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zurevivi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些感动过我的电影

 关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3-6-7 20:06:52 | 只看该作者
更正哦,我刚才打错了
<br>《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我的孤独和濒于破碎的坚持在那部意味深长的电影里找到回应。\r<br>
<br>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比如,搜集岩石的爱好等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雷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r<br>
<br> 最终吸引我的,是这部电影情节之外的东西—那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对于人性的探讨,自由与希望,生存或死亡。高大的壁垒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在这种锻造的初期,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惶恐之中,我们发现似乎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发端于自己内心的独立、自由的思考越来越少,我们自己的面目也在这种锻造中渐渐模糊起来。一开始我们都会觉得惴惴不安,觉得失去了自己,但权威的真正力量在于它的不可感知和潜移默化,慢慢地,权威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
<br>这使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死亡诗社》中那个齐步走的例子:三个性格、个性完全不同的男孩被老师要求做一个游戏—尽可能放松地、以自己的步伐随意地行走。然而几分钟后,有趣的一幕出现了:男孩们不自主地调整着自己的步伐直到三人开始以同一节奏行走,围观的其他男孩甚至和着他们整齐划一起来的步伐有节奏地以掌声附和。这说明人们似乎都有一种趋同的特性,仿佛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是最好的,起码是最稳妥的。人们内心的惰性让自身首先放弃了独立进行选择和思想的权利,而甘愿接受代表大多数人的权威的引领过上一种毋须思考但却衣食无忧的生活,从而依附于权威,成为起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象影片中在肖申克渡过了半个世纪的老囚犯在终于获得了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后,竟然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在肖申克漫长的监禁生涯中,真正囚禁他的并不是监狱的高墙,而是他被肖申克渐渐打磨、锻造得失去了自我的内心,失去了正常人对生命本质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持人们渡过困境的情感支柱--对生活的热情、梦想以及希望。终于,孤独、无所适从和一种对于未来漫长岁月的绝望彻底摧毁了他。他只有在死亡那种终极的宁静中找到了想要的一切
22#
 楼主| 发表于 2003-6-9 21:43:46 | 只看该作者
  最令人感动的事,就是爱,和为人所爱。这是电影《红磨坊》里的最后一句台词。
<br>  
<br>  红磨坊是FaGuo巴黎蒙马特高地上的一个舞厅。在上上上个世纪的时候,那是个充满了刺激,幻想,糜烂,还有波希米亚理想和革命的地方,当然,还有爱情,虽然结局都不怎么完整,但都令人感动。
<br>  
<br>  她是红磨坊里最迷人,最出色,最有天分的歌舞女。她有动人的身体和歌喉,她是男人的理想,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演员,在真正的舞台上演出,歌唱,享受观众如神般的崇拜。公爵可以帮助她实现这一切,她需要做的只是用身体去交换。但一直进行的很顺利的计划似乎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她爱上了为她写剧本的才华横溢的不名一文的穷作家。她可以出卖身体却似乎不能背叛灵魂。她遵守了她们的约定,她爱他,她将爱他至死。她最终死了。死在了成功的帷幕后面,死在了撒满鲜花的舞台上,死在了爱人的怀里。她死在了爱情之中。我们只需要她的死亡。她只需要爱。
<br>  
<br>  他是个作家,崇尚自由,相信真理,坚持理想,渴望爱情。爱情就象氧气,他如呼吸般自然的爱上了她。他在狂热的舞曲和撩人的舞姿中发现了她。他用他的热情融化了她。他们将一夜做成了永恒。因为他们相爱。不管如何。这些眉目传情,男欢女爱都在他为她而写的剧本中一一闪现。
<br>  
<br>  但他不是这幕戏的主角,她才是。无论他是谁,她都会爱上。她需要的只是一个爱上她的人,是爱,而不是占有。就如她所唱,钻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但姑娘可以没有朋友,但却不能没有爱情,哪怕只有一夜的欢愉。至于为什么他恰好是个作家。那是因为我们需要有个人把这个故事,爱情故事,给记录下来。
<br>  
<br>  而我们,也就是这场爱情的看客,对她的要求就是,最后死掉。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结局。这是在我们睡着前结束电影的最干脆的方法,也是让我们可以记住这场爱情的时间更长一点的方法。现代的人,就是如此残酷。怨不得导演,编剧或者其他什么人,他们只是照做而已,他们也要吃饭。
<br>  
<br>  最后我想说的是,就冲那些壮丽的歌舞,你也要去看看这部电影,那简直就是场盛大的视觉宴会,让人血脉扩张。如同爱情的来临。
<br>  “ how wonderful life is ,now u r in the world ”\r<br>电影里男主角很感动的一首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6 04: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