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如那时需要暂住证(荒诞小说)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5-9 16:2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柴子文 发表日期: 2003-05-06 10:20:35
<br>
<br>十年砍柴:假如那时需要暂住证(荒诞小说)
<br>
<br>民国8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已经是3月了,依然寒意袭人,北海的湖面刚刚破
<br>冰,筒子河两旁的垂柳初发嫩芽。\r<br>
<br>  黄昏,景山东边的北大红楼大钟“当当”地响了几声,已经是下午6点了。这时,
<br>从红楼里面走出了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他英俊而消瘦,双目有神,长长的头发
<br>似乎几个月没理了,穿著一件已经褪色的蓝色旧棉袍。\r<br>
<br>  他,是北大图书馆雇来的临时工毛润之,从湖南来到北京已有6个月了。\r<br>  润之把围巾甩到背后,长长地呵了口气。这天真冷,想到马上就要去见的人,\r<br>他心里才有一些暖意。\r<br>
<br>  这两年真是流年不利,想到刚才在图书馆一些教授和学生对自己的白眼,心理\r<br>满是愤懑。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家里有钱,能来北大读书么?刚才他向来借书
<br>的胡适之先生请教一个问题,这位润之一直景仰的先生,竟然说听不懂他的湖南话,\r<br>扬长而去。北大的学生也很牛,那个在长沙就认识的张国焘,仗著现在是北大的学
<br>生领袖,对自己的造访也冷淡得狠。好在昨天来借书的周作人先生不错,得知自己\r<br>是湖南人后,说,湖南出人才呀,曾文正公和黄克强、蔡松坡先生都是你的同乡呀。\r<br>并邀请润之明天上他八道湾的寓所。明天是星期天,不知道能否见到周氏昆仲么?\r<br>
<br>  润之又想到了杨先生。杨先生刚刚把自己介绍到图书馆做工,自己就撒手西去\r<br>了,留下了开智、开慧和师母。在替杨家操持丧事时,常和开慧接近。刚刚丧父的
<br>女孩多需要安慰呀。在长沙省省第一师范时,开慧还是一个14、5岁的小姑娘,几年
<br>不见,已经是个美丽的大姑娘了。在景山上、北海旁,已经两心相许,师母已经有\r<br>所觉察。上午开慧让自己晚上去她家吃饭,把两人的事和师母说说。想到立马就要\r<br>见到开慧,要和师母说这大事,年轻的润之心中荡漾著幸福。\r<br>
<br>  北大门前大街旁的饭铺飘出好闻的香味,有钱的北大学生都在饭铺里吃饭。杨
<br>家的豆豉辣椒做得和老家一般好。想到这儿,润之加快了脚步,刚才看书看得太著
<br>迷,开慧肯定在著急地等自己。\r<br>
<br>  往常润之应该往西走,他和几位穷老乡一起在三眼井胡同租了间房子,结束了
<br>寄居杨家的日子。现在他得往北走,杨家在鼓楼旁边的豆腐池胡同,离北大约有4里\r<br>地。\r<br>  润之在路边买了几个热乎乎的烤白薯,用手帕包著。开慧爱吃烤白薯,再说,
<br>买别的,自己也没钱,每月就18块大洋的薪水,而校长蔡先生每月800大洋,文科学
<br>长陈先生,每月400大洋,和这些有名望的先生,真得没法比,这世道,就是不公平。\r<br>
<br>  急急地走著,润之出了身汗,已经看到了高高的鼓楼,还有5分钟,就能见到开
<br>慧他们了。\r<br>  “站住”,一声断喝。\r<br>  润之抬头一看,旁边站著四个“黑狗子”──段祺瑞政府的巡警,恶狠狠地瞅
<br>著自己。\r<br>  “你们讲的是我波?”润之用一口浓浓的湖南乡音问到。\r<br>  “说的就是你。”一口纯粹的京片子。一位瘦猴似的巡警对为首的大胖子说:
<br>“这小子也不知说的是哪个地方的鸟语,肯定是从乡下来北京不久。”\r<br>  四条汉子围上来了,润之只得停下脚步。\r<br>  “有暂住证吗?”\r<br>  “还要么子暂住证?我没有。”\r<br>  “没有,跟我们走一趟。”\r<br>  “我约了人呢,我是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r<br>  润之递上一张纸片,大胖子巡警斜著眼睛瞅了一眼:“毛润之。年龄25岁,湖\r<br>南湘潭人,北京大学图书馆职员。”\r<br>  “这东西不管用,得要北京市警局发的暂住证。没暂住证就得跟我们走。甭废\r<br>话。”\r<br>  “你们这是侵犯人权,我是民国的公民,在民国的首都需要什么暂住?我要去\r<br>《京报》、《大公报》告你们。”\r<br>  “你小子以后爱去哪就去哪?今天可得乖乖地跟大爷走。”\r<br>  被四条汉子抓住的润之,挣扎不脱,被扔进一辆大车里面,车门“砰”地一声\r<br>关了。\r<br>  挣扎中,手里的烤白薯摔在地上,巡警的大皮靴重重地踏在上面。车开走后,\r<br>地下只剩下一团白薯泥,还有一块脏兮兮的手帕。\r<br>  借著微弱的光,润之看到车里已经关了五、六个人。旁边是一个憨实的脸,两\r<br>眼迷离,还有一位50来岁的老头在闭目养神,看到润之进来后,老头问“小伙子,\r<br>干什么的呀。”\r<br>  “北大图书馆的”\r<br>  “哟,大学堂的先生,怎的也给抓起来了。”\r<br>  “他们说我没暂住证。”\r<br>  “什么狗屁暂住证,不就是要捞钱吗?”\r<br>  交谈中得知,老头是保定府的,在“全聚德”作大厨,小伙子是香河县的,来\r<br>北京拉黄包车。\r<br>  
<br>  车到了炮局胡同的羁押所。这群人被赶到一个黑屋子里面。润之破口大骂:
<br>“你们这般混蛋,我出去饶不了你们!”老头劝道:“小伙子,好汉不吃眼前亏,跟
<br>这帮人,没得理讲。”\r<br>  
<br>  豆腐池胡同的一家院落里。北屋一个老太太、一个少女和一个男孩围桌而坐。\r<br>
<br>   老太太说:“润之怎么还不来?他有事了?”\r<br>  少女一脸著急,有些生气地说:“谁知道呢,兴许碰到哪个投机的人,一说话,\r<br>就把这事忘了。咱们别等了。先吃吧。”\r<br>   “不等了?”\r<br>   “不等了”\r<br>   已经很饿的男孩高兴地叫了起来:“开饭罗!”\r<br>  
<br>   第二天黎明,炮局胡同的羁押所里。\r<br>  老头和拉黄包车的都被保出来了。轮到润之,一位警察说,你在北京有亲戚吗?
<br>让他花二十个大洋赎你出去得了。\r<br>  “为什么要花钱赎,我犯了民国哪条法律?你们就是为了捞钱,出去后我得把\r<br>昨天的经历在《京报》上写出来。”\r<br>   润之又是破口大骂。\r<br>  
<br>  瘦猴似的警察和胖子说:“那小子还大骂我们,要不给点颜色他看看?”\r<br>  “行,老子当了20年巡警,还没见过这般不识时务的主,给我狠狠的揍,看他
<br>服不服?”\r<br>  
<br>  黑屋子里,只剩下润之一人。门突然开了。进来五个如狼似虎的大汉。一语不
<br>发,皮鞭、警棍、铁链,将润之一顿暴揍。\r<br>  蓝棉袍破了,背上的皮绽开了,头,也流出了血。十五分钟后,润之终于昏迷\r<br>过去了。\r<br>  “老大,不好了,不好了,这小子快不行了”。胖子得到打手们的禀报,有点
<br>著急:“要是死在巡捕房里就不好看了,那些小报记者知道后,不知该如何造谣呢。”\r<br>
<br>  “送医院,这小子怎的这样不经打。”\r<br>  送医院前,润之又醒过来了。一名警察拿出笔和纸,对他说:“小子,你真行。\r<br>要想活命,好好给我写,在这巡捕房里,我们对你很好,你很满意。”\r<br>  润之想我就这样死去得了。可想到远在湖南的妈妈,想到开慧。他流著泪,用\r<br>那只已不停使唤的手,颤颤巍巍地写道:“我对这里很满意。”\r<br>  
<br>  车到了协和医院,抢救了一个小时,主治医师,美国籍的黑格先生耸了耸肩,\r<br>很遗憾地说:“他们送来太晚了。”\r<br>  死亡原因写著:因钝器打击,颅内大出血,脾破裂。黑格先生签下自己的名字。\r<br>
<br>  北京警察局局长一看死亡报告,大骂手下:你们怎样办事的?让他吃吃苦头就\r<br>行了。怎能把人打成这样。这样的死亡报告我怎能拿出手?不是给南方那些乱党分
<br>子攻击政府的口实吗?一群猪!好好想想办法。\r<br>  
<br>  协和医院黑格医生的办公室,警察局一位官员笑著对黑格说:“我们局长和贵\r<br>国大使一向很亲睦,您看这死亡原因能不能改成:因为心脏病?”\r<br>   “那位青年很健康,没有什么心脏病。”\r<br>  “你看咱们商量商量?”官员拿出一张花旗银行10000元大洋的支票递给黑格
<br>先生,“一点小意思,给你喝喝茶。”\r<br>  “你们政府是不是总是这样,让我们医生说假话?告诉你,我只想说真话,我
<br>得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也得对得起上帝。”\r<br>  黑格先生用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训斥著这位官员。官员悻悻走出办公室,说:\r<br>“妈的,不识抬举,要不是洋人,看老子如何收拾你。”\r<br>  
<br>  四天后的北大图书馆,李大钊先生坐在办公室,一位职员报告说:“毛润之没\r<br>有请假,已经几天没有来上班了。”\r<br>  李先生记得这位年轻人是过世的杨先生推荐来的,平时做事认真,十分好学上
<br>进,他怎么招呼不打一声就走了?\r<br>  这时电话响了。大钊先生一接电话,对方说:“你是北大的守常先生吗?我是
<br>北京警察局,你们馆的职员某某死在协和医院。”\r<br>  电话“哐”的掉在地下,这样一位生龙活虎的青年怎能说死就死掉呢?\r<br>  
<br>  第二天北京街头,报童拿著《京报》,大喊:“看报呢看报呢,北大一个职员\r<br>被打死呢。”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买了张报,头版大幅标题是:北大职员因收容,\r<br>死在医院,警方称是同室病友群殴而致。\r<br>  
<br>  豆腐池胡同,一少女伤痛欲绝,躺在床上,地上散落著那份《京报》。老太太\r<br>在旁边安慰:“女儿呀,你已经几天没吃没喝了。你不能这样,润之也不会希望你\r<br>这样呀。”\r<br>  “妈,我得替润之伸冤。”\r<br>  “伸冤?找谁呢?你爸爸死了。找找他的学生,看管用不?”\r<br>  
<br>  湖南一山村,一对老夫妻相对无言,老泪纵横。文氏说:“不该听他表哥的话,
<br>让他出去读书。不读书呆在家里种田,就不会出这种事情。我苦命的儿呀!”\r<br>  
<br>  一个月后出版的《新青年》上,有李大钊先生和鲁迅先生的文章。李先生在文
<br>章里写著:“毛君的遭遇已经是我们看到,俄国革命的道路是正确的。”\r<br>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纪念一位年轻人的死》文章写道:“一位年轻人就这样死
<br>了,我和他不是很熟悉,只在他那里借过几回书。然而他死了,因为没有暂证证那\r<br>张纸片。警方说他在巡捕房里受到了很好的对待,有这位青年的亲笔签字为证:满\r<br>意很满意。果然很满意,满意得死了。据警方说,他因受到同屋的病友群殴而死。\r<br>我疑惑这医院恐怕不是医院吧,该是练武场。这些病号们尚有如此的火气和如此的\r<br>好力气,动不动就能把人打死。而且据说打死人后,他们一夜之间就跑到外省去了。\r<br>警官老爷公务繁忙,自然难以去抓这帮人。我只是奇怪,这般行凶的人难道都是
<br>《封神演义》里出来的?学会土行孙的遁土法,一夜间就遁走了?可那是在楼上呀,\r<br>土行孙也是没法子的。这位死去的青年最终没有办暂住证,不知道阴曹地府需不需
<br>要这玩艺。如果需要的话,恐怕阎王爷都不收留他。那么,他的魂灵去哪儿呢?只
<br>好在阳世间飘荡。”\r<br>  
<br>  所幸,这一切都只是笔者的假设,悲剧没有发生。因为那时不需要暂住证。\r<br>  30多年后,那位活得好好的毛润之先生带领著滚滚铁骑,进了北京城。他已不
<br>是北大图书馆遭人不待见的临时工,而是革命的领袖。他大笔一挥,满怀豪情地写
<br>下:
<br>  “三十二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r<br>  
<br>   后来,便有了暂住证。\r<br>  
<br>   2003年4月30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3-5-10 11:55:24 | 只看该作者
开始有人关心人权范围内的制度构建了
<br>
<br>让我很心喜\r<br>
<br>关心社会细节比发热点牢骚强多了。。。\r<br>
<br>我反对中国现行户籍制度!
N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3-5-10 14:26: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03-5-11 08:04:37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农业社会”,是封建社会\r<br>不是“工业社会”,是商业社会\r<br>
<br>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需要人口稳定\r<br>商业社会的市场经济需要人口流动\r<br>
<br>反正很多事情也是历史的产物\r<br>改起来要漫漫来‘\r<br>我赞成你的观点:变通 大于 完全否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5 22:5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