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greatmiaoyu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非典外交

 关闭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3-5-6 23:36:28 | 只看该作者
撤高官出人意料 世卫专家在中国三个“没想到”
<br>
<br>            星期二 5月 6日 17:03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社)  发送给朋友  打印本页
<br>
<br>              中新网5月6日电
<br>            作为唯一一位全程考察京、粤、沪三地的世卫专家,吉姆斯·莫格尔在过去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领略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面对疫情危机的智能与果敢,也见证了中国医护工作者忘我敬业的崇高品格。\r<br>                  广 告
<br>
<br>                  
<br>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该报记者采访他时发现,莫格尔最常用的一个词竟是“真没想到”。\r<br>              “仔细算一算,我到中国已经四十五天了。真没想到,刚来时,我只打算呆一个星期。”莫格尔教授告诉记者,他非常庆幸自己选择留下来,一方面,作为传染病学家,能在爆发疫情的前沿地区从事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他能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并了解中国。\r<br>              莫格尔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你无法体会过去短短一个多月间,中国经历了一种怎样的进步,这是中国开放历程中一个里程碑。\r<br>              合作初期:信息很少\r<br>              回忆来中国的考察经历,莫格尔教授说,早在二月底,世界卫生组织获悉中国广东发生一种新型传染性肺炎后,立即派专家组来中国考察。而那一次专家从中国获得的信息很少,只是怀疑此病与禽流感有关。很快,世界卫生组织又派出第二个专家组,主要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组织,他们做了一些与禽流感相关的实验,否定了原来的猜测。\r<br>              后来莫格尔等五位专家接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于3月23日来到北京。\r<br>              “当时,我们对SARS的了解并不多,只想搞清楚发生在广东的‘非典’与世界其它地区的‘SARS’到底有何关联?”\r<br>              莫格尔教授说,通过此后的一周与卫生部、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以及特地从广东赶来的专家们进行的多次会谈,世卫专家组已经初步判断出,两者是同一种疾病,认为有必要深入广东考察情况,并希望中国尽快加入全球SARS通报系统。\r<br>              世卫专家组还是于4月2日顺利抵达了广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r<br>              莫格尔说,广东之行对全球抗疫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那里我们了解了成功控制疫情的经验。\r<br>              吴仪副总理思想开放\r<br>              回京后,世卫专家组向卫生部作了详细的汇报,并得到吴仪副总理的亲自接见。这是莫格尔教授的另一个“真没想到”。\r<br>              他说,这位女副总理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她思想开放,机敏博学,比如她对这种新型的传染病掌握了很多知识,非常了解和关注国内疫情。\r<br>              “她给我们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从她身上,我们感到中国新一届政府很有能力。”\r<br>              莫格尔教授说,也正是从那时起,世卫专家组注意到,有关北京疫情的传言越来越多,世卫决定继续在北京考察。而此时,专家组只剩下莫格尔教授和德国病毒学家沃夫甘·皮艾斯特。莫格尔说,世界专家组获准进入很多医院,包括军队的医院。\r<br>              中国撤高官出人意料\r<br>              紧接着,莫格尔经历了更大的“没想到”。他说,当他得知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被撤职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在与他们的接触中,莫格尔深知他们曾非常努力地工作。但为了严控疫情,明确职责,“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r<br>              莫格尔教授认为,勇撤高官后,中国抗疫工作打开新局面,敏感疫情得到全面公开,与世卫的合作更加紧密。(钟雪冰)
<br>            (编辑:DASE)
12#
 楼主| 发表于 2003-5-6 23:44:27 | 只看该作者
对公众常识的侮辱:评美国《时代》杂志歪文
<br>
<br>            星期四 5月 1日 09:56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送给朋友  打印本页
<br>
<br>            文章来源:新华网
<br>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离开了上海,他们将惊奇化为对上海防疫工作的赞扬,将忧虑变为诚心诚意的忠告和建议。随着他们的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海外一些媒体幸灾乐祸等待上海因“瞒报”非典人数而出丑的希望也破灭了,噪音嘎然而止。\r<br>                  广 告
<br>
<br>              事情本来是完了,但美国《时代》杂志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前往上海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仍然值得一提,不是因为这篇有关上海“非典”的文章被许多媒体引作上海瞒报“非典”病人的根据,而是这样一个有影响的媒体如何若无其事地蔑视常识。\r<br>              上海华山医院为防止“非典”,给成为医学观察者的病人安排了一幢专用楼房,以避免与其他病人混杂,这本是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但在该文章中却被描写成为匿藏“非典”患者以避免世界卫生组织检查的地方,企图使人们对上海市隐瞒“非典”病人产生无限幻想。上海市的领导带领这个1600万人口城市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投资胜地,文章却企图把他们形容成一肚子鸡零狗碎坏主意的狡猾农夫,也许这能满足某些人士的好奇和虚荣,但与其说是对上海的侮辱,不如说是对公众常识的侮辱。\r<br>              尽管上海政府每天公布“非典”患者人数,但该杂志还是大量引用虚构的消息来源,称上海单是一家医院内起码就有超过30个“非典”病人,上海有超过7名外籍“非典”病人在医院中而不是政府公布的数字。在这些虚构的消息来源中,唯一有点影子却又被完全扭曲的是市六医院一名医生的话,该名医生向一名前来就诊的少女表示她的胸片没有问题,但却被文章作者写成“医生指一名十四岁少女的肺片检查有问题,并指其同学也有问题”(希望这种“误解”是这位作者的中文水平、或是其雇佣的翻译英文水平造成的,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然而准确判断事实并不困难:“非典”是一个新的传染病,世界各地专家都在为认识该病而竭尽全力,在这里可以引用一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上海考察时所说的话:“我们对非典的了解还有限,因此对很多情况还处在猜测阶段”,这正是上海在广泛培训的基础上仍要建立专家小组来解决确诊“非典”病人的原因,这篇文章居然依靠虚构的消息来源就认定上海“非典”病人人数众多,与其说是对医学知识的侮辱,不如说是对公众常识的侮辱。\r<br>              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确进入过一些医院,本来记者采访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但作者却冒充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进入。作者一口外行话,又没有任何证件,却认为上海医院负责人会相信他们,与其说是对上海医院负责人智商的侮辱,不如说是对公众常识的侮辱。\r<br>              在西方,有人这么讥笑政客,说政客是社会上极少数不需要任何资格就可以胜任的职业。如果象《时代》周刊这样的文章也能“一纸风行”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记者这一行是社会上极少数不需要任何常识就可以胜任的职业呢?与其说这是对记者职业的侮辱,不如说是对公众常识的侮辱。\r<br>            (编辑:DASE)
N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13#
发表于 2003-5-8 21:19: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3-5-13 23:09:38 | 只看该作者
也许吧\r<br>主要是想帮大家整理一下资料\r<br>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1 20:0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