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香港12月10日电/美国世界日报9日社论说,在陈江四会之前,台湾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京或许没有预计到,台湾三合一地方选举,国民党虽然维持12个县市的执政权,但输掉了超级选区宜兰县以及国民党长期执政的花莲县。其实,席位还并非是最重要的事情,主要是得票率,国民党在拥有“中央执政”的行政资源的基础上,得票率竟然反跌五个百分点,而民进党则在完全在野的劣势下,大增七个百分点,突破台独基本盘的数字瓶颈,两党差距仅仅两个多百分点和十多万票。事态的严重没有到此结束,选后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支持率跌到三成多的历史新低,而蔡英文的支持率则飙升至四成三的新高。
社论说,北京已经清楚看到,所谓马英九的“神话”已经消退,尤其是马英九兼任党主席的首次选举,就落得这样的结局,与四年前马英九在野时助选旋风相比,只能说是“今非昔比”。举例而言,马英九四年前在民进党根据地宜兰县摧枯拉朽,助国民党的吕国华“攻城略地”,拿下县长宝座,这次11度助选站台挺吕,竟然无功而返,马英九在地方的人气,甚至还比不过已故老县长、前民进党陈水扁政府司法部长陈定南的一个旧公事皮包。
北京不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次选举结果显示,政党轮替不但在“中央”层面出现,在地方政治层面也开始渐成常态。马英九之前的清廉形象可以战无不胜,是因为民众厌烦了李登辉的黑金与陈水扁的腐败,但是,只要对手也相对清廉,比如蔡英文,在选举中不搞撕裂族群的把戏,马英九的魄力能力问题就凸显出来,治理危机就会显现,从而开始走下坡路。
社论说,毫无疑问,在这次“双英对决”中,民进党已经与“陈水扁的丑闻”脱勾,国民党不可能再以“消费”陈水扁的贪污弊案来获取选举利益与政治利益,而是需要民众认可的改革以及有魄力的施政来赢得中间选民的认可。
社论称,北京已经感受到,在这次形同对马英九信任投票的地方选举中,受伤害最大的还是中国大陆和两岸关系,很简单,马英九执政一年半,政绩乏善可陈,八八水灾、牛肉风波更是激怒人心,其主要政绩还是推动了两岸关系,不但三通大开,甚至两岸经济协定也近在眼前,第四次陈江会之后,两岸除了政治协商以外,都已经全面交流。如今,台湾政治流向出现了变动,大陆应该怎么办?
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一是假设马英九连任困难,那就全面施压,期待在马任内签订包括政治协定与军事互信在内全盘协定,提前煮成熟饭。但是,做到这点很难,马英九难配合不说,台湾民众也无法接受,再加上民进党一旦上台,不可能乖乖遵守。
因此,比较现实的就是第二种思路,那就是北京对台湾的战略做出根本性的调整,从仅仅依赖国共平台和蓝营政府,转变到对台全方位的战略。事实上,随着台湾民主政治的成熟,两党轮流执政将成常态,依靠一个党制定的协定,不可能稳定长久,现在必须与民进党建立对话谈判的渠道。
社论说,北京要有信心,陈水扁一家的猖狂贪渎,已经瓦解了民进党急独的基础,而两岸经济融合程度加速,中国国际地位飙升,都导致台湾难以铤而走险,“离中出走”,即使未来民进党再度在“中央”执政,也无法取消两岸三通,取消两岸经济协商,因为台湾人民不会同意。当然,要在两岸和平架构上整合国民党、民进党的共识,难度高,时间长,任务艰巨,但好处就是未来一旦达成协定,稳定度也相应加强,不必担心选举造成新的政党轮替后得翻盘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北京与民进党展开正式对话,有利于蔡英文这样的理性温和领袖在民进党掌权,排除陈水扁这样的“麻烦制造者”或者更为激进的台独人物在民进党呼风唤雨,这样就降低了两岸关系出现不可测变数的危机,对两岸长期和平的维持以及整合绝对是正面意义居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