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系列(1)--答题技巧A
大家好!
我参加的是2009年的考研,报考北大国际关系专业,专业课成绩还可以,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结合十六大报告,分析我国的”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政策及我国的新安全!
(这是北大04年考的一道题,我发现这两年很多学校都考了睦邻外交,而复旦还没有考啊)
我的答题思路:
1)
首先,对于十六大的报告内容我不是很了解(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是关于睦邻,富邻身什么的吧),但是看题目,我觉得他不就是在说睦邻外交与新安全观,新安全政策吗?所以答这题就紧扣睦邻外交与新安全观 新安全政策
2)
睦邻外交,其具体实施起来还不就又回到”伙伴外交”;而新安全观是最近几年比较热的话题,其内容与核心就是在于”平等,互利,互信,协作”,其实施不就是安全观的转变,安全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地区合作,合作安全(这也是新兴话题,我觉得也应该指出)
一)
中国外交政策的简短回顾(尽量简单但是要证明与以前的友好和平外交是一脉相承的)
1>
第一代中国领导人的周边外交政策提及和平共处外交政策,希望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平相处。:如从一边倒到一条线政策
2>
第二三代领导人的外交政策:(注意提一下中国从80年代起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尤其是邓小平的关于韬光养晦的十六字外交方针)A全方位,非意识形态,非对抗性
B伙伴外交+新安全观
二)
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挑战前先综述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国际环境,只做概述就可以
1>
机遇:A周边的新稳定期
B多边安全机制初步形成
C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
D911后的机遇
2>
挑战:A周边一些国家势力上升,力量对比的变化,如韩国,越南,印度势力上升
B中国威胁论犹存
C跨国犯罪,民族***势力,宗教冲突,这些也要求我们处理好周边关系
(与周边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如领土争端)
三)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实施
1)
实施伙伴外交政策,伙伴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到睦邻,富邻,
1>
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面对东盟扩大 “10+1” ‘10+3”机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设想(2001年中国提出,2002年开始谈判,决定2010年建立);对南中国海主权问题,2002年的<南海各方行动宣言>,中国”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2>
南亚:中印建设性伙伴关系,边界争端问题,中国威胁论,经济合作
3>
中亚:1996年的上海五国机制到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建立,2001年的上海精神,反恐,***主义等’困境:911后美国在中亚各国的驻军,以防止上海合作组织空心化.
4>
东亚:维护半岛和平,半岛无核化政策,四方会谈,朝核六放会谈;中朝传统友谊,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提及中日关系和中俄关系)
5>
美国:我觉得这是中国特殊的”邻国”中国什么时候都得重视,防止中美关系的下滑等
2)
区域合作(顺便提出合作安全,因为合作安全也是新鲜事物),倡导新安全观与新安全观机制的建立
1>
什么是新安全观:平等,协作,互信,互利,平等是前提,互利是经济合作基础,协作是手段,互信也是必须的.
2>
倡导建立与继续完善以存的安全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甚至可以包括亚欧会议什么
3>
对于已经存在的安全机制,中国要积极加入,并且获取平等权利,甚至主导权,从而维护亚太的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安全
四)中国实施该政策的目的,意义,评价,以及我自己的思考.
要先提到我们国家目前的主要任务:抓住21世纪初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民族的复兴,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来进行国内的建设。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一个国际大国的负责任的一面,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1>
睦邻政策的重要性,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对中国的意义
2>
伙伴关系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外交形式,尽管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其三不是对传统外交形式的突破(复旦曾经考过伙伴关系的名词解释)
3>
新安全观的八字内容的一样,什么有利于各国关系调整啊,促进国际关系和谐发展啦,哈哈,这正是我喜欢自由瞎写的
4>
区域合作,合作安全,也是与当今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是一致的,尤其是也有利于当今的多极化发展
5>
差点忘了,中国实施该政策的目标是维护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尤其是祖国的完全统一,当然也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啦(和平崛起这么热,当然更应该点出了)
转载自共享天下考研论坛 原始地址: http://www.kaoyansky.cn/viewthread.php?tid=649104&fromuid=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