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黎印象——书信一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7 23:0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系版发文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每天上来看看倒成了必修的功课,遂又
引起我发文的兴趣。新友、旧友原来仍在潜水,大家仿佛都从未离开过,走得远了,这
里仍还是我们最方便见面的地方。就从这篇书信开始吧。

C君:Z君:如面。

    我在巴黎已经基本上安顿下来,并已上了两个礼拜的学前培训课程,今天正式开学
了。我在巴黎适应得很快,生活上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饮食虽然还习惯,但为了节省,
还有饮食习惯的原因,每天都坚持至少自己做一顿饭,好在我住的大学城在13区,临近1
4区的中国城,可以方便的买到各种东西。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语言。虽然这一年
来法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实际用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语
言不行,就没有办法准确和迅速地掌握知识和信息,所以我现在下决心花大力气首先把
这个问题要解决掉。好在现在有了语言环境,只要自己用功,应该可以克服。

    巴黎政治学院是一所有悠久历史的精英学校,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强的精英意
识,保持着独特的传统,刚开始接触有些让人感到高傲的感觉。尤其又是在一个国际化
的班级里,大部分人是和他们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语言系统和国家实力的英美学生,
还有语言上比较接近的欧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自然一方面感到自己的差距,另一方面
也激发自己要比别人更用功、更动脑筋,争取不仅要在语言上有长足进步,还要在学术
上体现出自己的水平。

    当然,我来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天,就深为他的氛围所感染。Scs-po占地并不大,也
许还没有我们的某些学院那么大,而且学科比较集中,基本上是以政治学为核心的一些

社会科学,是一所真正的学院;但就是这么小的占地面积和不多的几幢建筑,却集中了
六千多名学生,年均九万的课时,在我印象中他们的管理人员并不多,所以其管理的高
效和科学,教室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都是很高水平的。而给我最大冲击的是他们的图书
馆。学前培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由图书馆的老师向学生介绍图书资源的使用。介绍
是分小组进行的,一个组最多十个人,持续时间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可见他们的工作量
之大,但是他们都非常认真仔细和耐心地给每个学生介绍每一个步骤,因为他们认为图
书馆资源的利用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Scs-po的图书馆表面上看起来只有两个开架阅览室、一个期刊室、一个新闻资料室
和一个档案资料室,但是地下却有一个占地巨大、馆藏十分丰富、管理非常先进的书库
。地下书库平常学生是进不去的,只能通过借阅系统调借书刊,为了让我们了解图书馆
的工作程序和馆藏,特地带我们进行了参观。里面就像一个地下迷宫,四通八达,我们
在里面足足转了半个小时。我发现其中书籍、期刊和资料的年度跨度非常大,而且比较
齐全,分类也非常整齐,由此可见他们对于文献资料的保护和珍惜,据说scs-po还有一
个在近郊的书库,储藏着年代更为久远的资料,真是可副“欧洲大陆最大的社科文献图
书馆”的盛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专业的系统对新闻和期刊进行专题整理,分专题
储存,这样就在馆藏的基础上加上了整理和研究,使文献的价值倍增,对于研究者来说
也非常方便。开架阅览室的图书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质量和利用率比较高的,且都提供
了足量的副本。同时他们还为学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电子检索、电子文献系统和免费的
打印服务。刚到Scs-po,留给我最深印象的莫过于这图书馆了。正如两年前在东京庆应
大学见他们的图书馆一样,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是建立在世界一流的
图书馆之上的。

    在巴黎,遍布着国立、市立的图书馆,只要凭护照就可以办一张免费的图书证,可
以到任何一家图书馆看书借阅。我参观过的几间图书馆基本上座无虚席,从年轻学生到
白发老人,各种职业、各种肤色的人。平常在地铁里,车上的人也大多手捧一本书。巴
黎还遍布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免费对所有12岁以下的儿童开放,每个周五晚上免费对
学生开放,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日则对所有人免费开放。不管是免费日还是平常,所到
之处都会有很多人等着排队进入;虽然人很多,但是里面秩序仍然仅仅有条,也很安静
……这便是巴黎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一个热爱知识、热爱文化,重视教育,以自己的文
化和传统为荣的民族。在一般的看法,巴黎是个浪漫之都,此说不假,然而只说出了巴
黎的一面,其实支撑浪漫的另一面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传统。

    最近我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在逐集看《大国崛起》,其他方面且不论,我比较有感触
的一点就是近代这些国家的崛起和兴盛无不离开知识和文化的创新和繁荣,而几乎所有
的创新都离不开自己文化传统的根基;而那些昙花一现的强国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在军事,或者经济崛起的同时并无文化的强盛相伴随。这部片子的目的和好坏先
不说,从其中确实可以得到一些对今天很有意义的思考。我们要谈所谓复兴,所谓崛起
,没有一个文化的繁荣是不大可能的,也不会持久的。其实我们有着甚至比西欧国家更
加悠久的历史,同样灿烂的文化,但是我们的破坏和断裂是很严重的。我一直以为,要
找到真正的民族自信和达到真正的文化昌盛,经济和实力的强大固不可少,而根基还在
于找回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内核。

    先说这些吧。现在没有了每天所必需要面对和应付的琐事,又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
环境里,能够静心想想很多问题,是件很好的事情。思考的过程总是愉快的。

二十六日 巴黎大学城葡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4: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