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传播学考研复习之专业课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1 07:2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学校的放假通知和假期值班安排都公布出来了。36天的假期,后18天的假期值班,这就是我的暑期安排。也就是说,我要从11号开始一直到28号有十八天的休息时间,之后从29号一直值班到开学为止。这相对以前也算不错了。前些日子,小学恩师籍老师还发来短信,对我考取了北师研究生表示了祝贺,并扬言要庆祝庆祝,看来他这个愿望不久就要实现了,呵呵。回到家里,也可以帮父母干些活儿,虽然我能做的也只是微乎其微。
后天我就可以坐在回家的车上了。考虑到回家上网不方便,我特意把有关专业课的一些复习体会在临走前赶紧梳理出来,希望为大家的专业课复习提供一些思路。
专业课是大家都很重视的科目,对跨专业考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很多跨专业报考北师传播学的考生也更多地询问这方面的事情。首先,我负责任地说,专业课并不难,大家放宽心。传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作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个跨专业学科,是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的。传播学教材上也很明确地写明,传播学吸收了政治经济学、文化人类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本身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交叉性。那跨专业考生报考这种跨学科专业,并非就是困难重重,说不定还会有诸多优势呢!
我本科专业学的是图书馆学。图书馆学专业的许多科目中都有关于传播的一些知识,而我本科毕业论文《论图书馆文献信息传播障碍与对策》就是从传播学的理论视角解读、分析了图书馆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提出了诸多解决策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掌握了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来进行补充说明或加深论述,那反倒会成为一种优势。
北师传播学专业课初试包括传播理论和新传综合两个考试科目。下面就简单地对其进行分析,提一些学习建议。
一、传播理论
按照09年招生简章上的参考书目,《传播学教程》、《麦克卢汉精粹》、《消失的地域》、《传播学史》是传播理论科目的参考书。对于这些书,我觉得在复习时还是有个主次之分的。
《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即使你把它全部倒背如流也不过分,这是拿基础分的基础,对跨专业考生来说,这本更是传播学考研“宝典”。至少九十分的题目可以由这本书来解决,所以,一定要完全理解,并能够烂熟于心。
《传播学史》是一本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的书,很多高校都把它列入传播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中,北师以前主要是考察其中的名词解释,如西门研究、齐格尼克效果等。2006年出了一道简答题,题目是:帕克在《侨民报刊及其管理》一书中提出了哪几个对传播学有影响的问题?答案在第170页。而2008年和2009年竟对书中关于传播学四大奠基人说法的质疑的那部分作为论述题进行了重复考察。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在2005年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有哪些?”进行了考察。所以,这本书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消失的地域》是今年新加的,作者是约书亚.梅洛维茨。去年指定的参考书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所以,明年的参考书可能还会有改动。但是,作为主张技术学派的研究取向,我想明年的参考书也许会出自以下人物的著作:伊尼斯、尼尔.波兹曼、沃尔特.翁、詹姆斯.凯利、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洛维茨、林文刚等。对这本书主要就是抓住书中论述的主要观点,对重要的名词术语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一般来说,这本书主要是用来出简答或者论述题的。所以,在掌握主要观点的同时,还要对书中对主要观点的论述框架有所了解,以便能够为扩展思路,完成答题提供帮助。
《麦克卢汉精粹》这本书按说应该认真对待,毕竟麦克卢汉同志是技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理应仔细拜读,但是,我偏偏没看这本书,原因很简单,我看不懂。如果你也看不懂,那就学习我洒脱的态度,把麦克卢汉的“老三论”牢牢掌握,把他的研究取向记住,这对应付考试已经足够了。当然,如果你才智出众,能够和这位先知心灵相通,神交古今,那决不能使用我等这种懒人招法。

二、新传综合
大家对专业课问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新传综合的复习了。从参考书上来看,传播理论的那四本加上《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和《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就是新传综合的考试范围的。而从试卷来看,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参考书中知识点的考察,比如名词解释新闻资源;二是对与传媒文化相关的重要事件的考察,比如指出奥运会开幕式中所运用的五种中国元素并论述其对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作用;三就是对新闻写作的考察,比如依据材料写一篇对农民工历史和现状的综述。
根据试卷的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一方面,我们要尽量把参考书中的知识点记牢、记全,以应付像名词解释或者简答这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题目,另一方面,就是要适当地关注当前与传媒或文化相关的重大事件,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比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意义,影响等,这样在遇到论述题时也能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理,而不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最后,很重要的,就是要重视新闻写作的练习。由于我是跨专业,对新闻写作的要求和规范也是不甚清楚,我是把新闻写作当成议论文来写的。仿照议论文的样式,先是把试卷中的材料或者自己熟知的材料进行一番概述,然后引出文章的主要观点,之后采用事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比较论证等方法来扩展文章,最后再把文中的主要观点重新叙述一下,就算是完成了。当然,我还是希望大家如果有时间要多查些资料,以便对新闻写作有个具体而清晰的概念,对新闻写作的一些注意事项也要清楚,这样,在写作中才不会显得很外行,给阅卷老师一种比较专业的感觉,从而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建议也就是上面这些了。
最后再强调一点,以上所述的,是些知识性的东西,是在复习或答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的,而作为直接体现你的个人风貌和个人能力的的载体符号——文字,则是更明显,也是更重要的东西。就像考研英语一样,如果你记住几套比较万能套用的模板,再配上清楚工整的字体,正确美观的书写,相信你的作文分数不会很低。同样,如果你的试卷让阅卷老师看来赏心悦目——字迹工整清晰,字体美观大方,回答问题条分缕析,层次分明,即使回答内容不是十分精彩,让阅卷老师给你个高分也是很有可能的。
附:清华大学毛丹丹传播学专业考试的答题技巧:
1、答题细致全面完整
2、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3、注意时间合理分配
4、卷面工整字迹清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15:22 , Processed in 0.546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