世界上的事由各国协商阶段。中国不称霸,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uu'C
任何情况下坚持独立自主,根据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中国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世界经济繁荣。Aa_50J
中国不依附任何一个大国,不结盟。V'%(
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B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把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谋求南北对话,南南合作。1Y"I
反对军备竞赛。+'R$;G
中国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gbndA0
遵守联合国宪章,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展开积极多边外交。C3B)
重视同各国人民发展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ZyUeW
&copy;     ANv#
三.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时代主题=*)
&copy;     '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代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088>
一.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政治制度中根本大法的地位。fIi|P
&copy;     JdH
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机构的变化%aCQ
恢复在**中被撤并机构,增设新的机构。外交部仍然是国务院第一部的位置。7T*<[
&copy;     "!T
三.国家外交行政制度的法制化$
(四)外交部的职责QF\!R$
详见P181-181 归纳为:提供决策建议,了解世界形势,办理外交事务,处理相关问题。*
工作架构:部长及主任负责制。一个部内最高行政首长是部长,部长对该部负领导责任。在部长之下设立若干副部长及部长助理协助部长管理部务。这些副部长又有具体分管和分工。分别主管几个外交部内司局级单位和部直属司局级单位。4n[
&copy;     H=DM+
主管副部长----主管司局(司长,副司长)----主管处。一般在处一级下不再设置科。但有些司特别是行政管理机构可能设科。^D_Z
&copy;     sfDpt'
处级单位包括处长一名,副处长若干(一般不超过2,3名),处里还有和业务有关的从使馆回部工作的有外交头衔的参赞,一秘等外交人员。,a
&copy;      H
外交部处一级别的工作特别重要,是一个连接点,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向部内上达,向驻外使馆下传)。JdBuH
&copy;     wi`
大使由外交部提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意,由国家主席签署任命书派出。每一位大使只要到任就必须在外交部的领导下工作,和外交部及主管司、处形成工作关系。MW$CF
&copy;     RrvzrJ
外交部决策机制分析:li_7l
从外交决策的角度分析,外交部负有对国际形势和各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重大动向,为中央制定外交战略、方针政策提供情况和建议的职责。在这一职责下,外交部内各级机构都负有为外交决策服务的重任,所以外交调研是外交部机关和驻外使馆的主要工作内容,而使馆可以说是第一线窗口和最前端的神经末梢。使馆设有政策研究室,进行这方面工作。P,L!Ik
部内工作关系一般都是垂直关系。但随着外交问题的多样化,复杂化,单一垂直模式也逐渐改变,遇到多边综合问题,部内工作也会采取横向多机构参与的方式。工作结合点一般在司一级。通过会议形式,由分管副部长召集,也可是由该案例,事务相关司召集,用联席会议或办案组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或集中或半集中的处理。参与人员有司、处级干部,也有一般工作人员。M[-b}Y
&copy;     "f9 28
第四节 关于外交决策机制的研究4y$z
一.最高决策核心层人员的变化mA+W\-
外交决策建议,研究,信息,咨询渠道基本上建立vBaBa
中国的外交决策的建议研究渠道逐步形成四大块:国家行政机构,**中央涉外机关,国家军事部门,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研究、学术机构。四大块又以国家外交行政机构为主,包括外交,安全,新闻通讯,宣传媒体等国家机构。本阶段影响外交决策的渠道开始增多,来源增多,改变了过去比较单一的状况。;@k6
&copy;     ^
1978—1989年底,该阶段外交决策表现为如下成就:(可以出题)vc
1.总的外交路线上根本的改变了长达二三十年“左”倾路线对中国外交的强烈影响。明确了决定中国外交决策的根本因素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为国家经济建设争取最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不是根据与国内的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 相同与否来决定外交政策。Lm%ZkU
2.确定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以独立自主为核心,以和平外交为根本的一条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并且切实可行和得到世界各国称赞的外交路线。.4gOf
3.1978—1989阶段,完成了全方位建交和改善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外交任务。(中美建交,80年代初中期不断扩大建交国,中苏关系正常化,1989年底与129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4W3=/
4.外交决策机制逐渐趋向完备,合理。Ab
本阶段,外交决策机构基本得以反思性的恢复和重建,并得到基本健全,国家、政党、军队三大块在决策方面的作用基本匹配,强调国家中央政府的外交主体地位。外交部的主管部门地位受到尊重、肯定、维护,国家外交体制层次完备,外交决策机制逐步趋向严密和合理。另外,影响外交决策的部门、单位有扩大的趋势。60T
建国前几十年,外交决策仅限于政治,安全,军事领域。本阶段,出现了经济界,社会团体及民间人士甚至不同政治派别对外交决策进行影响的新变化。.
&copy;     )4AT&E
要着重指出的是:中国最高决策机构没有变化,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在最高决策中是决策核心,同时也是外交决策的决策核心。决策方式依然是封闭的。$y%|
&copy;     HqrHI,
&copy;     Y/jl~;
&copy;     2`2
第四章 1990年—21世纪初的中国外交决策研究Z\4
第一节 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把握和定位^?Yu
本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时期,是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I
国内政治核心是以江**为总书记的党中央。+zpC}
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局势结束,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4&pc
冷战结束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对中国外交决策提出严峻的要求。8%
本阶段,中国外交是从一个非常紧张的时间开始的。uzb2kG
本阶段,中国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取得突出成果。至05年初,我国已和世界上16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联系。%o?W5
冷战结束,在度过了最初几年受西方围堵的艰难之后,我国同西方大国的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并得到良好发展。中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A
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S@O
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y?
中国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xc
以上皆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的新型国家关系。.!$
中国同非洲、拉美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I
中国与周边国家,绝大多数历史遗留问题已经解决,和大多数国家的陆上和海上边界已经划定,中国和绝大多数周边国家都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现在是中国周边环境最好的时期。%F=
中国继续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主权、独立、经济发展的各项努力。VE
&copy;     q>,O
第二节 关于中国外交决策机构和机制变化调整的分析,FWZU
机构设置出现调整:1.国务院外办撤销,砸**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简称“**中央外办“,原国务院外办部分职能转交外交部负责。2.外交部机构设置变化,部门总数减少,业务范围扩大,特别增设军控司,外管司,财务司。3.对外交往全面扩大的趋势加强。对外交往中的社团增加,地区增多,社会舆论影响增大,对外交决策构成一定影响。#Q6F%
本阶段,外交决策仍然在中国政治体制内进行,上下互动多,左右影响较少。外交决策机制内出现了决策程序细分化,法制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动向。-
&copy;     RATT
从中央高层人事变动中可看出,本阶段,是我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个时期。Y=Zz
&copy;     l
在第三代领导集体中,重大决策仍以江**为核心,在形成过程中,各方面可以充分提出决策建议,在领导集体中有外交部门的长期负责人提供专业建议。和过去几十年相比,外交决策基础大大提高。&B:
&copy;     ZN@QU{
&copy;     L.aU@|
第三节 国家涉外机构的变化调整=P
外交部在部委改革中第一部的地位未变化。部内司局机构减少,在98年编制基础上减少近一半的干部编制。LD'lg
&copy;     #
外交部的工作机制从从前的上下互动为主变成现在横向交叉为主,工作中横向互动有所增加。`#M[
&copy;     ww
成立外事管理司,负责全国的外事管理工作,同时承担过去由国务院外事办公室负责的省级以下干部业务出国访问考察的批准工作。"V&
&copy;     Ze
第五章 关于中国外交决策的理论阐述与未来变化分析Y
第一节 关于中国外交决策的理论分析m
一.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建立的宏观背景分析。Z&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决策制度中政党作用的分析。E
以中国***为核心的领导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一个核心,即由一个政党----中国***来起领导作用。d;r!e_
**内部又以民主集中制的组织结构把权力集中到**中央委员会及政治局的手中,这样的三重结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外交决策体系。u!=K08
在长达50多年的历史中,**中央政治局这一最高决策层始终是稳定的。J6EY1
&copy;     Wc
第二节 21世纪初期影响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变化因素分析]a
(本部分重要)GoMnS
一.21世纪初国际形势和格局的变化分析4&kI_
1.21世纪之初世界的主要矛盾将是综合矛盾uR[8wp
(本书作者认为今后世界中有三对主要矛盾存在,它们将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世界向前发展。).%[b!
1)单极化与多极化的矛盾-ben
自1999年以来单极化出现猛烈的扩张势头。表现为美国战略动向牵动全局。突出动向为五大扩张:1.资本的扩张 2.军事的扩张3、高科技的扩张4、文化,价值观的扩张。美国极力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即西方以人权为核心理论的思想体系,并且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不允许不同的文化体系存在和竞争,并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国际社会评判的唯一标准,不惜辅以政治、经济、军事手段加以推行。5、新闻传媒的扩张。(`q6G
&copy;     U.?CkE
为什么多极化进程会受挫?(P218—219)z
&copy;     \(g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ed
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变成影响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发展中国家仍然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处于受压制、受剥削的极其不利地位。*B
&copy;     s.t@b\
2)人类存在和地球之间的矛盾8~rv&
进入21世纪,人类和地球这个生存载体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这一矛盾特点突出,表现为全人类的共性,破坏地球谁都有责任。C8
&copy;     36yu
针对以上三大世界主要矛盾,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该怎样应对?(P221-222)VIP%+n
1)充分认识单极化和多极化矛盾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从中国外交战略来看,我们反对单极化,推动多极化发展。当前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极小,可以说没有,世界性的和平可以得以维持,全球大和平能够得到保证。多极化发展中,中国的具体和平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因为,被认为是多极化范围内的力量上升的国家:俄罗斯,印度,日本都处于中国周围,历史上与中国存在各种矛盾,也发生过战争冲突或彼此对立。随着它们力量的上升,中国与它们的矛盾将有所发展,中国将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面临挑战。如处理不好,会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和地区和平。]P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总战略来说,我们既要保证世界性大战不爆发,维持大的和平环境,又要争取局部性的地区冲突不产生,维持周边小和平环境,只有大小和平环境都得以维持,才有可能保证中国21世纪发展总战略的实现。否则,仅有大和平,没有地区小和平的保证,中国的发展总战略难以顺利发展。0{|
2)关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爱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是个极其困难的,也不是中国能以一国之力所能影响完成的,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责任,有义务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自己的对策。中国应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C5}ke
3)针对人类发展方式和地球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这个矛盾也成为国际斗争中的焦点。中国不仅自身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地球,还要使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到国家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_FKp
&copy;     fdP
二.21世纪初国际形势及未来变化的理论分析>
1.人类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9。11”事件。这一事件之所以能成为影响世界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就是因为它恰当地表现了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联系空前紧密、矛盾错综复杂、对抗冲突加剧的新前景。]88
9,11凸显了21世纪初国际形势的三大特点:w@* B
1)从伊拉克战争起国际政治形势动荡,局部战争不断。这次事件使20世纪后期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恐怖主义成为导致国际和平受到威胁的一大因素。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主要矛盾之一。WNig`
2)美、欧、日走出衰退期,世界经济呈现增长趋势。世界经济的增长新亮点在于后发经济国家增长迅速,特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越南,巴西等国。y5G
3)国际关系未来的发展令人不安,黩武倾向严重,分化改组出现新动向。[4]
&copy;     -0R=$
2、对21世纪初国际形势以上的变化特点将如何分析归纳,需要认真思考,准确定位。这样才能为21世纪初中国外交战略的选择提供宏观的依据。_i n!F
当前为了应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我们作出了一些调整Sm]{
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共处kM$v5
2)政治多极化和一超强制在继续脚力F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化状态I57yN
4)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数字世界变成现实BmS'@
&copy;     mZP
三、中国国情的巨大变化^nl
从本世纪初最初几年看,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政治稳定,领导层顺利交接。综合国力在稳步提高,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继续深化扩展。8w
中国的外交发展战略、外交政策都要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服务。在内政制约下,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将继续执行。我们外交的目标和中心任务仍然是:维护国家尊严,提高国际地位,寻求最有利的国际和平发展环境,为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服务。Fh{F
&copy;     Z(+B
四、关于中国和国际社会关系变化的界定|E3["
1.新中国前30年外交以闯入者的角色进入国际社会c
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融入国际社会的历史趋势9'w.3F
3.中国现在是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同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关系由“斗而不破”向“和而不同”发展。@s]s=
&copy;     x
五.21世纪初中国外交特性分析!LlHKe
外交的表现决定于内政,决定于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联系,决定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对外发展战略,外交必须为国家的整体和根本发展战略服务。p%
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是“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这要求中国必须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要求中国外交要为保持这种和平环境、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不受威胁和干扰、提高国际地位而不断努力。48:T
在21世纪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内政经济的基本情况制约下,中国外交表现出如下特性:TO>
1.为中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中国外交的表现形式会更平和。M
2.为适应中国和国际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国外交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外交表现会更合作。fp\c$<
3.中国外交工作更加明确,务实,并有自己的外交重点。>3=TI6
中国的外交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以确保中国周边局势的稳定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安定和平的周边环境。对美、对日关系仍然在我国外交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a
4.中国外交将更多地体现中华文明的影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智慧。中国外交将更多展现出讲文明、讲道理、以理服人 ,而不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工作特点和形象。+!L
5.中国外交将面临着重大的冲击和挑战。dFR
A.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阻挠B.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霸权主义所受制约比较薄弱情况下,中国外交的压力会增大C.中国外交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保证和平发展环境,外交工作手段会受到制约,会比较单一D.在国家主权观念受到冲击、信息化程度提高极快的情况下,各种信息的交流会对国民的国际观产生复杂的影响,国民要求提高中国外交影响力的压力和中国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上会发展偏差E.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为发展中国家利益发言的同时会出现中国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国家关系不断加强的现象F.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有人会认为中国外交表现存在各种矛盾$/
21世纪初的世界外交舞台丰富多彩,充满激烈斗争,相信中国外交将会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R0gJv]
&copy;     k^~,Hz
&copy;     bMb;
六、国际因素对中国外交决策的新冲击1%oaUr
1.全球性问题的影响。"f
1)环保问题2)人类精神迷失、迷茫3)国际社会发展矛盾的不公平不平衡现象加剧,难民潮,移民潮,民族***势力都在扩大4)世界性疾病的影响。TzfX,7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单一国家所不能解决的,只有在国际社会中,在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形成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合力。8[(`
2.社会发展带来人类管理形式的变化。i
3.科技文化交流发展带来的变化lK^
&copy;     F
七、当前国内新出现的影响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各种因素3(7k
目前国内人民群众的国际意识大大增强,对外交工作的参与热情提高,对**中央外交决策的潜在影响大为增加。(TX
1.表达意见形式公开CSHA
2.表达意见顾虑减少fK|M<{
3.参与的媒体增加\Mn
4.表达的意见影响扩大>/Qqb
5.表达意见的层面扩大=>no
同时面临着一些困难因素,如:当前决策范围空前扩大,外交决策作用突出的同时外交决策难度增加,外交决策的紧迫性提高。f|Ok|5
&copy;     4.2_i
&copy;     B w(
第三节 近年来关于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外交战略及外交政策研究调整的分析 (VIP)/j
&copy;     ~
这里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总战略(以20年为限,分递进层次的战略)。h=u#
战略就是有指导性,客观性,长期性的目标和计划、方针。:)D01
&copy;     rGk!H
国家发展总战略又分为对内(国内)和对外(国际)战略。国家发展总战略以国内发展战略为主,国际发展战略是服务于国内发展战略的,但国际战略会影响国内战略的实施,两大战略互相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一体的。*!(L;~
&copy;     M
国家对外战略是建立在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对外关系的发展是由国内发展的需要而推动的)。确定国家的对外战略要根据国内发展战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以及国家和国际体系之间的现状及未来变化来确定。要制定国家对外发展战略需要洞悉和把握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趋势和动力,需要洞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关系变化及趋势。,pTNr
&copy;     DYA^4
国家对外战略是一个大概念,其中又包含外交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安全战略等。3,5TC
外交战略:作为构成当今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主体,现代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之间的高层次政治关系的外交关系如何发展而形成的战略。lR,P0
外交战略在对外发展战略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W
&copy;     }
国家之间关系的好坏首先看它们之间外交关系的好坏。所以说,在国家对外关系中,外交关系处于最重要的位置。}I^"gT
&copy;     *oF,.
一、关于制定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些基本判断和认识En
1.中国将处在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H
2.中国将基本达到小康社会目标,会出现一个4亿人口的富裕阶层。=C./g
3.中国的国际参与程度大大增加,对海外资源、市场的依存度要逐渐降低。$
4.国际局势将处于一个相对平稳但内部各种变化趋向正在深刻发展的时期。X/x
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信息化和网络化趋势加快,集中化和分散化的趋向,流动(人员、物质、意识)加速化和管理偏弱化的趋向;国家意识的淡化和地区,社团意识强化的趋向(传统政治意识的淡化和非传统政治意识的强化)。EL
&copy;     "
二、关于“中国外交战略”层面的思考Q}!I
21世纪初,中国总的外交战略目标坚定、明确,它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国家发展目标服务的。c"tO
1.维护世界和平,提高国际地位和国家发展的进程相一致。d
量力而行,既承担矛盾,又不脱离国力的实际。在外交战略中还要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举旗、当头”的倾向。3
&copy;     3?
2.坚持全方位的战略,并考虑调整。^U3]V
与大国关系要坚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仍是我国外交的立足点。v5|c
&copy;     ,ZS?G
3.从“外交为国”发展为“外交为民”,扩大外交工作领域。5
本着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外交加强了为中国公民利益服务的宗旨,从外交为国发展为外交为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I!o
&copy;     %Jv;Z
4.外交要保证国内发展处于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有利环境之中。!1-XN-
中国的发展现在处于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国际环境,这就依靠外交的保障。w
&copy;     ]w1RF
5.外交要为中国特殊问题的解决作出巨大贡献Q
一是台湾问题的解决 二是国内政治稳定的某些因素I7q'G[
&copy;     >Za/U`
6.外交战略涵盖的外延将扩大,非传统因素的地位将上升。(
当今的外交领域由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海洋、文化、舆论、民间交流等过去属于非传统性质的因素。IC[H
三、近年来中国外交政治走向的几个新特点g~
1.外交呈现全方位发展。<^
2.外交将从过去的主要注重“外交为国”向“外交为民”的领域变化,以适应中国和国际社会联系深层次的变化。hI
3.经济文化因素将成为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u
4.中国外交介入国际事务特别是全球性外交事务的能力大大加强。C'D
5.中国高度重视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合作的发展。-DXY;
&copy;     7w!q
第四节 对外交决策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建议:z
一、现行外交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7
1.外交决策机制局限性明显。gmG_l
2.外交决策的高度集中造成回旋余地的减少。D13+5K
外交决策主要依靠行政部门参与决策,立法机构和代议制团体中的社会贤达群体的力量没有得到发挥。民意的表达还存在着无序,偏激,分散等问题,未能在外交层面上给予政府外交以更大的支持。Q[13,
3.外交决策各部门,各机构未发挥更大的合作效力。自上而下的交流联系多,横向交流少。]4@
4.外交部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调整。S*JLfl
&copy;     &iu-
二、对21世纪初中国外交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及科学发展的思考z5XFl
1.成立跨行业外交决策机构?<'_q_
2.进行外交决策的规范化,智能化建设~%
3.建立科学的信息收集系统\Li^Z
4.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Jit.
5.建立民间外交决策咨询机构(民间智库)"=l
6.建立公众及舆论对外交决策的监督机制,以及民间意见的反馈机制。\-kB
&copy;     >T9Q@
第六章  中国外交决策案例研究&ipxD
第一节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新中国外交及决策的影响+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概括为爱国主义精神,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土地,爱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Ead{
&copy;     )_S\~p
本书关于外交的定义:主权国家中央政府通过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正式对外代表机构为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Oim$[
&copy;     .,A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新中国外交的具体影响u
1.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新中国外交和外交官主体意识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精神底蕴。~0Fe
2.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新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国际观的形成有巨大影响。1?ddq8
3.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新中国外交的策略和手段。&\\#9F
邓小平的20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总结概括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M
4.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塑造新中国外交和外交官形象的重要源泉[
“不卑不亢、庄重大方、温文尔雅、推己及人、交友以诚、处事稳妥、泰山崩于面而不惊”NzM
5.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新中国外交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copy;     if>$O
外交案例:1.抗美援朝决策 2.中美建交3.中苏关系正常化。4关于驻外使馆突发紧急事件的决策:以中国以索马里撤馆为例u
&copy;     6:]}2h
对撤馆案例分析从中得出的经验1、遇到突发事件的驻外使馆必须向国内及时报告,并保证通讯畅通。2、驻外机构参与决策,保证驻外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3、国家涉外机构中的各部门通过协商提供高效配合,使外交决策科学正确并使失误最小化4、紧急突发事件决策权力必须高度集中5.随着多边外交和国际活动增加,充分利用多边外交和国际场合,更好地促进决策执行。{8e{
&copy;     k
第七节 地方外事系统的实际案例Y*z
地方政府外事部门的行政领导关系解说:e^
一、业务指导关系,即在接受本级领导统一领导的同时,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政府对口部门的指导。地方政府绝大多数工作部门与上级政府对口部门之间的关系,属于业务指导关系。oe^:Mk
二、双重领导,即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既要接受本级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又要接受上级政府工作部门对口部门的工作领导。监察、审计等部门属于这种关系q
三、垂直领导关系,即中央部门派驻在地方的机构,只接受中央部门的领导,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负有监督的责任。如中国人民银行和海关总署等。xbu
&copy;     0>
各级地方政府外事部门基本上属于第一种关系,属于双重领导关系,分主次关系,本级政府统一领导是行政上的,上级政府对口部门的指导是业务上的。:=HV
&copy;     bQ
本书作者对于当前外事工作进一步改善提出的建议:+|E}
1、法规法制化I
2、决策处理程序制度化f,XxVx
3、决策处理高效及时化D>
&copy;     DrFy#
第三部分 其他国家的外交决策  详见书本`0!{g
美,英、苏及俄罗斯、法、日、德、印、埃及。;Y$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09:01:19 | 只看该作者
······十二楼······F%S
希望这些材料能对报考外交学的同学有用。不知道今年参考书会不会改变。_

以上参考书为《权力·制度·文化》
           《外交学概论》9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中国当代外交史》$
           《外交决策》ns*Rz
            《政治科学基础》SrG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5-4 00:46:44 | 只看该作者
哦,真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5-4 00:47:13 | 只看该作者
哦,真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5-4 15:49:28 | 只看该作者
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5-10 19:37:21 | 只看该作者
很重要的资料,就是有些乱码,不过还是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5-10 21:05: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白鹤,为什么这么多乱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5-27 23:36:05 | 只看该作者
狂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6-7 11:12:4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4 00: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