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人民民主与经济发展
人民民主与经济的发展不存在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虽然在原始的共产主义状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形成了阶级社会,人类失去固有的自由、民主、平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又在争取更深入,更广泛的自由、民主、平等。
经济发展直接动因,是人们为了生存而从事经济活动的愿望,也是争取自由、民主、平等的愿望。
经济学的发展实际是人性经济学的发展。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莱昂内尔(1898-1984)对经济学下的定义是:把人类行为作为替代使用的既定目的与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的科学。莱昂内尔比以往传统的说法要进步、要全面。过去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物资的经济科学。莱昂内尔实际上是把经济学纳入了人类行为学之中,它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们所抉择的活动目标。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经济的行为是人的思想愿望要求得到满足的行为。
美国沃尔特·罗斯托(1916-)认为经济的成长不是简单的经济过程,同时包含着政治社会组织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这就是说,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是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得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因为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在各方面的需要,而要使经济发展,则要按照人性发展的要求,经济行为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只是为了生存的行为,人性对经济的影响是主导的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要解决吃喝住穿问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他说:“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这段话一方面说明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另方面也可以看出物质资料的生产对人生活本身的作用。恩格斯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他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以及人对生产物质资料的作用。原始的经济和现代的经济,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但原始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作用已远不相同,现代经济不仅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也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即人性的发挥,而人性的发挥又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类历史发展证明,人性愈发展,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愈增多,物质、精神财富愈增多,人性愈益得到发展和完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以人性是最主要的因素。物资始终是稀缺的,生产的物质并不能保证人们长远的需要,这就要不停的生产劳动,创造出更多的和新的物质,而生产和创造是人的智力和能力,智力和能力要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人的智力、能力的发挥也就是人性的发挥。
发展经济和发展人民民主,始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争取人民民主和发展经济是并行不悖的。在现代可以这样说,人民民主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已经大于经济对人民民主的影响作用。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哈萨尼(1920—)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归结为人力资本内生的积累和增长,他认为知识、技术、创新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使自身和其它投入要素激增,使经济增长动态化、长期化。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在经济领域相继出现,说明经济发展要依赖于人性这一要素的发展。
美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1920— )从产权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认为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他在《交易·费用·制度和经济绩效》一书中说:“也许我们从来不会找到制约经济的真实源泉”,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原因要到引起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中去寻找。实际上,这个制度就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它才是经济增长的真实源泉。
为什么苏联没有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制度,在二、三十年内就建立了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应该看到计划经济的作用,也要看到工农兵苏维埃较之沙皇的制度是很大的政治的、思想的解放,人民的建设经济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人的作用是主要的。也正是没有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制度,人的积极性又受到了束缚,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进入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经济发展逐渐缓慢,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西欧和日本相比速度停滞,大大落后。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什么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经济奇迹般的惊人发展,而且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现在的中国和苏联并不一样,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下,在经济上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的市场经济是接轨的,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是宽松的,在文化上虽然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指导,但多元化的趋势已无可避免;在政治上正在发展人民民主,寻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人民民主的内容日益增多,自由、民主、平等不再成为公开的禁忌,人民享受的民主权利远非苏联和毛**时代可比,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思想,提出建设全体人民的和谐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更多的表现是意识形态的口号,它只是在反动派公开的时候才派上用场,对人民群众来说并无实际意义,它不会再有像毛**时代那样把专政专到人民群众和自己的队伍身上,政治上走回头路,经济照样上不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人民民主来保证。不管人们怎么看,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与人民民主的发展分不开的。
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中都可以看到:没有人民民主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的力量,既或因为国家小,有世界稀缺的某种资源,或者某种机遇,使经济繁荣起来,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它不会持久。有了人民民主的发展,它就会获得创新、协调,从不足中找到弥补,使经济处在经常的可持续发展状态。《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对可待续发展的定义是:“在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前提下满足现在需要的发展”。这就是说它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综合性概念,它体现了人们的集体的意志和力量,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体现了人的需要和人的作用。
(七)人民民主与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体现了人类的文明。它包括经济、政治、哲学、科学、宗教、文学等,对人类思想、行为、道德、生活习惯的影响。由于地域、民族、宗教、经济、政治条件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人群在思维、行为方式和习俗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各自的传统。
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传统也是多元的。它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现实的影响性,及对人们精神、物质需求的满足性,特别是精神欲望的满足。它对所有的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已经形成的思想、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是比较稳固的,它的发展变化相对是缓慢的。
文化和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现象,它主要属于精神的范畴,它作用于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伴随着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本身并不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阶级社会赋予的,文化是有人类就存在的(原始的文化至今仍有觅迹)。它和文明的概念略有不同,文明相对于蒙昧,但也是一个动态的形容,人们把人类进入能够自觉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可以制造工具、进行劳动分工、创造文字、音乐和舞蹈,称为人类进入了文明的时代。文化和文明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讲的文化传统实际就是文明传统。
文化和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是为人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服务的,它们都是人类的宝贵财产。
文化和文明都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和其它事物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它的内容也有个取舍的问题。
在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中,人民民主始终是主要的内容。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始终按人性的要求去思想、去行动,从而创造出人类需要的各种东西。没有人性的支撑,不会有文化和文明的出现。
从已发现的原始人的壁画,你可以看到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思想和行为,它和现代的壁画是一样的性质,充分表现了不仅是人性的美,也是人性的生动再现。
人民民主的思想和制度要尊重所有的文明,每一种文明经过长期的历史的洗炼,存在于今天,说明它对不同民族人民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文明中都会存在好的或不好的内容,这只能由各个民族自己去认识,去取舍。任何一个民族企图强力改变其它民族的文明传统,都是错误的,每一种文明都具有排他性和互融性。排他性主要是一种文明已形成的认知和价值观,它对异于它的文明问题处于排斥的状态。但它也有互融性,这主要是人类共同的人性表现,当和它的认知、价值观近似的时候,总是处于一种宽容和接近的状态,甚至吸纳或者共处。互融性会走向趋同,但不会形成一种相同的文明。
所有的文明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尤其人类的交往,彼此吸引,取长补短,使它能够更多的互融。
文明的排他性会引起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是认知和价值观的冲突,当这些冲突被权力统治者利用的时候,文明的冲突就变成了利益和权力的冲突。以一种文明企图征服其它文明,正像霸权主义者企图建立世界上的一极世界一样的愚蠢和自不量力。多元的世界不会被任何强力所能改变。
尊重人民民主就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明传统。对自己民族的文明传统也要本着一切有益于人民的扬弃,发扬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优秀内容;对那些有害于人民身心健康、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要摒弃、要改革。如歧视妇女,不卫生的习俗,残暴的弄罚等。尤其要防止文明的优越感。文明优越感在当代也是一个隐患,它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及文明的歧视和敌视,它与霸权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是结合在一起的,宣扬基督教文明至上,以同化世界的泛伊斯兰教主义都属此例,严格地说,它是反历史进步的,反人民民主的,是代表时代的落后势力。每个国家的民族都要把自己的文明传统摆在恰当的位置,它不可能是绝对好的,也不可能是绝对坏的。中国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有的人把儒家的文化传统一时捧到天上,把它当作国粹,什么“中庸”、“文官系统”、“科举考试”也成了治国之本,无非是要吹捧中央集权;一时又贬得百无是处,“**时期”儒家学说又成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无非是要吹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完全的肯定和否定都是为了窥视统治者的意图,把客观存在的文化(文明)传统当作工具,对文化(文明)传统进行随意的刻画,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民族的、宗教的文明优越论,无一不是为了适应权力统治者的需要。它与人民的利益,与人民民主没有关联。二战时,德国希特勒宣传雅利安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宣传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他们是纯种吗?一样是民族熔炉中的混血儿,是非洲原始人与世界各地人种之间的基因联系,形成了现代人类的多样性。它们的民族优越论、文明优越论都是为侵略服务的。
小 结
人民民主在当代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以上谈的六点是要说明人民民主的思想和制度需要建立什么要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政党、领导人以及宗教,需要怎样对待文化(文明)传统,这些问题实际上是人民民主思想与不同于人民民主思想斗争的焦点。
人民民主的国家,必须是全民的国家。
人民民主的政党,必须服务于人民。
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人,必须由人民直接选出,并置于人民的完全监督之下。
人民民主制度的宗教,必须适应人民的需要,发挥其正确的精神引导作用,而不是管理的作用。
人民民主的思想制度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合作和携手前进。战争问题权力统治者为权力和既得利益而发动的,一切的损害都聚集在人民的身上。战争总是矛盾的事物,攻和防总是彼此增长的,军事的竞争永无止境。战争一旦爆发后果难以预料,特别是现代战争。
人民民主的思想和制度,既重视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文明)传统,也尊重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文明)传统,并发挥自己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文明)传统,摒弃其糟粕,使其更好的为人民利益,为社会发展服务。
人民民主思想、制度主张世界的多元化,这是世界的本色,也是人类社会的本色。人们追求幸福社会的理想是共同的,但实现幸福社会的方法、途径不尽相同,表现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只要是为寻求人类幸福社会的任何思想、主张、主义,都有其共同的积极的一面,都有其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人们应当博取众长,为人类自己的利益服务,融合和趋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它永远不会形成一个模式。
第四章 人民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制度
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是人类不竭的追求,始终的追求。这是人性的使然,除非这个地球毁灭,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它的进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它是融合了世界先进文明而成的。它是真正的以全体人类幸福为目标的新型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也可称作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一、它的基本概念是:①是一个公民的社会,尊重人的人性发展和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是一个生产力充分发展的,人民拥有相对丰富、公平的社会资源、生产资源和劳动成果,是一个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权利和义务密切结合的社会;③是一个协调、友好、和睦的现代化社会。
人民民主的思想和制度,不拘泥于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教条,任何有利于人民利益、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主义,不论是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主义的都可以兼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是涵盖一切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人民民主的思想和制度注重的目标就是人类的福祉,致力于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权力和利益。
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的内容是:
①在确保人的尊严和人权基础上,共同享受自由、民主、平等。自由是一切的基础,是生而俱有的权利。平等就是人人机会平等,正义和公平自由;民主是文明社会,立国之基。民主就是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民主平等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权利和义务的结合,只有在为社会尽义务中才能充分享受民主、自由、平等。自由、民主、平等,需要民主制度的保证,民主制度就是实行人民民主的宪政。自由、民主、平等是普遍性原则,适用于每个国家。
②在确保分配公正的基础上共同享受经济财富,人类创造财富是为了享受财富。大自然赐予的财富是赐予全体人民的,人民创造财富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人类群体。
公正的分配是按劳计酬,分配永远不会平均等同,合理公正的尺度是共同富裕,人人达到安康的生活。公民的私有财产得到保护,财富的不公正分配是强权政治造成的,主要不是私有制的过错。当私有制和强权政治结合的时候,才制造了社会的不公正和贫富差距.消除不公正首先要消除具有掠夺本性的强权政治,而不是消灭私有制,私有制在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里受到制约。解决了不公正的财富分配还要充分发展经济,财富的丰富是社会公正的重要条件。
③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共同享受与大自然的和谐。环境与社会发展,生态与经济发展是融为一体的。全球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人与大自然的协调,经济、社会才有可能正常、健康、持续的发展。
《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文件向全世界展示了地球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饥饿、疾病、战争等危机问题是严重的,只顾眼前利益,求一点或局部的利益对资源的滥采滥伐,滥捕滥杀和进行战争的掠夺和破坏,损害的是整个人类的利益。人民民主制度才能保证把人力、财力和科学技术的力量用于造福人类,确保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幸福的真实内容,是人类健康和精神真善美的依托。
④在确保人民福祉的基础上共同享受人类一切进步成果。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总是不断的相互调整、相互促进。科技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更加日新月异,对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和可能的危险性都要在人民的掌握和控制中,才能避免危险性的一面,使其为人类造福。科技发展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要使全体人类都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
总之,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合理、最幸福的社会制度。它认为:
个人和集团的财富、权力不是持久的,只有全体人民的民主、自由和幸福才是永恒的。几千年的权力异化导致了财富不公正的分配,导致了人身自由的丧失,也导致了压迫剥削和纷争、战乱,只有人民掌握了权利,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才能得到保证。
对立、仇恨不是持久的,人类的爱才是永恒的。对立仇恨产生于不公正,也产生于无知,对立仇恨的结果是破坏。人类的爱是人类的本性,是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本乎人类的彼此相爱,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通力合作解决存在的问题比相互对立仇恨进行斗争要有价值得多。人民民主人性的始终点是对人类的爱。
对自然财富的掠夺不是持久的,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永恒的。人们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物质的匮乏和培植良好的生存环境,不再去专注权利和浪费资源,对养育我们的“母亲”既要吸吮乳汁,又要保护她的身体,合理的需求和回报。物资的匮乏会从大自然中得到丰富的补充,地球将变成美丽幸福的家园。人们更多地享受大自然的神怡,过着丰富多彩的和平生活。
偏见愚昧不是持久的,科学和正义是永恒的。对任何事物判断是进步的,保守的或者落后的,都要以是否有利于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只有这样才是科学的、正义的,只有科学、正义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开拓无限美好的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