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前冲刺:逻辑判断快读快解实用二法<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5 08:3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发现联结词  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日常生活语言交流中,虽然人人使用联结词,但语义是不规范的。甚至会出现歧义,使表达变得模糊不清。公务员考试中,所有联结词所表述的语义都是规范的,逻辑语义不容质疑。所以在阅读分析中,联结词是断定逻辑关系的重要直观依据。

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如:

前件          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

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  提高生产率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实现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8:36:3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上面命题,容易理解它们的语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逻辑性质也不同。因此,前后件之间的推理思路就不同。推理思路有规律,这些规律叫推理规则。

公务员考试中,发现有联结词出现(包括简约)的试题,就必须使用推理规则,这是重要考点。在这里,简单介绍如下必考的规则: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

2)逗号: ,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

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是推出符号。(也可用“→”替代)

6)负号:- 读:非。表达否定。(与旧符号“&not;”相同)

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

句型:如果A,那么B。

符号:A → B  (读A则B)

规则1:断定A,必然断定B。    符号:A → B,A => B  (分离规则)

规则2:断定非B,必然断定非A。符号: A → B,-B => -A(逆否规则)

传递规则:A → B,B → C => A → C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8:36:5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上面命题,容易理解它们的语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逻辑性质也不同。因此,前后件之间的推理思路就不同。推理思路有规律,这些规律叫推理规则。

公务员考试中,发现有联结词出现(包括简约)的试题,就必须使用推理规则,这是重要考点。在这里,简单介绍如下必考的规则: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

2)逗号: ,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

3)右箭头:→ 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是推出符号。(也可用“→”替代)

6)负号:- 读:非。表达否定。(与旧符号“&not;”相同)

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

句型:如果A,那么B。

符号:A → B  (读A则B)

规则1:断定A,必然断定B。    符号:A → B,A => B  (分离规则)

规则2:断定非B,必然断定非A。符号: A → B,-B => -A(逆否规则)

传递规则:A → B,B → C => A → C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8:37:15 | 只看该作者
试题1:

由于最近的市场变化,绿岛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10%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事实上,从绿岛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结构来看,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必然真?

A.     如果绿岛公司不能达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它就会破产。

B.     在以后两年内,如果绿岛公司提高了20%的生产率,它就不会破产。

C.     如果市场没有变化,绿岛公司就不需要提高生产率以防止破产。

D.     在以后两年内,绿岛公司有可能提高10%的生产率,但不可能达到提高20%的目标。

[解析]

1.文中出现联结词“如果…那么,否、则”等逻辑联结词,考核推理规则。这类试题叫做论证演绎。

2.文中命题及形式分析:

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

这是充分条件命题,即:提高10% → 提高20%,

逆否推理:-提高20% →-提高10%

传递推理:-提高20% →-提高10%,-提高10%→破产 => -提高20% → 破产

结论是:不提高20%就破产。答案A。

3.解析中使用了充分条件逆否规则、传递规则。

面对这样简单的试题,如果熟悉规则,十几秒钟之内可以找到答案。如果不熟悉规则,可能要费些时间。但是,下面这样的试题不使用规则会有些麻烦。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8:37:28 | 只看该作者
试题2:

一个热力站有个5个阀门控制对外蒸气。使用这些筏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

(1)       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

(2)       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

(3)       不能同时关闭3号阀和4号阀。

(4)       现在要打开1号阀,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    )。

A.2号阀和4 号阀。

B.2号阀和3号阀。

C.3号阀和5号阀。

D.4号阀和5号阀。

[解析]

1.这样的试题,每个条件都是用联结词确定了逻辑关系,必须运用推理规

则解析。这类题叫做正则演绎推理。

2.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用符号表示,即简明又清晰,方便推理)

  1)1→(2,-5)   (其中1表示开启1号阀,-5表示关闭5号阀)

  2)(2 V 5)→ -4

  3)-(-3,-4)

4)1    (必须打开1号)

演绎推理:

据条件1)4),用分离规则:1→(2,-5),1 => 2,-5(断定开2,关5)

据断定(2,-5),结合条件2):  => -4   (断定关4号)

据断定-4,结合条件(3):      => 3     (断定开3号)

累计断定项是:2,-5,-4,3

对照选项:答案B。即: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2号阀和3号阀。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08:37:49 | 只看该作者
试题3:

信任离不开互相尊重,信任是保持长期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某些私人关系的维持,例如友谊,还需要有共同的爱好,长期的友谊离不开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的支持。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

A.在长期的人际关系中,相互尊重意味着信任。

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撑的友谊不会持续太久。

C.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友谊会比其他关系更持久。

D.由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支撑的私人关系总会持续很久。

[解析]

1.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

  条件1:信任 → 互尊     

条件2:(换位)信任 ← 长期 = 长期 → 信任   

条件3:长期 → 互尊,同爱好

  概括条件2和3:长期 → (信任,互尊,同爱好)

2.对照选项:B否定了“同爱好”这个后件,根据逆否规则,前件也被否定:

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持的私人关系不会太久。(- 长期)

  答案B。

这个试题的特征是:没有联结词出现,但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可以识别是什么条件的命题。这样的试题叫做隐含演绎推理,也叫隐含论证演绎。

公务员考试,经常变换推理规则的使用方法,如隐含演绎推理等。本章在演绎推理中有更多的介绍和习题供参考。(华图教育原创作品转载注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5:4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