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 转一个法学研究生的自述(法学专业同学必看)
转一个法学研究生的自述(法学专业同学必看)
作为一名法学在读研究生,我在此沉痛奉劝大家,千万不要本科学法学,也不要考法学研究生。因为法学这个当年的热门专业如今已经成了就业的老大难。就拿我们这个一本文科类学校的2000年(现在更惨啊)毕业的法学本科专业来说,几乎还有不到5个人在从事法学工作,很多人改行去干了别的。在青岛中国人寿的现在工资是2100,在苏州一个日企的工资是1800,在江苏淮阴县法院的1300,在河北邢台法院的1400,在青岛一个私企的880.我表姐去年苏大国际法专业优秀毕业生毕业,去了我们市检察院,转正后工资1760。每年涨几十块前!国际大公司的法律顾问?做梦!这就是当初的热门!我这个法学研究生今年参加了某省中国人民银行的录用考试(事业编制),我女朋友只是普通高校的会计本科,她也参加了,结果她只考了61.5就参加面试了,我考了70分都没资格面试。为什么?因为会计招3个而只有60个报名,法学招1个竟然有186个报名!而且其中法学研究生极多!现在,我当年的高中同学中上了南京财经大学或南京审计学院这些二本院校的工资现在都在2800-7000左右。如和我高考分数一样的一名同学在南审审计专业,毕业后就进了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才工作了两年,现在基本工资4000,出差补助每月可以拿到3000(一个月出差20多天),过两年工资会番一倍,加上以后干到小主管的分红。三十几岁就有可能拿到年薪20万!而包括我在内的当时上了法学研究生的人,现在就业还不如当初的本科生。第一份工作难找,导致以后跳槽都难!我还有一个同学只是南京农业大学国贸毕业本科,几经跳槽,现在在上海做国贸已经能拿到一个月8000!法学哪有跳槽机会?还有一个同学学的日语专科,现在竟然被学校作为交流生公费送出国了!反观学法学的,我一个在山东大学读诉讼法研究生的女生同学(本科我们班第一名,平均分90多,当年高考标准分考了近800!),这次考国家公务员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工作,竟然连中学都投了简历(我也投中学了,结果人家说没有教师资格证!我们连当年看不起的师范生们都不如!)。还有一个曾在上海海事大学读海商法研究生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失业半年,刚开始找到一个船公司,试用期工资750,转正后也不到4000,后来动用了多少关系才到了中保财险,干了一年多了工资也刚4000,还经常加班。我有一个朋友在银行工作,今年想考华东政法研究生,我打电话过去问我一个在那读研的同学,结果她是极力反对。说现在华政研究生想进银行都挤破头!因为招的人实在太多了,民商法都招100多了。我还有一个同学在中国政法学经济法,找工作也是愁得要死。目前就我所知,最好一个是当年保送人大法学院学民商法的大学同学(王利明的学生),现在在北京市发改委。 n17|W\L%f
考研比例法学是最可怕的,以南京大学为例,经济管理类比例最多是12:1,而请看法学:民商法52:1/经济法28:1/国际法25:1/法制史13:1。。。。为什么考研的人多?实在不好就业。我去参加招聘会,发现上海、苏州的人才市场上几千个职位中只有两个招法学是常事。而法院,检察院的编制几乎都满了,要考公务员法学也是最难的,不怎么样的职位都接近或远远超过50:1。要想当律师你有司法资格证吗?(我南审那个同学虽然没有注册会计师证,但是也照样可以干德勤的初级审计工作,注会可以再慢慢考,可是法学没有资格证你就什么也不能干!)而且即使你有了司法资格证,干律师你有关系吗?你能陪法官吃喝嫖赌吗?我们江苏的这个市里光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律师去承包果园了。难啊! ??{}*h!_d
其实发达国家教育中搞了几十年的被实践所反复印证的东西本来中国就可以直接“拿来”,可是中国教育部偏不学,非要自己搞一套,结果证明还是得回头学!最近不就是提议要取消工商管理和法学本科了吗?(这也是中国决策层的老毛病,干什么事总是想当然自己搞一套,既不听老百姓的建议,又不学习国外已经成熟的经验)其实美国一直都没有设过法学本科,法学只有研究生,这样你本科学什么专业,上法学研究生就具体研究那一行业的法律,这样才是学以致用。中国应该取消包括四大政法院校在内的所有法学本科,我们现在的法学教育教出来的人一点用没有。打医疗官司你知道淋巴具体在哪儿吗?打计算机软件官司你看得懂程序吗?进银行你懂金融吗?进保险公司你懂保险吗?进建筑公司你能看懂图纸吗? w]JVU+"
中国的教育已经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了!教育部竟然说:“一切都和我们无关!”难道是美国教育部的错!? PSf V #3
RK*ZU,^i
以上是转贴的内容,我们姑且不论精英,把目光回到接近现实的法学研究生. z;c O":l/
当尊敬的江平先生说中国学法科的学生达到多少的时候,一个不知名的吉首大学获的了法理学研究生点,当可敬的郑永流先生拿着福特基金做着中国法科学生的数目的实证研究时,一批一批法学博士点大量出现.大量法学学生与学位点的设立,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国的法制建设,但是中国需要这么多法学人才吗???但我们说美国法科学生多少的时候,日本韩国法科人数的时候,不知道在那些躺在象牙塔书斋的先生有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在考虑中国法科学生的增加,自己又可以开多少讲座,在评博士点的时候,又有多少人通过各们子关系找到自己?毕竟,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谈谈中国的法科学生的当下图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